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人文精神的失落与召唤、超越回归、苦旅与冶炼、审美与思辨四个层面审视了余秋雨散文中文化精神的发源、发展、成熟的过程。剖析了世纪之交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审美人格的冶炼经历,论述了余氏散文文本风格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
张晓风是台湾名的散家、戏剧家、小说家,尤以散饮誉海内外。她以诗性思维提高了中国现代抒情散的艺术品位。而她对生命与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使散走向了更壮阔的审美意境。本着重从晓风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表现手法入手,探索其诗性解释学散的核心及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梁衡的山水散,达到自然美与艺术美的高度融合,致力于物我交融的意境美的创造,追求意蕴深厚的哲理美的抒发,当代散体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人格化散,将犀利的笔触深入人的灵魂深入,深刻地解读人性中最富生命价值和精神伟力的人格构成,在当代学画廓中独树一帜,并具有开拓性意义。从山水美到人格化,梁衡散创伤的理性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学现象,余秋雨的异军突起越来越引起众多人的关注。本试图通过对余秋雨化散叙述模式的详细分析,来探讨他成功和失败、引起多人赞叹也引来不少人诟病的原因。余秋雨通过对中国古老的传统叙述方式-圆形叙述的借用、对大词和圣词的借用,成功地打动了读和征服了一个需要浪漫主义的阅读时代,从而在一个市场化的年代里,建立了他“散大师”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严阵的散评议虽鲜为人知,但艺术成就与其诗作一样,飘逸灵动,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从女性散情感的抒发与话语表达两大方面,分析了新时期女性散创伤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世纪末坛兴起一股思想随笔势,这类带有强烈怀疑、批判和探索精神的思想的体,以其独特的内涵在散界独领风骚。它不仅让人深切地感受到民间的、独立的批评思想的力量,而且也为21世纪中国散发展提供了一种精神向度。  相似文献   

8.
迈入新的千年,意味着诸多事物的变迁,其中包括了民族化。本通过对余秋雨先生几本散集的学习、评析,再经作的多番思索及数年来对这方面的探究,从中找出民族化的一些反射或折射现象,并由此推延下去,着重思考我们中华民族的五千年灿烂历史化在新的世纪,在充满现代意识的今天,有无重塑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台静农晚年以散小品享誉海内外,主要依托于其散本体的审美视界。他的散是主情的,情是把握他散意蕴的钥匙,是作家对外界信息进行整合,同化于内心的一个审美意识过程。同时,他的散具备学术性考证的功夫,有深沉的化使命感与现实关怀精神。无论是怀旧忆往,还是论说艺,抑或为别人所写的序言跋语,无一不显示着深厚的传统化功底,以及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七十年代出生的作家群的创作是媒体时代的精神激素出来的写作。黑夜是其作品的主题意象,这与其精神的幽暗状态相对应;其情节民价值趋向陷入了羁与奔逃、反抗与顺从的化悖论;经验化、情绪化、奇迹化的叙事策略使其本具有根本性的审美缺陷。  相似文献   

11.
本节着重探讨了鲁迅怀人散文的哲理蕴含,指出其积极进取的战斗品格和审美价值,并分析了作品中哲理呈现的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12.
审美文化消费是以文化艺术消费为集中体现的精神消费.作为一种重个性尚群性的文化愉悦行为.从生理过程看.它是主体在审美观照中充分运用视听器官和神经系统对审美对象形式、意蕴等多种审美信息吸收、品味与感受的过程.获取精神美感享受是主体的心理指向;就社会性内涵而言,审美文化消费是人类群体和个体情感交往与心理对话行为.是维系社会存在的重要手段;从人类价值现象看,审美文化消费仍属社会商品性消费行为,其运作机制要接受价值规律和社会效益双重控制。审美文化消费的最高意义在于塑造整个人类的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13.
“味”范畴的文化渊源和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味”本属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范畴。先秦诸子第一次将味概念引进精神领域,而孟子和庄子首先把味与审美联系起来,形成了“味诗”的审美传统。“味诗”既指诗本体,又指对诗的审美体验和审美判断,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4.
贾平凹是当代坛最具艺术才华与特点的散家。他的散创作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其散表现出题材外拓,手法创新,风格独异的创变过程。他的散可分为五个审美类型,自传类、世相类、风情类、思类和化类散,显示了他广阔的审美视野与选材能力。他的散具有明显的艺术特色,为人讲真,塑造出了一个大写的智形象,创造了风格独异的境界,成功地运用了感应式思维,使散作品更富有审美魅力。  相似文献   

15.
石楠是新时期知名的皖籍作家,其长篇传记小说关注的不是事实的历史,而是追求表现历史人物的精神岁月,以其独特性和整体性在新时期传记小说创作中独树一帜。本试以石楠作品的整体审美形态入手,分析构成这一整体审美形态的基本主题意向、体裁样式和个人艺术风格及其内在的有机联系,以求能够真正抵达石楠的传记小说世界。  相似文献   

16.
《向峰集》是王向峰40年审美灵性的对象化成果,他在深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同时,建构中国美学理论的研究体系,老庄研究尤能显示其独特的学术个性,艺术本的解读是其深邃的洞察力和现实观照的表征,而创作则是其审美灵性的直接对象化,《向峰集》实现了研究,批评与创作的互动,是臻于化境的关于审美化的对象性确证。  相似文献   

17.
传说包括神话和民间故事两种形式,它以其特殊的艺术魅力发出永不磨灭的光彩,传说的价值是多方面的,本试图从三个方面探讨它的社会价值,在认识价值上,通过传说可认识过去,了解历史,可认识自然,了解人景观;可认识社会,了解民俗,在审美欣赏价值上,可使人感受精神的愉悦,美的熏陶,得到心境和心灵的净化,在使用价值上,它为艺创作提供素材,根据传说能再造自然,创造更新的审美境界,运用传说可以提高艺作品的艺术魅力,升华作品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8.
现当代抒情散被称为美,是着眼于其涵盖丰富、思想洗练的神韵美;悠长丰韵、绵密醇厚的情致美;简雅丰实、含蓄隽永的辞美。因而抒情散以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吸引了众多作和读,也就理所当然地被编入了中学语课本,成为培养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平台之一。作为一种艺术,散也是美的精神的再现,而美的实质在于发现,所以欣赏散就是一个发现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散所抒发的是充满个性的情,我们称之为“自然”之情。散是情,散作常突破“常格”,用“变形”的手法抒发感情。变形是作对人物、事物、环境、景色所作的突破对象原形的一种描写,但这种变形应当遵循美的规律,遵循艺术形象反映生活的规律,以及考虑到散评议的审美规范。  相似文献   

20.
原始艺术的起源问题在美学界一直是一个争论颇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作提出。探讨原始艺术的起源必须把握住两个最主要方面,即原始艺术品和原始审美情感,章通过对原始艺术各种类型形成过程的略析和对流行的几种艺术起源论的综合述评,认为原努艺术的发展是一个从实用艺术品到审美艺术品,从实用情感到审美情感的缓慢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