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作为德国经济发展的助力器一直广为研究,而经过多年发展,应用科技大学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逐渐成熟,作为德国职业教育的高级阶段,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发展一直受到国家的重视和扶持,本文着重研究和分析近年来德国针对和涉及应用科技大学发展的诸多政策,如:"应用科技大学科研助力"方案;"经由教育之路,再登高峰"一揽子教育资助计划中的"女教授计划"、"开放的高校"、"改善教育质量公约"和"高校公约2020"等;找到这些扶持政策和措施的相互关系和特点,来分析应用科技大学在这些政策推动下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是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德国经济发展培养大量优质的应用型人才。中国行业特色院校应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经验,明确定位,明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强化行业特色;政府也应积极作为,建立高等教育分层分类管理新机制,出台政策搭建平台,促进高校为行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形成、发展及培养模式,并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情况,阐述了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在近50年里发展迅猛,未来德国高等教育将形成以FH为主体的新格局,其科技发展战略也逐步实现了由自发向自觉、由放任向规划、由被动向主动、由模仿向创新的转变。通过介绍德国FH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与揭示FH科技发展动向及科技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探析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翠琴  周谊 《继续教育》2007,21(11):56-58
本文介绍了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发展现状及培养模式,并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情况,阐述了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科技政策是国家科技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科技政策可以反映出每个时期科技发展的水平和状况,并渗入到国家经济、社会及文化等领域中。二战以来日本科技发展速度迅猛,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与日本科技政策的适时调整有着密切联系。文章主要从其演变历程着手,分成科技起步发展、快速发展、调整发展以及科技创造立国四个时期对二战以来的日本科技政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发展现状及培养模式,并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情况,阐述了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德国科技政策与管理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是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经济强国,同时也是欧共体的核心成员。纵观德国在二战后重新崛起的历程,科技及其相关政策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德国的科研体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独具特色,这种特色主要体现在科研管理机构、科研体制及其改革、科研和开发活动、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9.
德国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对科技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如何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全社会科技资源,实现高效益的投入产出比,促进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各国科技管理和科技政策优先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各个国家和地区提高自身综合竞争能力的关键。德国的科学研究具有优秀的历史传统,其在长期的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一整套结构完善、分工明确、协调一致的科研体系和科研体制管理、调控方面的传统,颇具特色,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发展得益于自下而上的专业设置和统一规范的专业认证体系,专业认证体系为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专业设置的自主特色和高质量的专业标准提供制度保障。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专业设置不同于研究型大学,表现出专业数量上的"小而精"与"大而全",专业方向上的技术性与应用性,专业类型上的多样化与跨学科等特色。  相似文献   

11.
A comprehensive view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urricular reforms and materials is needed to promote public understanding and participation in science issue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n analysis of the treatment of the natur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cience curricular materials in India. Textbook sections on the conceptions of mechanics are the basis for this analysis. A contextualized curriculum for schools is offered as a more productive approach to learning and exploring science concepts, processes, and science-and-technology issues. The controversial Sardar Sarovar Hydro-Electric Project in India is used as an exemplary case that can further this effort.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a contextualized curriculum is potentially quite powerful for addressing the natur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chool curricula and materials.  相似文献   

12.
政治哲学从总体上不是空虚的概念,必须与时代的方式、存在方式。与思想文化相关联。而现代的时代,是科学技术的时代,不能回避科学技术对人的政治生活方式产生的影响。这是必须正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推动科技创新 科技伦理教育不能缺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必须重视科技伦理教育。进行科技德育,对培育科技创新后备军的道德良知,把握高校参与科技创新正确的道德方向,推动科技创新健康、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科技德育的重点在于使大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人民的、全球的科技伦理新观念,构建良好的创新文化,为我国走自主创新道路提供有道德感的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观念创新、机制创新、体制创新三个角度论述新时期如何加强科技管理,推动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5.
脑科学视角下的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论述了脑科学对教育领域的重要意义以及脑科学的基本概念,然后从脑科学视角分析了教育技术领域中的重要理论与实践,其中着重阐释了脑科学与视听教育、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教学设计等存在着的密切而重要的联系,最后提出有关促进教育技术与脑科学交流互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略析科技与道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是一个高科技时代 ,科学技术一方面带给人类巨大的福祉 ,另一方面又让人感到恐慌和不安。科技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伦理道德新问题 ,科学与道德到底是怎样一种关系呢 ?本文试从科学对道德的促进作用 ,科学所表现出的伦理二重性以及道德对科学的制约作用等几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协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一项《全民科学素质培育行动计划》,设定到2049年建国100周年时全民具备一定的科学素质。国务院办公厅于2002年4月批复了这项建议。如今,2049中国青少年科技素养培育行动计划———上海市推广试点项目(简称2049上海试点项目)正在上海顺利地开展,其核  相似文献   

18.
面向社会对高校科技创新人才需求增加和高校培养人才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的现状,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为出发点,构建科技创新基地,形成了以5个科技创新平台为基础的科技创新基地以及相配套的创新基地教学模式。经实践验证,通过该科技创新基地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企业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在充分考察当代世界科技发展新态势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认为现代科学技术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同时,在科教兴国的总体战略下,他提出了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基础研究与高新技术开发并重、加强科技创新、弘扬科学精神、培养科技人才等一系列推进我国科技进步的具体方针。江泽民的这些科技思想是对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实现我国科技事业在21世纪跨越式发展的根本指针。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 National Film Board of Canada is breaking new ground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with a pilot series of ‘interactive’ videos entitled Perspectives in Science. The series, aimed at the junior high school level, addresses issues of environmental and sociological concern not traditionally dealt with in formal science curricula.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ationale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rspectives in Science video series. Science curriculum guidelines across Canada are being re‐written to reflect a change in education strategies that will encompass not only the teaching of scientific concepts, but also the applications of those concepts, as well as the implications of utilizing those concepts. Referred to as the ‘S‐T‐S’ connection, or, Science‐Technology‐Society, the new focus has been extensively documented by the Science Council of Canada and is currently causing a stir in the science teaching community as teachers scramble to find audio‐visual productions that address these new concerns and, at the same time, engage their students.

This paper also explains the design concept for presenting materials on S‐T‐S in an interactive model. Each video includes a short, open‐ended drama, followed by a number of ‘interactive components’. The tapes are ‘interactive’ in that teachers and students can choose to follow the material linearly or search for specific segments using the running time code as an electronic page reference. The interactive components consist of documentary style discussions with Canadians involved in some aspect of the scientific, technological, and societal issues presented, animated sequences, experiments, and filmography. The videos investigate issues of water, biotechnology, and toxic waste—with additional topics on soil, forestry, and air in production.

Finally, this paper documents the formative evaluation of the series noting the favourable respons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the design concept and material content. The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indicated that the interactive video was both timely and appropriate for science teaching in view of major changes now being made to science curricul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