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波兰     
波兰的民俗音乐是在原来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基础上,接受邻近各民族音乐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在这个国家流行的民俗舞蹈中,均留下了富有特色的舞曲。在波兰的西部地区,传承着具有波洛奈兹、华尔兹等舞曲节奏的歌曲:在中部的库雅维地区,多数是慢速度的库亚维亚克舞曲,在马索维亚地区,大多数音乐都具有玛祖卡的节奏特点。另一方面,在东部,来源于舞蹈的旋律较少,至今还传承着非常古老的祭祀仪式的音乐。这些运用于婚礼、收获节、夏至节等喜庆节日中的音乐,音域狭窄,节奏自由,多用花唱旋律。南部地区的克拉科维亚克的舞蹈节奏最具代表性,该地区还…  相似文献   

2.
谈儿童舞蹈音乐的选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儿童舞蹈教学中,音乐的问题比较突出。首先是节奏,由于舞蹈与音乐有着共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内容,而且是同步展示的,两者必须高度的协调一致。其次,旋律,旋律是舞蹈贯穿动作、组织情绪、表现性格的重要艺术手段,是音乐的主要表现手段和形象构成的基础。在儿童舞蹈课中音乐的选择一般采用两条途径:一是利用现成的音乐,这是最主要的音乐来源。二是为既定舞蹈的主题和情节创作的音乐。“按照音乐编舞”,这是舞蹈编导的普遍做法。  相似文献   

3.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是波兰伟大的音乐家,作曲家,他的波兰舞曲是他所有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体裁之一。肖邦的波兰舞曲不仅有如歌的旋律,还有丰富的和声,本文通过对作者的介绍和波兰舞曲的创作背景,对《升c小调波兰舞曲》进行了曲式、节奏、旋律的分析以及演奏解析,从而更好的诠释这首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所谓音乐中的节奏是指音乐中的声音所产生的长短、强弱、快慢的一种规律和现象。节奏在音乐的三大要素(节奏、旋律、和声)中产生的最早,《尚书·舜典》中就有“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的记载。在节奏被发现和运用之后,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才出现了旋律,可见它曾经在音乐的最初阶段占据着独一无二的地位。节奏也存在于其它动态艺术中,在舞蹈中节奏叫具备舞律,它与舞情和构图构成了舞蹈的三大要素。舞蹈的节奏不单指演员按一定音乐节拍所表演的动作,而且指根据舞情对动作的力度强弱、速度快慢、幅度大小等方面所做的处理。诗歌中的节奏是指…  相似文献   

5.
音乐舞蹈是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的统一。奥尔夫音乐为幼儿舞蹈音乐的选择提供了借鉴和启示。教师需要正确理解奥尔夫音乐的内涵,依据音乐的节奏、旋律、情绪等方面,选择幼儿舞蹈音乐。  相似文献   

6.
肖邦是一位浪漫主义时期的爱国作曲家,被世人尊称为"钢琴诗人"。他的整个创作都与自己的祖国——波兰的民间音乐息息相关,尤其是乡土气息浓厚的玛祖卡舞曲。肖邦在玛祖卡舞曲的创作中把爱国情怀同祖国的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以及波兰人民的生活情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运用波兰民间最常出现的玛祖尔、库亚维亚克和奥别列克三种舞曲形式,并把它们加以高度的艺术化,形成了两种风格类型的玛祖卡舞曲。  相似文献   

7.
饶平布马舞是广东潮汕地区的民俗舞蹈文化名片。从其与岭南文化的关系,其文化象征及其蕴含的体育精神三方面挖掘其文化内涵,并从音乐特点、舞蹈风格及工艺特色三方面进一步诠释饶平布马舞的艺术价值,进而提出“活态传承”与“静态传承”相结合的保护与传承模式。  相似文献   

8.
以"音乐美感与舞蹈教学的关系、音乐节奏与音乐美感的渗透、音乐旋律与舞蹈表演的交融、舞蹈表演在音乐美感中升华"四段,阐述舞蹈表演与音乐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健美操是集音乐、体操、舞蹈等为一体的深受人们喜爱的体育项目,具有强烈的节奏性,通过对音乐结构分析,节奏感的培养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音乐的风格不同,对健美操的内涵表达不同.音乐的旋律、结构、节奏能使健美操练习更具有感染力.优美的旋律影响着练习者的动作和表现力.在健美操教学中,音乐选择和创编对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波兰舞曲不似玛祖卡那样富有民间风俗性,而常具有庄重、华丽的波兰贵族气息这和它最早产生在宫廷有关。古代波兰的贵族穿着华贵的服饰,在波兰舞曲伴奏下以庄重的步伐走遍豪华的宫殿大厅、作为舞会的开始。所以波兰舞曲伴奏的舞蹈,是一种步行舞。  相似文献   

