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卖炭翁》是《新乐府》五十首中比较有名的一篇。《新乐府》和《秦中吟》一样,都是白居易诗歌创作中比较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体现了作者“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创作主张。作者自己把它归之于讽喻诗一类。这类诗一般都是“一吟悲一事”,讽刺的目的比较明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与接受美学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受美学”是当代西方学研究中的一种新兴的方法论。20世纪60年代德国康茨坦斯学派的五位美学家提出“接受理论”的美学基本原理,代表人物是尧斯和伊寒尔,其核心理论:学作品是为读阅读而创作的。作品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不能由作品自身实现。他们视“作——作品”为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3.
“一气呵成”与反复修改是两种不同的写作习惯。他们是互相依赖 ,相辅相成的 ,在造就娴熟的写作功力方面 ,又各有其特定的作用而不可互相取代 ,都是应该精心培养的良好写作习惯。反复修改达到的最高境界是一气呵成。一、修改的作用唐代诗人贾岛有诗曰 :“两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自述词》)可见他的创作是多么“精雕细刻”。事实上 ,有些精美的作品的确是反复修改出来的。鲁迅先生也主张作品写成以后先要“搁他几天 ,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 ,改换几字”。修改的作用 ,不只是为了眼前能够写出好文章 ,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初学写作者勤于思考的…  相似文献   

4.
孙淑香 《现代语文》2006,(5):107-107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无论是文章还是歌诗,它们的产生都离不开“时”、“事”这两个方面,但是,我们虽然有了时事这两方面的材料,如何把他们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有赖于创作主体。然而,创作主体的创作又是智力凶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智力因素在创作中的作用历来是被重视的,一个智商很低的人很难创作出高水平的作品来,但是,大家在重视智力因素的同时,也不要忽略了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动因是多方面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创作《史记》的终极目的,也是一个重要的创作动因。如果作进一步的考察,我们发现司马迁创作《史记》的直接动因是为了“事亲”、“事君”、“立身”而“以显父母”、扬名天下。本文试从司马迁“事亲”、“事君”、“立身”三方面来谈论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动因。  相似文献   

6.
“接受美学”是当代西方学研究中的一种新兴的方法论。其代表人物是德国康茨坦斯大学的两位教授尧斯和伊寒尔。其核心理论:学作品足为读阅读而创作的。作品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只宵在阅读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不能由作品自身实现。他们视“作一作品”为创作过程。视“作品——读”为接受过程,  相似文献   

7.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们奏完“作前指导、作后批改和评讲”“三部曲”后便收场。这样的作文教学,不能保证每个学生的每篇习作都获得成功。写作水平较好的学生,通过一次性写作,往往发现有些地方还不尽人意,但由于老师没有要求重作,他们只好放弃再修改的念头;习作水平较差的学生,刚刚摸索到写作的门道,可是较差的分数已定,他们不愿意再修改。笔者以为,这样的“三部曲”作文教学,对一部分同学来说,是一次失败的教学。要使全体学生真正有所知,有所悟,进而确有所得,还必须在评讲后再高奏一支“修改之曲”,使写作教学的过程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8.
自“庄生晓梦迷蝴蝶”肇始,以浪漫主义手法来描写梦幻的文学作品,不绝如缕,源远流长。在数不胜数的“梦幻”作品中,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堪称扛鼎之作,被选人多种教材。如何把握其主题,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试图对《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主题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9.
修改是创作优秀作品的重要环节之一。我国古人十分重视文章的修改。唐代诗人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贾岛骑驴因思考“推“”敲”二字而误撞韩愈。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名句八次修改后而定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修改是使文章渐趋精美,写作能力日渐提高的有效途径。离开了修改,作文犹如未经雕琢的玉石,终究难成佳品。离开了修改,写作能力的提高也难以实现。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去修改文章呢?一、加减法。加法,即在修改作文时,增添必要的词语使句子意思更加明确。如:在劳动过程中,很少有人为了个人的什么去斤斤计较;倒是为集…  相似文献   

10.
修改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语文素质之一。在教学中 ,令语文教师最头疼的事就是作文的批改 ,既占用了教师大量的时间 ,也耗费了很多精力 ,而教师评改后的作文学生往往只注意总批和分数 ,很少琢磨教师圈点和眉批的良苦用心 ,好象修改作文只是老师的事。这是一种糊涂认识 ,也不符合课堂教学素质化的要求。古人讲 :“善作不如善改”、“文章不厌百回改”。作家老舍在《我怎样学习语言》一文中说 :“写完了 ,狠心地改 ,不厌烦地改 ,字要改、句要改 ,连标点都要改 ,毫不留情。”也有人说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赏识式习作指导和评价是指在整个习作教学过程中,坚持以表扬为主的原则,通过老师巧妙的点拨和师生共同赏析评议,让学生文章中的个性突出,追求的是一种“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人人心口有,个个笔下无”的境界。它的前提是为学生构建一个动态、开放的大空间,打破课内外的界限。一次训练不是两节课,而是1~2周;也不是写一次,而是2~3次。只要学生愿意写,愿意修改几遍都可以。习作的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作品的质量必然要好,老师必然要表扬,学生也就慢慢尝到了创作的甜头,领悟到写作的真谛。如:小学…  相似文献   

