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词类活用"是指某个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改变原本的语法功能,临时充当其他词语及功能的现象。"词类活用"作为一种重要语法在文言文中应用比较常见,有名词动用和形容词动用几种用法,然在现代汉语中,名词则不能作状语。因此要想灵活辨别词类活用现象,就要辨清"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二者的区别,本文首先区分了词类活用及词的兼类,然后通过对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词类活用问题进行分析,对如何更好地判断词类活用的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词类活用是现代汉语申客观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词类活用和词语之间的超常搭配不是一回事,一部分词类活用现象实质上属于词语之间的超常搭配,并不是词类活用;而一些看似是词语之间的超常搭配的现象实际上却是词类活用的现象。文章主要以名词和形容词作为研究对象,对名词的活用与名词的超常搭配以及形容词的活用与形容词的超常搭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情境创设,品味词语;多种游戏,积累词语;变换方式,活用词语"三个方面入手,关注小学语文词语趣味教学。  相似文献   

4.
蔡丰 《考试周刊》2014,(71):20-20
古汉语词类活用中因不明活用的性质存在大量误用现象。本文主要从误把词语活用义当做义项、把词语本义当做活用义及把词语引申义当做活用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词类活用的误用现象。  相似文献   

5.
《马氏文通》"名字状动字"的情形大致可分为比喻、处所、依据、缘由、对待五种。"名字状动字"这一语法现象是活用还是常用,语言学界莫衷一是。可以从词性相对论和标记理论这两个角度去重新看待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6.
张静 《现代语文》2005,(10):32-33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情感 的载体,大凡优秀文章无不是用 活了魅力非凡的语言。那么怎样 才能使文章文采斐然,让读者满 口留香呢? 一、锤炼词语,使之凝炼。 锤炼词语,包括活用诗句、 成语、词语,引用警句格言、对 联等。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词语盘点"教学的"三境界"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从四年级上册开始,每个主题单元课文之后《,语文园地》之前都设了"词语盘点"。教材谓之"词语盘点"。何谓"盘点",清点也。如果学生在盘点之后,大脑中仍旧模糊一片,难知其意,那显然就没有达到"盘点"之效。四年级下册的8个主题单元  相似文献   

8.
一、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分三部分介绍:活用词,活用情况和举例。在活用情况里,各类词(用该词的起头字标记)注有普通话词语。后面举例的加点词属于前面的活用词类,其词义与普通话词语相当。加点词拼注普通话读音(仅仅表示其近似音值与调值);其中,声调阴平“一”汉中话念半高平(44),阳平“/”念半低升(24),上声“√”念低降升(213)去声“\”念低降(21)。  相似文献   

9.
<正>高考文言文翻译作为文字表述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句中关键性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的掌握及对文言句子的综合理解能力。答题时应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关键词语处都是采分点,应力求做到"字字有对应,句句有落  相似文献   

10.
词类活用现象是一种临时性的词类转化现象。名词化是俄语词类活用的主流和大趋势,而动词化则是汉语词类活用的潜在方向。俄语中词类活用多见于口语语体,汉语中词类活用更多的是作为一种修辞方式而存在。俄、汉语相同类别的词语活用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11.
莫岸冰 《生活教育》2014,(10):49-51
词语是语言运用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用心去捕捉词语运用的现象,揣摩作者的用语意图,体悟词语活用的表达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语用能力,浸润语言醉人的芬芳。  相似文献   

12.
汉语"红"色词族语用和语境的关系,一方面,语境对语用的词语选用、言语义、感情意义和词语活用创造的条件的制约作用来分析。另一方面,由于语用的能动性,汉语"红"色词族语用又反过来创造适切的语境,进一步增强表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也是考生备考的难点,词类的活用又是这个难点中的重点。文言文有时因为词语不够丰富,有时也是出于修辞的需要,一些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要活用。不了解词类活用的道理、不能正确理解和解释被活用词的词义,阅读古文就会遇到困难。  相似文献   

14.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这是高一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游说秦穆公时的说一句话.课本对"越国以鄙远"作了注释:"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远,指郑国."这五个字包含了文言文所特有的语言现象:"鄙"和"远"都是词类活用.其中,"远"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鄙"释为"边邑",原本是名词(学生在初中就已学过"蜀之鄙有二僧"),注释说"这里用作动词",即"鄙"应该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这样认识当无异议.但在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可以作一般动词,也可以是意动用法或使动用法."鄙"在这里肯定不是作一般动词.那么,它到底是意动还是使动呢?对此,注释并没有涉及.  相似文献   

15.
词类活用的现象,修辞学家称之为“转品”或“转类”。实际上,词语活用还有更为宽泛的含义,它们或多或少都与修辞手法相关联,如词语的借用与借喻、别用与别解、仿用与仿拟、缩用与节缩及词语的拆用等情况,就是最好的例证。词语活用既是对词语功能的发挥,对词语意义的丰富;同时作为特殊的修辞手段,它们在书面语和口语表达中起到了渲染词彩、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西周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本用和活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周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厥、其、之”的本用即是代第三身。它们都可活用,活用后表达特定的语用意义。“厥”和“之”活用时可指说话人自己,也可指听话的对方;“其”活用后可指听话的对方。从使用频率上来看,本用很常见,活用则罕见。  相似文献   

17.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常见的语言现象,可从信息论的角度进行新的解释,即人们在表达时,选取语言结构中信息量大的词语,而省略常规结构中信息量相对小的成分,从而最终在句法层面形成不同寻常的活用现象。  相似文献   

18.
<正>词语是汉语言中音义结合的基本单位,也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元素。词语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践表明,小学生积累的词语越丰富,表现力就越丰富,语感就越强。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如何有效组织词语训练?笔者认为可采取情趣教学策略,即在词语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与趣味,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一、丰富联想,绘词语之美图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人们往往把教材中的课文当做一种静态语言规则的例证,在词语训练时,关注的是条分缕  相似文献   

19.
学习文言词类活用,学生容易受活用词本身的词义束缚,把握不了活用的真谛;尤其学生对词语的词典意义掌握得不完全、不熟练的时候,更是感到茫无头绪。教学中笔者也曾像许多老师那样,开列过不少规律,但因为太繁琐,学生不是记不住,就是越讲越糊涂。后来我采用“空词定位,补词求解”的方法,倒有柳暗花明之感。  相似文献   

20.
将名词状态化和动作化共用于一体,是古人积极修辞之妙笔,体现独特的表达意图和表达效果,常见于先秦至明清时期诗典箱中。作为一种独立的语言实体,应将其作为名词活用的又一种形式——名词用如状谓结构(或短语)予以确认和正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