11.
是什么把音乐、舞蹈、语言等联系到一起呢?那就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唱歌、演奏乐器、创作乐曲都离不开节奏这个"公分母"。节奏感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学习音乐最基础的部分就是节奏。节奏是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音乐语言。一、什么叫做声势训练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说过:"教授节奏是困难的,只能把节奏引发出来"......教  相似文献   

12.
艺术创作中的节奏美是生活与事物发展中的起伏、高低、强弱、快慢、急缓、曲直的一种不平衡运动在艺术中的反映。艺术是生活的形象化的反映,她无不呈现着节奏美。音乐是由高低、快慢、轻重、缓急的不同音响构成的听觉节奏;绘画是由粗细、浓淡、明暗的不同点线、色彩构成的视觉节奏;舞蹈是由快速的旋律与短暂的间歇、停顿构成的形体动作节奏;平仄、抑扬、顿挫构成诗歌韵律的节奏;密不透风与稀可走马构成书法布局上的节奏;幽雅的抒情与粗犷的武打构成舞台上表演的节奏;辽阔的远景与微细的特写构成荧幕镜头上的节奏。正是这种种形式的节…  相似文献   

13.
舞曲探究     
我们熟知的最早的舞曲风格可能就是圆舞曲了,出现于18世纪晚期。然而,舞曲的历史决非始于18世纪。音乐的历史有多长,舞曲的历史就有多长。不同的时代产生不同的舞曲,不同的节奏产生不同的动作,新的节奏启发新的动作,所以新舞曲往往刺激了新舞蹈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音乐与舞蹈是紧密相连的姊妹艺术,既互相依托,又各具特征.本文从结构、节奏和旋律三方面分析了音乐与舞蹈的联系,阐述了音乐对于舞蹈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赣南客家灯彩民俗体育表演是一项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它来源于中原灯彩文化的传承,形成于节庆祭祀活动需要,是对生活和劳动场景动作的模仿.有只舞不唱和又舞又唱两大类十几种表演形式,具有灯具精美多样,音乐优美动听,舞姿粗狂柔美,造型壮观漂亮等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6.
音乐的三大要素是节奏、旋律与和声。它们的有机结合就形成了音乐。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它是主题和激情;和声是音乐的色彩,它是渲染和修饰;节奏则是音乐的脉搏,它是基础和动机。音乐,它乘着旋律的翅膀穿越倾听着的心灵,它用精巧的和声编织梦幻,它更以驿动的节奏展示自己的生命和存在。  相似文献   

17.
苏北,则是江苏北部地区的简称。这里环境优美,土地优渥,是长江三角洲的组成部分之一。借助江苏省经济发展的高速通道,苏北地区在近些年的经济、民生以及文化方面发展迅速。在苏北这片广阔的平原上,诞生了很多非常传统的民俗舞蹈,比较著名的民俗舞蹈有歆缘舞蹈、采茶灯、打莲湘、采莲船等等。本文以苏北地区的民俗舞蹈为主要内容,探讨苏北民俗舞蹈在舞台表演中的民族和地域特色,为苏北地区民俗舞蹈舞台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丽水区域的“观庙庆典”民俗音乐活动传承、衍变、发展至今,已形成不同的表现形态,并具有一定的民俗音乐品位和层次。挖掘、搜集、整理、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探究了民俗体育视角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阳花鼓蕴含的多重民俗体育价值,研究结果显示凤阳花鼓具有底蕴深厚的历史价值、全民健身的体育价值、“五育并举”的教育价值、地域特色的经济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传承人的断层、传播方式的局限、民俗体育价值研究不足、社会关注度的缺乏等情况,是凤阳花鼓民俗体育价值的现代传承遭遇的诸多困境,值得我们警惕。通过挖掘历史、文化、体育价值,创新推广方式,探索凤阳花鼓与现代艺术、音乐、舞蹈、体育等的融合创新,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推广凤阳花鼓,增强在年轻人群中的吸引力;培养传承队伍,开展数字化保护,保障老艺人、培养接班人,通过数字化手段,让凤阳花鼓成为民俗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标杆;创编广场舞,服务全民健身,创作具有凤阳花鼓特色的健身广场舞,使全民健身活动具有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文旅交融、五育并举,打造凤阳花鼓的文旅IP,依托高校智力资源,探索一条民俗体育文化与高校合作的新路径,让这朵“东方芭蕾”之花更加绚丽地绽放。  相似文献   

20.
锣鼓音乐是土族纳顿节主导性的仪式音乐,其节奏短小反复,既丰富多彩,又简单质朴,具有鲜明的民间色彩.在土族纳顿节各项仪式的实际展演中,锣鼓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传递着仪式内涵,引导着仪式进程,发挥着控制文化时空、给舞蹈和戏剧表演进行伴奏、渲染节日气氛等重要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