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余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  相似文献   

2.
寒花葬志     
归有光 《中文自修》2003,(12):53-53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西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余人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儿旁饭,  相似文献   

3.
寒花葬志     
婢 ,魏孺人媵 ① 也。嘉靖丁酉② 五月四日死。葬虚丘 ③ 。事我而不卒 ,命也夫 !婢初媵时 ,年十岁 ,垂双鬟 ,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 ,热火煮荸荠熟 ,婢削之盈瓯 ,予入自外 ,取食之 ,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 ,即饭 ,目眶冉冉动 ,孺人又指予以为笑。回思是时 ,奄忽便已十年。吁 !可悲也己 ![注释 ]①魏孺人媵 :魏孺人 ,作者前妻 ,南京光禄寺典簿魏庠次女。孺人 ,明代七品职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 ,又通用为对妇女的尊称。作者写此文时 ,尚未中举 ,因而此系尊称。媵 ,陪嫁的婢女。②嘉靖 :明世宗年号。丁酉 :嘉靖十六年。③…  相似文献   

4.
寒花葬志     
婢,魏孺人媵也②,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③,葬虚丘④。事我而不卒⑤,命也夫⑥!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⑦,曳深绿布裳⑧。一日,天寒,?火煮荸荠熟⑨,婢削之盈瓯⑩。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紒紜矠孺人又指予以为笑。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紒紝矠。吁紒紞矠,可悲也已紒紟矠![注释]①寒花———婢女的名字。志———一种记事的文体。②魏孺人———指作者的妻子,姓魏。明代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封为孺人。媵(yìng)———随嫁的婢女。③嘉靖丁酉———嘉靖十六年(公…  相似文献   

5.
寒花葬志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相似文献   

6.
江有汜, 江有渚, 江有沱, 之子归, 之子归, 之子归, 不我以。不我与, 不我过。不我以, 不我与, 不我过, 其后也悔。其后也处。其啸也歌。首诗的题意历来有三解:一说是“美媵”之作。最早见于《毛序》:“文王之时,江沱之间有嫡不以媵备数,媵遇劳而无怨,嫡亦自悔也。”此说在封建社会极流行,诗学大家朱熹、吴闯生、姚际恒皆主此说。二说系媵女未得从嫁的怨词。诸侯嫁女,多以媵陪嫁,这位滕因不得从嫁而怨。三说为弃妇怨词。用江水分流比喻丈夫有了新欢,爱情不专一。三种说法,论者都未详述。几位近代大家选本又都未论及此诗。所以对此诗的阐释还有待深研和讨论。笔者认为这首诗是写男人责怪女子不嫁己的怨词。论证如下:  相似文献   

7.
说"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二册中,选录了杜牧的名篇《阿房宫赋》,其中有一句“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课下注释中对“媵”的解释是“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妃嫔媵嫱”统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对于“妃、嫔、嫱”,我们并不陌生,而“媵”却不常见,课文注释中解释的也较为简略,“媵”制其实是我国古代一种“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仪礼·士昏礼》郑玄注:“古者嫁女必侄娣从,谓之媵。侄,兄之子;娣,女弟也。”就是说,一个女子出嫁,一定要有她的兄弟的女儿和她的妹妹随嫁,…  相似文献   

8.
平原君既返赵,楚使春申君将兵赴救赵,魏信陵君亦矫夺晋鄙军往救赵,皆未至。秦急围邯郸,邯郸急,且降,平原君甚患之。邯郸传舍吏子李同说平原君曰:“君不忧赵亡邪?”平原君曰:“赵亡则胜为虏,何为不忧乎?”李同曰:“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而君之后宫以百数,婢妾被绮豰,馀粱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厌。民  相似文献   

9.
河鳝救婢女     
高怀中,业鳝面于扬州小东门,日杀鳝以千数。一婢悯之,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窗投诸河,如是累年。一夕,面店被焚,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夜深入睡,比醒而痛减,伤尽愈。视之,有河中污泥敷于伤处,而周有鳝之行迹,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及拆锅,下有  相似文献   

10.
《阿房宫赋》中“妃嫔媵嫱"一句,中学语文课本注:“统指六国王侯的宫妃。他们各有等级(妃等级比嫔、嫱高)。媵是陪嫁的人,也可能成为嫔、嫱。”此注不确。一、妃,指王侯配偶或太子之妻。《说文》:“妃,匹也。”《仪礼》:“以某妃配某氏。”孔颖达疏云:“某妃配某氏,尊卑通称也。”《左传·隐公元年》:“惠公元妃孟子”,即元妃孟子乃惠公元配之妻。  相似文献   

