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追梦人生     
岳金春 《教师博览》2008,(10):28-29
“反思,是教师成长的一剂良方;反思,能使生命润泽。”回首来时路,快乐酸楚同在。我一路走着,看着,感悟着,也收获着。或许,我永远也无法解释怎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但正是这份不明白,才促使自己不断追寻着。与别人的一路凯歌相比,我只能算是一路低吟浅唱,声音虽小,但一路盘绕的总是自己缠缠绵绵的教育情愫。  相似文献   

2.
<正>一粗粝亦能甘耿佳欣:俞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能于百忙之中抽空接受我的访谈。成为一名教师一直是我的梦想,我现在也如愿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但似乎只是一直说着热爱,却少了一些细化的了解。这次写起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心中被忽视的困惑才再一次被触及。您是我的初中语文老师,是我的班主任,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引路人,因此我今天想向您请教,从而汲取经验与力量,继续前行。  相似文献   

3.
那个小本子     
我当老师已经有十二年了。在这十二年中,我常常想起我的高中班主任。因为他的班主任工作以及教学工作的艺术魅力时时在影响着我,启发着我,让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促使着我进步。  相似文献   

4.
赵晔 《辅导员》2010,(14):48-48
当自己是学生的时候,老师是课堂的主人,决定着我们的一切;当自己成为老师的时候,便也顺理成章地想决定学生的一切。然而,新课改的到来却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反思自己,也重新回忆起自己的学生生活。原来做教师的有那么多的不该:不该让学生在沉闷压抑的气氛中学习,不该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不该高高在上,更不该冷若冰霜。认识到这些以后,课改中我积极主动地改变着自己,改变着自己的课堂。  相似文献   

5.
《论语》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我在从事语文教学一段时间之后,总感到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落后,自己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沉闷,收效甚微。带着疑惑,我开始反思问题出在哪里。通过走访有经验的老师,调查研究学生.我发现问题出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大、积极主动性不高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师生情     
我和老师之间的真挚的感情是用语言无法表达的。我清楚地记得那一次学校庆“元旦”文艺汇演,老师带着我们练团体操,练到很晚才结束。许多家长都到校门口来接孩子。可当我到楼下时才发现我爸爸没来。我很着急,但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决定自己走回家。这时老师发现了我,把我叫住了,对我说:“张天翼,这么晚了自己走会有危险的。再说,如果家长来接你,你们走两岔,家长会着急的。你别急,我陪你等家长来。”我没听错吧?老师要和我一起等我家长?可是,老师您只穿了一件毛衣和一件风衣,这么大的雪,您会感冒的。我默默地、急切地等着我…  相似文献   

7.
郑淑霞 《辅导员》2010,(2):53-53
在语文教坛上跌打滚爬将近十个春秋,曾为这理论那模式亦步亦趋,也曾仗着自己年轻气盛而标新立异。如今坐下来反思,才发觉自己的无知和浮躁,也才惊醒悟出:自己在日常教学中采用的“阅读、积累、写作”才是语文教学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8.
与支老师结缘乃至支老师收我为徒是2005年的事,所以支老师说我是他收得最晚的一个徒弟。说是最晚,但得到支老师的指点却一点也不少。支老师默默地接受了我这个并不年轻而且有点愚钝的徒弟,我为之欣喜,也暗暗地努力着,相信勤能补拙,决不能让自己的平庸使支老师失望。  相似文献   

9.
吴放 《山东教育》2002,(12):22-23
吴放老师:现在大家都特别强调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我和同事们经常在活动中观察孩子,也做一些记录和笔记,对一些教育活动也做评析,但总觉得反思的力度不大,效率不高。此外,反思本身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一些压力,经常“评析”感觉很累。请问:如能更有效地进行反思?如何能不让反思成为一种负面压力和精神负担?袁忻袁忻:您好。从你的信中得知,老师们都把教学反思提到了工作日程上来,我挺高兴的。也许你已经注意到,这个专栏的题目就是“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师应当在教中学、在学中教、以学辅教、以教导学。只有这样…  相似文献   

10.
小时候个子矮,我总是在向上看。坐在教室里看老师的板书自然是向上看,看个子高一点儿的同学也是向上看……所以,在其他人的眼里也许我就是该仰视别人的吧。有一次,我们全班同学乘车出游。老师让其他同学都坐在坐位上,而轮到我时,就只剩下一个板凳摆在挨着车门的过道里。春游一路我们拉歌一路,所有的同学都斜躺在坐位上,他们的眼光越过我的头顶指向遥远的前方,而我呢?我坐在板凳上,因为没有靠背只好一路佝偻着腰,又因为老师在拉歌的时候挥舞着他的大手,因此我总是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一旦我的眼睛离开了那双大手,它们就会毫不犹…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我参与了钮晓萍老师的课堂观察,钮老师的教学语言是简练的,但即便如此,一堂课竟然也有六十几个问题。于是,我迫不及待地观看了自己一堂家常课的录像,感慨良多:先不说课堂教学、课堂效果、学生的表现如何,单是自己的语言就值得反思,一半的课堂时间是自己在说话。换句话说。只有一半的时间是学生在说,在读,在思考。这样的课堂效率又怎么会高呢?经过反思,我找到了原因。  相似文献   

