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数学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课题内容可以选择从教材内容出发,或从数学应用出发,或来自现实生活的内容.无论选择哪一种类型的课题内容,教师都要为研究性学习营造创新的氛围和提供尽可能多的创新机会.  相似文献   

2.
2000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实验修订版)》首次增设了“研究性课题”,指出研究性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和其它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开展数学研究性课题学习将会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变传统的“接受性、训练性学习”为新颖的“研究性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总结我校一年多来开展研究性课题学习的情况,我们发现,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被动接受的学习心理是开展研究性课题学习的一大障碍,他们对研究性课题学习的热情还  相似文献   

3.
<正>一、对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认识1.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内涵。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数学教师或相关学科教师的指导下,从某些数学问题或实践生活中出现的问题选择并确定研究性课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4.
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结合数学内容选择一个课题以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取知识的学习活动,它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本文从数学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的定位、研究性学习与数学教学的关系、数学研究性课题的选择原则等方面,就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如何选题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6.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的.数学研究性学习,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首要问题是学习内容的选择,内容选得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影响数学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新教材数学教学大纲中将"形成创新意识"写进了教学目的,为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增设了"研究性课题".大纲要求每个学期至少安排一个研究性课题,内容主要是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的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要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倡导从学生生活实际、生产实际自拟研究性课题.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8.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近两年来我国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提出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新编高中数学大纲中明确指出 ,为了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必修课的内容中安排“研究性课程” .就在数学研究性课程得以广泛实施的过程中 ,在取得大量有价值理论和实践的成果的同时 ,不可避免的出了诸多的问题 ,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 ,并研究得出相应的对策 .1 对于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内函和意义认识不深在我国 ,因为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无论是教师 ,学生或家长都普遍认为学习书本知识最重要 ,考学是第一要义 ,从功利主义的角度看 ,数学研究性学习对高考不能…  相似文献   

9.
新教材数学教学大纲中将“形成创新意识”写进了教学目的 ,为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增设了“研究性课题” .大纲要求每个学期至少安排一个研究性课题 ,内容主要是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 ,或者从数学的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要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 ,倡导从学生生活实际、生产实际自拟研究性课题 .在研究性学习中 ,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就数学学科而言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 ,对某些数学问题的…  相似文献   

10.
“研究性学习”是教育部 2 0 0 0年 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 )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 ,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所规定的重要内容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 ,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家研究的学习活动 ,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数学研究性课题的来源很多 ,可以从新授课内容中选择课题 ,也可以从教材内容的拓宽、引申中选择课题 ,还可以从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来选择课题 .下面是我在…  相似文献   

11.
材料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培养适应现代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学校提出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理念,理顺了实验教学与材料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探讨了该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路和途径,提出了创新实验项目选题与设置的原则,并与科研项目相结合。为指导学生申报创新项目,专设"材料设计"创新实验课程,从创新基金的实施、管理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加以论述,通过创新实验提高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档案工作实践和项目研究引发了我们如下思考:在信息化发展进程中,深层次地研究档案信息资源公平利用问题,刻不容缓.档案公平利用是档案学界的百年话题,今天我们研究档案公平利用问题,正是为了用创新的思路去解决历史上的学术问题.例如,以工作创新的思路,推进档案资源整合和管理模式改革;以技术创新的思路,推动档案利用社会化.  相似文献   

13.
“三教整改”是民族地区自主创新教育及“双语”、“三语”教育的两种客观需要和研究趋势有机结合的产物,是整体构建学生健全人格和全面素质,培养他们自主、创新、三语和实践能力的民族教育改革模式,是一项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科学性、政策性和开放性相统一的综合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4.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高校的首要任务和永恒话题。本科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科学素养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文章提出了四种本科生参与科研实践的管理模式:有效指导,实施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双向选择,共建师生科研团队;滚动支持,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学以致用,注重提高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教师教学研究选题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师教学研究的选题策略主要是遵循选题原则和掌握选题方法,遵循选题原则就是遵循选题的科学性原则、重要性原则、独创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掌握选题方法就是掌握理论指导选题方法、实践导向选题方法和他者引导选题方法。  相似文献   

16.
政治课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是选择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汇报研究成果。其意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并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创造性语文教学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当今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来促进能力的形成是素质教育最为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尝试建立有3个程序的创造性语教学模式,即发散探旨、聚敛择优、操作运用,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创造力培养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教材管理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材管理如何适应新的教育改革的需要,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提供保障,已成为当前高校教材管理改革的重要一环。本文试图对此进行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文章探讨了以“主动实践”为核心的材料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思路,以材料类研究生为对象,分析了“主动实践”作为研究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必要性及其关键要素。同时,围绕“主动实践”这一理念,从构建导师团队、优化课程体系、营造良好创新氛围三方面,提出材料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Multiculturalism has been a topic of scholarly discourse and inquiry for the last three decades. As the philosophical commitment to multiculturalism continues to be endorsed by the counseling field, i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erative that we integrate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an applied and compelling manner. This article provides the results from a quantitative study exploring the dispositional and programmatic variables that influence the level of self-perceived multicultural competence among a sample of counselor trainees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he research contributes to a foundation for discussing the current status of multicultural counseling competence as well as generating creative strategies for enhancing future competence in counsel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