11.
熊俊然 《现代语文》2006,(1):123-123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二册中,选录了杜牧的名篇《阿房宫赋》,其中有一句“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课下注释中对“媵”的解释是“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妃嫔媵嫱”统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对于“妃、嫔、嫱”,我们并不陌生,而“媵”却不常见,课文注释中解释的也较为简略,“媵”制其实是我国古代一种“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课本第四册《送东阳马生序》中,有“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句。书中对“沃灌”注:浇灌。我在讲解中试用此义将“媵人持汤沃灌”译成“媵人用热水浇灌”总觉得不妥当。而“灌,注入也”(《辞海》),在这里就  相似文献   

13.
古代贵族实行一种以媵妾随嫁的多妻制婚姻,即媵妾制度。媵妾制在先秦经历了初成、繁盛以及衰亡的历程,秦汉以后,媵妾制度的发展轨迹有所改变。到唐宋时期,"媵"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媵"与"妾"也由不同的范畴逐渐混合互补。然而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以妾为妻"始终不为世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14.
媵婚制作为先秦时期重要的政治婚姻形态,在春秋诸侯国政治关系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文章欲借助春秋典籍和媵器铭文,探讨媵婚制的来历,认为媵婚制是原始普那路亚婚的遗存,是社会伙婚制和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政治需要相结合的产物,其标志性意义在于,媵婚制的出现表明女性社会地位进一步下降,从而彻底的沦为男性的附属,同时在媵婚制实行的过程中又存在以下几种重要方式:媵者是嫡夫人同姓(异性)诸侯国之女、是嫡夫人的侄娣,与嫡夫人之间无血缘关系。媵婚制的存在既有利于延续宗族统治力量,又有利于扩大政治联盟。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的"义婢"是指那些忠实于主人甚至甘愿自我牺牲的婢女,她们表现形式各异,但都集"主婢之义"和"女性之义"于一身,成为重"义"的教化典范。义婢看似简单的忠义之举,后面隐藏着许多复  相似文献   

16.
李氏之鸠     
畜鸠者,以五月五日剪其舌,取汞硫火炼之,成灵砂。杂米菽,日三饲,变易其心,则能为人言,过于鹦鹉。李氏有一鸠,甚慧,养之数年矣。日则飞翔于櫩楹帘幕间,不远去,夕宿于笼,以避狸鼠。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第四册课文《送东阳马生序》中有“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一句。对于其中的“媵人持汤沃灌”,一般书上都解释为“服役的人端着开水给我冲洗手脚”。我认为这样解释是不恰当的。文章写的是作者深冬远行从师之苦。  相似文献   

18.
清圣祖康熙九年庚戌(1670)一岁七月二十六日,竹坡生于徐州。①五月六日,颁发《冯太孺人晋封太宜人诰命》、《授铎奉政大夫配蔡孺人再赠宜人继配蔡孺人晋封宜人诰命》。(《张氏族谱·诰命》)秋,河溢。(同治《徐州府志》卷五下《记事表》)现存《金瓶梅词话》刊刻五十四年。(据万历丁已序)竹坡家族近支年岁之可考者:曾祖父应科卒三十九年。(《族谱·族名录》,本谱未注出处者同)祖父垣殉难二十五年。祖母冯氏六十三岁。大伯父胆五个七岁。解甲归里十六年。(《族谱·传述》录张胆《自述》)大伯母孔氏四十八岁。二伯父铎三十四岁。在云南临安司马任。(《族谱·传述》录张道渊《奉政公家传》)  相似文献   

19.
媵婚是西周、春秋时期存在于诸侯贵族间的一种特殊婚姻制度。它的基本内容是:一国诸侯嫁女时,要由她的有血缘关系的一个妹妹和侄女作为陪嫁,其他两个同姓诸侯也要按此要求各用三人作为陪嫁,形成所谓诸侯"一聘九女"的婚姻结构(即一夫人加八媵妾)。《春秋·左传》多有记载,《诗经》中亦有多首诗或隐或现地反映了媵婚的内容。媵婚的存在有其历史、政治和文化多重因素。媵婚是姊妹共夫和姑侄共夫的混合体,是原始伙婚残余的表现;媵婚的出现,跟周代分封制有密切关系,媵婚是政治婚姻,诸侯之间以婚姻为纽带,结成政治联盟,实现各自的利益需求;媵婚还跟诸侯"重继嗣",希冀权力永续的功利目的有关。  相似文献   

20.
余全有 《天中学刊》2007,22(6):107-109
人们一般将庶妻都称为妾,而在战国之前,妾并不是庶妻,而是女奴,庶妻则被称为媵。媵与妾在来源、功能、身份地位等方面都不同。随着社会的变化,媵逐渐消失,它只作为一个词语而存在,而妾成为庶妻的最普遍的称谓。庶妻从媵到妾的变化是社会变革在婚姻家庭制度方面的反映,也是女性社会地位变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