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科学中的美     
游览名山大川,领略自然之美;参观艺术展馆,欣赏艺术之美。自然美、艺术美给人直观感受,所产生的愉悦、满足感容易理解。然而说到“科学之美”,人们不禁会问:它们像自然景物、艺术品那样直观吗,它们也有形状、图案、色彩吗?如果不是这样,又该如何理解呢?  相似文献   

2.
张占楠 《科教文汇》2008,(36):238-238
随着科学传播的不断发展,我们对科学的认识也在不断改变,科学由被推崇为神圣不可怀疑的,变为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可以批判的,本文将以话剧《哥本哈根》为例探讨文化传播中科学形象的这一转变问题,并进一步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徐茵 《科教文汇》2009,(15):262-262
通过分析动漫形象在大众文化中的重要载体作用,理解动漫形象与广告之间的特性关联;依托动漫形象可获得广大的消费受众,并比较动漫形象与真人代言的优劣,真正理解动漫形象在广告中的形象优势。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动漫形象在大众文化中的重要载体作用,理解动漫形象与广告之间的特性关联;依托动漫形象可获得广大的消费受众,并比较动漫形象与真人代言的优劣,真正理解动漫形象在广告中的形象优势。  相似文献   

5.
科学美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不竭动力。本文阐述了物理学中的科学美:对称守恒美、简洁深远美、和谐统一美、奇异美。  相似文献   

6.
科学美——科学中美的哲学和科学中的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爱因斯坦曾说:“在那不再是个人企求和欲望主宰的地方.在那自由的人们惊奇的目光探索和注视的地方,人们进入了艺术和科学的王国。如果通过逻辑语言来描绘我们对事物的观察和体验,这就是科学:如果用有意识的思维难以理解而通过直觉感受来表达我们的观察和体验,这就是艺术。二者共同之处就是摒弃专断.超越自我的献身精神。”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一些科学者都曾思考、探索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从科学美中享受科研的乐趣。一、科学美的概念科学研究是探索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奥秘,发现新现象揭露和认识新规律,积  相似文献   

7.
浅谈科学美     
本文在回顾了科学美的历史传统后 ,从狭义及广义两方面阐释了科学美的内涵 ,进而指出科学美对科学发展的深层推动功能、方法论功能及检验标准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在政府形象管理活动中,传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从与公众的情感交流、政府人员形象塑造、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大信息公开度等几个方面对政府形象传播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科学生活》2009,(11):6-7
近几年来,中国的互联网一直在超常规地飞速发展,网络普及率超过16%,网民数量已超过3亿人。中国网民群体主要分布在15岁至45岁之间的人群,是当今中国平均受教育程度最高、最具活力的社会群体。也因为有了他们,社会舆论的力量在进一步增强,从当年的"刘涌案"、"马德案",到"黄金高案"、"周老虎案"、"宝马车撞人案"等,无不在网络民意的巨大压力下,抽丝剥茧,还原了事实的真相。随着这股舆论力量的不断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网络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和功能以及社会安全的方式,并向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即舆论在网络社会中如何形成、演化,又该以何种有效方式调控。本文基于超网络概念,建立了具有社交、心理、环境和观点4层子网的超网络,设计各层子网以及子网之间的舆论演化动力学模型,以期对舆论的演化机理进行深入探讨,为社会管理中舆论的引导、干预提供模型支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双向图的内涵分析,寻求一种艺术和科学之间的动态联系。以便于形成一个科学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推动艺术与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为运用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媒体对科学家形象的良好形塑不仅关乎科学家精神的厚植与弘扬,更深刻影响公众对科学家乃至科学的整体认知与态度。研究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以《中国科学报》和Wiely 2015-2020年科技人物报道为数据源,探索分析了国内外科学媒体在中国科学家形象塑造时的异同。结果显示:《中国科学报》科技人物报道以叙事记叙性通讯为体裁,男性且功成名就的科学家为主体,科学家形象塑造以展现宏观科学精神为主,日常生活与个性挖掘为辅;Wiely以谈话实录性通讯为核心叙事方式,聚焦当代青年科技精英,侧重对科学家职业和个性特征、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共同勾画。两大科学媒体在科技人物报道对象及其形象塑造中均存在一定的性别刻板。据此,对科学媒体中科学家形象的塑造路径与策略提出了反思。  相似文献   

13.
<正> 从事自然科学的人接触到美学,从一开始起就感到美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自古以来,中外美学文献浩如烟海,使人应接不暇,科学美一直也没有被纳入美学体系,有人认为,如承认科学美的概念,就等于否认了美学是一门科学。有人认为科学美没有客观性,没有客观性的事物,是不能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的。但笔者认为,美学已被公认为一门科学,科学美学也能成为一门科学,因为科学美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14.
邱畅 《科教文汇》2012,(23):69-70
文化差异不仅制约着本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合作与交流,而且会使观看者形成一种先见,乃至影响着一国作家对异国形象的塑造。本文以中国形象为切入点,将中国形象置于英国文学的大环境之中,运用比较文学范畴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说明中国形象是如何在英国小说中遭遇误读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产生误读的深层次原因,从而展现文化语境在文学创作与文学赏析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科学传播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在科学共同体内部及与社会之间的扩散与再建构过程。科学传播伦理探讨的哲学基础有科学实在论转向科学建构论,科学功用与科学精神的背离,公众理解科学由缺失模型转向民主模型。科学共同体在科学传播中负有"保证科学成果信息的真实性与透明性;客观公正地传播科学成果的价值和社会影响;尊重公众实际理解能力,适度简化对科学知识的表述"等伦理责任。  相似文献   

16.
论科学学派及其在科学活动中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科学学派的历史形成及特征,探讨了科学学派在科学活动中的主要功能。认为促进我国科学学派的繁荣与发展,对于营造有利于年轻一代优秀科学家成长的良好学术环境,增强我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动我国科学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科技馆科学传播工作也步入网络传播时代。网络媒体作为发展迅速的新型媒体形态,在信息传播中逐步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利用网络媒体进行科学传播,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科技馆发展历程和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来讨论科技馆科学传播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对于如何利用网络媒体的特点,做好科学传播工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CIS理论是将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通过统一的识别设计加以整合和传达,使公众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从而营造最佳的企业运作环境的理论。结合企业CIS理论,政府形象CI系统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政府形象建设理念系统、视觉系统、传播系统和监督与反馈系统。  相似文献   

19.
陈颖 《内江科技》2007,28(7):177-177
本文以工程力学教学中画梁内力图为例,说明了形象教学法的应用,由此显著提高了画内力图的速度和正确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复杂科学在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当代复杂科学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揭示了复杂科学在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