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善恶报应观念早已有之。其中"忠孝节义"是中国社会基础性的道德价值观,在善恶报应中占据主导地位。《夷坚志》中有37位口传者提供的52则孝道节义报应主题口传故事材料,通过分析儿女孝道果报和男女忘恩负义报两大主题,以宣扬"惩恶扬善"的思想,让后世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2.
<正>现行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之《孟子》选读部分,选入《孟子·梁惠王下》一段文字: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古代文论中,强调文艺创作要善恶必书,美丑必露。班固在总结《史记》的写作原则时,就提出了“不虚美”、“不隐恶”。刘知几在《史通·感经》篇中进一步发展了班固的观点,“苟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斯为实录”。古代文论中提倡的这种“美丑必露”的原则,仍在后世的文学创作中广泛运用。吴组缃曾在《如何创作小说中的人物》中指出:“世上绝没有完全的好人,也没有完全的坏人”。老舍也说过:“我恨坏人,可是坏人也有好处;我爱好人,而好人也有缺点。”(《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这才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审美原则。而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我们的现当代文学曾走过一大段弯路。在三、四十年代,左翼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急功近利、贴标签、定框框等倾向,具体表现为按照固定的模式去写人,按照一定的“方程”  相似文献   

4.
扬雄的性“善恶混”论实际是荀况的性恶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扬雄在《法言》中提出:“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李轨、吴礻必、宋咸、司马光就此各执一说,各有偏差。其实扬雄“善恶混”实际是荀子性恶论的继承,即善恶混而不可分,既有为善之可能,也有为恶之可能。  相似文献   

5.
孟子说,理“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明理便可“知美之恶,知恶之美,然后能知美恶”。这两段话的大致意思是,“理”不难求,只患不去探求,“明理”可知是非善恶。我们的先人关于“理”的著书论说,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和可贵的思想教育借鉴。在盛世的今天,在教育理念不断探求和发展的新时期,在思想教育的园地里,我们探求的“明理”教育通俗地说,就是使学生“明白道理,事理”的教育。从本质上说,我们的“理”既有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即“凡事必以理”,“理存高远,心纳天地”,也有适应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时代内容,即我们的“明理”…  相似文献   

6.
孟子说,理“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明理便可“知美之恶,知恶之美,然后能知美恶”。这两段话的大致意思是,“理”不难求,只患不去探求,“明理”可知是非善恶。我们的先人关于“理”的著书论说,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和可贵的思想教育借鉴。在盛世的今天,在教育理念不断探求和发展的新时期,在思想教育的园地里,我们探求的“明理”教育通俗地说,就是使学生“明白道理,事理”的教育。从本质上说,我们的“理”既有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即“凡事必以理”,“理存高远,心纳天地”,也有适应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时代内容,即我们的“明理”创新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祖国培养政治思想合格的人才,“理”的起点是社会主义祖国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孝的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起源很早,《尚书·尧典》中就有关于舜至孝的记载,尧赞扬其“以孝烝烝”,并作为以天下相让于舜的理由之一。西周翦灭殷商,后周公践天子之位,封建诸侯,制礼作乐,孝作为“文之本”嘲是礼乐文化中重要的内容。而时至春秋之世,周天子式微,礼崩乐坏,“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西周传统的孝道观念逐渐瓦解。孔子仰慕周文之郁郁,  相似文献   

8.
《乐记》的“遗音遗味”说,本于儒家礼乐文化,对后代的“艺味说”的影响较大。儒家在论述祭祀“神灵”的礼乐中,也表现了对“淡味”(本味)的推崇,据《尚书》等记载,至少在西周时代就存在这种观念,而其后“大羹之味”必“淡”的思想观念,又融入了道家的“无味”、“淡味”的思想,这就有由祭祀的“礼乐”论向其他方面推延发展的趋向,由于先秦时期“诗乐舞”是合一的,其论述本身包括了“诗”,这也就影响到“文学”。最终这种“淡味”,不仅逐渐成为音乐最高的审美理想,也成为后代提出诗(文)乃至书画的创作要表现“遗味”、“余味”、“平淡”之味的思想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女人说的不是自己的话,而是男人的话,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话语体系。因此,中国的“女权主义”还只能称作女权意识或女性思想,远没有形成“主义”。而且,这种女权意识或女性思想又有其不同于西方女权主义的特定的历史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0.
冯梦龙的“三言”是一部受因果报应思想十分明显的作品。其中涉及这种思想的作品,大约占其总篇的三分之一。这种因果报应的思想,历来多受人之诟病,不被人们所认可。对于这些劝善惩恶的作品,我们不能仅仅看到它的因果报应的外在形式,更要看到它的善恶观念。这种善恶观念实际上就是一种伦理道德观念。从“三言”中的果报小说所表现的伦理观念来看,其主要倾向应该是进步的。  相似文献   