12.
侯长缨 《班主任》2012,(11):17-19
正在教育的田野上耕耘,一直都有这样的感觉:如果自己再努力些,一定还可以做得更好!于是,这一路走来,挥动执著的长剑,披荆斩棘,挥汗如雨,期待着与那个卓越的自己相遇。——彷徨——18岁那年,中师毕业的我怀揣做一个好老师的美好愿望走上了讲台。虽然喜欢孩子,也算尽心尽力,但专业知识的缺乏让我很快陷入苦恼之中。我不甘这样做老师,就四处向老教师讨教,经验学回了一大堆,但回到自己的教室,我仍然品尝不到  相似文献   

13.
成长的烦恼     
长大之后再回首,却发现成长的路上并非一路欢歌,也有困惑和烦恼。无论是自己、朋友,还是父母、老师,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或多或少的烦忧,但却显出了泪水之后的微笑愈加珍贵,也许这才是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从事教育工作已有15年。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以前的班级工作中.一直是我一手包办,对学生采取硬性政策,让学生一味地服从老师,老师很累,但效果很不好,学生不理解。师生关系不和揩。通过学习和反思,我认识到.施行班级管理,要讲究科学和民主,老师应退到幕后,把舞台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  相似文献   

15.
相平平 《教师》2013,(35):118-118
每个孩子都有进步的空间,每位老师也是一样。人都是在不断地成长着。身为教育者,有时停下脚步,静下心来自我反思一下是一种很好的习惯,也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这里我以几个案例对我这个学期的教育工作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6.
已经好久没有与小由好好地交流了,因为从内心里感觉着小由的“不可教也”。每一次与他的谈话,都体会着他的漫不经心,而哪怕是一次很小心的对话,我也分明感觉到他对我的抵触心理。于是,当他有什么不对或是又与其他同学闹不愉快时。我只会在班级里批评他,或是让他到我的办公室中反思,不再细致地与他沟通。我体会着,也许从内心里,小由也是不喜欢我的吧.我对他甚至有些反感。尽管我知道作为一名老师有这样的想法确实是不对的,但我只能用老师也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有正常情感的人来宽慰自己。  相似文献   

17.
归宿     
作为一名长期在学校工作的一线老师。有幸成为暑期特邀编辑中的一员,参与自己钟爱的这本杂志的编辑工作。在编辑《为师反思》栏目的时候,我的心情格外沉重。透过文字,我不断地往外看: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家庭、社会,个人的因素、社会的因素,学生的现在、学生的将来……我看到,每一个不经意,对孩子的将来造成的都可能是不可估量的影响,甚至是永远无法弥补的伤害。我也终于真正地理解——为什么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是如此苛刻。编着,想着,想着自己,想着同行们,想着文里文外隐约看到的忧患,我不禁对反思者肃然起敬。感谢这些反思者,感谢他们坦荡的胸怀、求真的心灵,因着他们的反思,才让更多人警醒,通过阅读他们的经历和思考。避开自己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和对自己的生命造成的遗憾。让我们一起,在他们的反思中成长。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识字教学成为老师们谈论最多的一个话题。2005年8月,我开始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进行课改实验。在实践新教材的过程中,我时常困惑,时常迷茫。在反思中,我进行着我的教学。也许从那时起,我才真正成为一名反思型的教师,用探究的目光审视我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9.
已经好久没有与小由好好地交流了,因为从内心里感觉着小由的“不可教也”。每一次与他的谈话,都体会着他的漫不经心,而哪怕是一次很小心的对话,我也分明感觉到他对我的抵触心理。于是,当他有什么不对或是又与其他同学闹不愉快时。我只会在班级里批评他,或是让他到我的办公室中反思,不再细致地与他沟通。我体会着,也许从内心里,小由也是不喜欢我的吧.我对他甚至有些反感。尽管我知道作为一名老师有这样的想法确实是不对的,但我只能用老师也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有正常情感的人来宽慰自己。  相似文献   

20.
葛余刚 《教育文汇》2008,(11):41-42
我教了20多年小学数学,也算是有些经验的老师了。现在,像我们这样的老师多少会觉得自己的那些经验过时了,没用了,不知道该怎么教了。说老实话,面对新教材、新教法,我也有过自己的苦恼,也曾经困惑过。但在经过一段反思之后。我倒豁然开朗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