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来词是外来文化的使者,它是文化融合的产物,具有外来和本土语言文化双重性。不同的翻译方式翻译了本土对外来文化的认同程度的不同,根据文化因子的量化数值分类,外来词中意译词和仿译词为归化翻译,对外来文化认同低,音译词和零译词就为异化翻译,对外来文化认同高。  相似文献   

2.
由于中西文化发源的地理环境不同,中西民族传统政治价值现和传统文化心理不同,导致中西文化在对待外来文化方面呈现本质上的差异,即中国文化具有封闭性特征,西方文化具有开放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现代涵义是: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经由历史凝聚沿传下来的诸文化因素的复合体。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个巨大的复合体,它包含了不同时期的不同民族、不同流派的文化要素。在中国历史上,传统文化是以个体农业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文化,是几千年来华夏文化、夷狄文化长期拒斥、碰撞、融合,乃至不断吮吸外来文化的结果。无疑,它是精华与糟粕相混杂在一起的。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文化既有继  相似文献   

4.
外来词是一种语言系统对另一种语言系统中的某些词语加以吸收并利用的产物。外来词的引入始终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引进和传播,它使语言系统发生调整并使之增加新的成分。同时,外来词作为文化载体,其本身就携带着外来文化和思想,通过语言吸收使人们了解不同的文化,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正是融合了国内各少数民族文化和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才能在历经千年后仍然焕发出勃勃生机。文化交流促使维吾尔文化由过去封闭、相对孤立的文化转变为现在开放、具有多元特征的文化。文章以维吾尔语中的若干借词为例,探讨了这些借词的来历,明确指出:文化交往的过程就是文化融合的过程,文化交往的历史就是文化融合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华文明定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已经融入中国人现实的社会生活,它也带来了中华文化上的全球化要求。中国人开始在日常生活、感情和文化选择上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原有的价值观念正在被结构进一个完全不同的序列里。中国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与国际“接轨”,尽快“融入”国际社会,担当国际责任与义务。在这个过程中,本土文化的实体性将受到外来文化与自身发展需求的双重挑战,中国将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6.
汉语词汇在由古至今的发展中有变,有不变;有变化大的,有变化小的。至于为什么变,怎样变,则既有语言自身的发展规律,又有人们具体取舍的价值取向,大致上体现了言语意义←→语言意义、口语←→书面语、本土文化←→外来文化,以及社会各阶层间趋雅←→趋俗的互动共存与整合融和。汉语的文白转型广泛深刻地影响了我们整个民族的思维和演说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正体现了不同文化和不同阶层的人们使用同一种语言的必然发展趋向,即精英文化与平民文化以及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雅俗相融互补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当代西方文化的冲击,是外来文化在“精神上”对中国文化领域自古以来最强有力的一击,“殖民文化”的病毒在中国的美术领域无孔不入;提倡发展民族文化,因为世界文化本身就是由诸多民族的文化和文化形态所构成的;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接轨,是平等意义上的与世界文化的竞争、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8.
哈萨克民间叙事诗“四个四十”是外来文化在哈萨克民间文学土壤上开出的一朵奇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历史上印度—佛教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兄弟民族文化对哈萨克民族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正是对外来文化的积极开放心态和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发展成就了哈萨克民间叙事诗“四个四十”的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9.
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引介是日本文化史上的显着现象。然而,由于日本独特的民族文化性格,使日本在引进外来文化的同时尤其注重守护其传统民族文化之"魂"。这一特点使日本在过滤、吸收外来文化时能够成功保存本国文化的优秀成分,使外来文化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0.
道安对佛教发展的贡献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榜样。对外来文化要有开放的态度;无论是中国文化,还是其他国家的文化,都是人类的文化。对外来文化要做细致的研究,弄清其主要内涵,进行认真梳理,这是借鉴吸收的前提。对外来文化要有客观的态度,正确的定位;不能有先入之见,要在认真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应对。对外来文化要加以具体分析,取其精华,以适合中国需要,引入外来文化不能不加区分地全盘照收。应当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在中国历史上,来自印度的佛教文化与中国原有文化实现了积极的融合,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极大丰富,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多样化演变,促进了人类的进步。我们要继承和发展这一优良的传统。  相似文献   

11.
文化的和谐涉及到整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本己文化与异己文化的关系问题。各种文化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实现的更新与融合,就是整合。在这里,不存在谁是整合主体、谁整合谁的问题,一切文化都是民族的文化,民族才是文化的主体。传统文化、外来文化、本土文化、本己文化、异己文化作为既存的现实文化,都是和谐文化构建的客观存在形态。维护文化的和谐,就必须接受这种多元一体化的文化。  相似文献   

12.
敦煌的猴子     
敦煌的猴子上岛亮从表面上看,日本的猴子文化起源于纯神道的日本文化,并以之为核心,外来文化则像豆沙馅儿一样被包了进去,所以很像是日本的土生土长的文化。其实,日本的猴子文化大部分是外来文化,纯粹起源于日本的反倒极少。在猴子文化的内外联系和东西交流上,丝绸...  相似文献   

13.
黄少波 《中国教师》2009,(22):31-32
<正>当前,广东很多中学在对待外来文化的策略上都持宽容的态度,在不同程度上提倡跨文化教育,以应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新形势。但是,在跨文化教育中,面临着民族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中受  相似文献   

14.
在急剧动荡的跨文化交流局面中,比较文学学者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对待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态度:狂热,憎恶和亲善.这三种态度中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都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本文试图分析如果处于平等地位,文化的整合是否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   

15.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否发展,是否具有活力,与其开放的程度密切相关。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命力,自信心和创造力,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它对外来文化是拒绝还是开放、接受。唐代高度的开放性使得它能够接受和汲取各个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西域各国不同阶层的...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的本质就是学习文化。不同的文化反映的是不同的社会观念和交际习惯,而不同的语言所体现的文化特色也不同,因此学生在学习外语的时候必然要面对外国文化的介入。由于所处的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有着天然的差异,所以学习过程当中就会面对困惑。对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来说,学习并吸收外来文化需要老师用正确的方法加以指导。通过学习语言材料加深对外国文化的掌握是学生学习的目标,也是英语教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不同语言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语音、词汇和句法等形式上,更表现在其文化特色上.“归化“与“异化“是缓和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翻译过程中矛盾冲突的主要方法.长期以来“归化“译文出现频率往往较高,然而在当今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适度增加“异化“翻译的运用对本土文化的传播和外来文化的接受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传统文化在其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以及外来文化的融合发展,形成了统一性、多样性和地域性相结合的发展模式。闽台两地丰富而神秘的民间宗教文化具有丰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富有深厚的民族历史、社会和艺术等方面的文化积淀,对海峡两岸的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文章尝试从中华传统文化与海峡两岸文化的发展变迁的历史进程以及两岸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共同的民间信仰——妈祖文化,论述海峡两岸的文化之根基就是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要注意社会文化的新变化叶朗(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近年来,社会文化在功能、结构和内涵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一,对外开放带来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外来文化在科技、物质产品、企业模式、电影产品、广告、流行趣味等多方面都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第二,大众传媒对社会...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阶段的国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义上讲,国学指的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之一;但是近代以来,国学在内部挫折和外来文化的侵蚀之下,一蹶不振,所以当前进行国学教育势在必行。中小学生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基础教育时期是其成长的关键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应该对其实施国学教育。有关部门应当尽快制定政策措施,教学参与者应当行动起来,使国学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