12.
一、作文讲评中的“读”。即在讲评时要求学生重点读教师的“修改痕迹”及评语。鲁迅先生就曾提倡青年人应到作家手稿中去学习“该这样写”、“不那样写”的道理,而不只学习现成的作品。他在《不应该那么写》一文中,援引惠列赛耶夫的话说:“在这里,简直好像艺术家在对我们用实物教授。恰如他指着每一行,直接对我们说———你看———那,这是应该删去的,这要缩短,这要改作,因为不自然了。在这里,还得加些渲染,使形象更加显豁些。”学生认真阅读经过教师修改的作文也是这样,从中他们可以悟出“不那么写”和“该这样写”的道理。就…  相似文献   

13.
唐九林 《现代语文》2010,(8):117-118
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过程中,更多关注如何命题、立意、选材;如何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对作文后的“修改”却重视不够。鲁迅曾说:“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俄国作家契诃夫也说过:“写作的艺术,其实并不是写的艺术,而是删去写得不好的东西的艺术。”古今中外成名作家均注重文章的修改,充分证明了修改的重要性。而有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重视修改,认为修改是老师的事,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老师的批阅评点是在学生自我修改的基础上进行的,是针对学生自我修改后进行的指点评价,而不能代替学生的自我修改。  相似文献   

14.
1.“超大写意”之类的作品是一种“欺世”的、“地地道道的笔墨游戏”;2.美术发展史证明:美术的创作规律和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要素,是基本相通,不能任意违背或抛弃的;3.艺术形式的独立性和相对的稳定性,乃至艺术风格的独特性,是每一个艺术家所必须重视的;4.艺术家必须注意培养高尚的品格和严谨的创作态度,摒弃虚伪、浮华和投机取巧的行径。  相似文献   

15.
人们习惯于把习作教学分为作前、作中和作后三个过程.纵观现今习作教学的整个过程,给人的感觉是“一热一冷中间空”.教师比较热衷于作前的动机激发、内容准备、明确目标;作后的修改,要么是教师写个评语,打个等级,要么是让学生自改、互改走个程序,要么来个习作评讲课,对全班的习作情况做一个总体分析,提几点进一步修改的建议.作中,即学生习作实践过程,是习作教学最关键的核心环节,反而是教师缺席、指导空缺,完全放手给学生“自由创作”.而世界先进发达国家与地区,乃至我国港澳台地区成功的习作经验告诉我们,他们不仅非常重视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过程性指导,而且把习作修改有机地置于整个写作过程中[2]54-56.这恐怕也是我国习作教学深化改革所需要选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马复升 《现代语文》2007,(7):118-118
我们这里所谓的“旁逸”,是指文学作品中在叙述正事的过程中,突然插进一段似乎和本文无关的人和事。对此有的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教师要正确引导,以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和理解水平。必须指出,“旁逸”不是节外生枝,也不是可有可无,更不是赘疣和狗尾。它是一种特殊的修辞方法和叙事方式。对它的理解比一般的修辞和叙事更为复杂和曲折,因为要正确理解它,必须和作家的创作意图、作品的深层含意相联系,方能窥探个中奥妙。  相似文献   

17.
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那么,如何指导小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呢?笔者谈几点个人体会:一、教育学生端正修改态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作家们得出的一条宝贵经验。如鲁迅先生写的《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就修改了五十多处;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尼娜》修改了十二次,为了一篇序言,他竟修改了一百零五次。这种事情在古今中外…  相似文献   

18.
有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锤炼打造的是语言精华;有人“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垂手而得的亦是妙作佳篇。无论“锤炼”或“天成”的都是在生活阅历的厚积下、审美意趣的触发下、时代思潮的冲击下自主创作而成的。而如今要在短短的初中三年中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教师该怎样指导?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中“修改”是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魏姬·厄克特在《教会学生写作》一书中指出,写作是一个可以重复的过程,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要前后调整和修改。确实,好的作文不是一蹴而就的,一篇文章写出来,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初中生而言更是如此,从简单的字词句,到谋篇布局以及深层次的思想立意,可能都会存在不少问题,不经过修改的文章可能就是一个比较粗糙的毛坯,长期如此,写作能力也就难以得到提升。故而,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要在作文教学中灌输“文章不惮千遍改”的道理,引导学生在一遍遍修改中提升写作水平。笔者就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对作文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20.
创作与爱——从《真情永存》试析安德森的创作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依德认为,创作是个人的,是个人内心感受和愿望的实现。荣格认为,艺术创作是非个人的,作家在创作时,是“更高意义上的人”——“集体的人”,是肩负着并铸造着人类无意识的、精神生活的人。弗洛依德和荣格对艺术创作的理解各有侧重与合理性,但都不能概括作家创作的全部内涵。安德森以小说的形式在《真情永存》里透露了创作的“秘密”:创作一部作品需要爱作动力,创作一生的作品更应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