11.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政治思想家。他生活在“世衰道微,邪说暴行又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孟子·滕文公》)的时代。当时,周王朝已经腐败不堪,维系其统治局面的礼乐业已崩坏,各种社会矛盾愈加激化,各国君主和卿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林语堂最先提出把英文homour译成“幽默”,于三十年代提倡幽默,并在自己的散文创作中加以实践,与周作人南北呼应,形成一个影响颇深远的“闲适幽默”散文流派。 林语堂认为:“幽默本是人生之一部分,所以一国的文化,到了相当程度,必有幽默的文学出现。”“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怎样才能达到幽默呢?在林语堂看来,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因  相似文献   

13.
在王阳明看来,作为“天理”的“心”之本体是无善无恶的,但是这样的心体在其旨归上又是至善的。这种至善的心体又具有“诚”“定”等本性,这种本性也是心之本体。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廉”也是心之本体。先验的心体总是要以“意”的形式外发于经验事物,而这种经验化如果是本心的发用,那么它就能够成为合乎道德的行为,这样,以本心之发用来对待本不属于己之物,这就有了廉的品格。心发于政,则有廉政。心体外发为“意”,也就有了善恶之别,而判断自己行为善恶的标准,就是自己本心的良知,良知也能够判断为政者在行政过程中是廉还是贪。  相似文献   

14.
孝既是人性自然也是文化情结。孝歌分为“阴”“阳”两大类。商南阳类孝歌的主题是传达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导子女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行孝。阴类孝歌有着俗成仪式套路,贯穿阴阳理论和善恶报应思想。商南孝歌是原生态的地域文化,有独特的文化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5.
基督文化“善恶一体”(或“善恶同源”)观念对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莎士比亚在自己的悲剧、喜剧创作中,如《威尼斯商人》中安东尼奥、犹太高利贷者夏洛克,《奥赛罗》中奥赛罗、苔斯狄蒙娜等都是具有双重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基督文化“善恶一体”(或“善恶同源”)观念仍然是深入理解莎士比亚戏剧人物及主题的一种参照。  相似文献   

16.
宋代理学家在否定批判荀子的同时,对苟子思想也有诸多的借鉴和吸收。理学家的人性论吸收融合了先秦以来的性善论、性恶论以及善恶混等思想成果,在理学人性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气质之性脱胎于荀子的性恶论。宋代的礼治论对荀子的礼治思想多有继承,诸如“治国理政,一准于礼”说、“礼治则治,礼乱则乱”说、“上下尊卑,礼之本”说、“刑教”论,皆深受荀子的影响。荀学是理学家无法绕过的一座理论高峰,构成了理学家思想建树的重要资源和动力。  相似文献   

17.
宋代理学家在否定批判荀子的同时,对苟子思想也有诸多的借鉴和吸收。理学家的人性论吸收融合了先秦以来的性善论、性恶论以及善恶混等思想成果,在理学人性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气质之性脱胎于荀子的性恶论。宋代的礼治论对荀子的礼治思想多有继承,诸如“治国理政,一准于礼”说、“礼治则治,礼乱则乱”说、“上下尊卑,礼之本”说、“刑教”论,皆深受荀子的影响。荀学是理学家无法绕过的一座理论高峰,构成了理学家思想建树的重要资源和动力。  相似文献   

18.
李旭东 《语文知识》2014,(12):47-49
清人刘熙载的《艺概·文概》之二有言:“有道理之家,有义理之家,有事理之家,有情理之家。四家说见刘劭《人物志》。文之本领,只此者尽之。然孰非经所统摄者乎?”刘氏的“道理”“义理”“事理”“情理”为文章之本,如将“四理”说借用到议论文的阅读教学上来,借用“四理”法进行议论文阅读教学,指导学生在阅读中领悟到议论文的理性之美,议论文阅读教学是别有洞天的。  相似文献   

19.
<正>江苏省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始创于1901年,原为慈善义学“积余堂”,取《周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之意而名,寄托了创办者“为善”的办学思想。多年来,学校以“善”文化为引领,秉承“积学精业,余思致远”的学校精神,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科学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智慧教育实验学校、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金牌)、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等称号。  相似文献   

20.
彭泽县定山中心完小是一所农村小学,大部分教师来自外地.为了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学校工会始终坚持把建教工“思想之家”“民主之家”“温暖之家”“活动之家”作为工会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几年的实践,工会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