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16年深秋的一个寂静的夜晚,鲁迅在灯下独自品尝忧愁时,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坟·写在(坟)后面》)解剖他人,批判社会,是需要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曾说:"我的的确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诚哉斯言!鲁迅不少作品就带有自我解剖、自我批判的精神。收集于《野草》中的《风筝》,就是这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曾说:“我的的确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诚哉斯言!鲁迅不少作品就带有自我解剖、自我批判的精神。收集于《野草》中的《风筝》,就是这样的一篇作品。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精神》一文对于《坟》和《华盖集续编》两书的注释,都说是1926年出版的。据多数资料,皆言《坟》出版于1927年3月,《华盖集续编》的出版时间为1927年5月,(也有资料认为是1月)鲁迅在1926年倒是出版过一部《华盖集》,可能注释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说:“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分析研究《药》的一些文章,也多注意到这点。  相似文献   

6.
《风筝》是鲁迅《野草》中的一篇。有人说:“这一篇的主题思想……是在解剖自己,在深刻地批判自己。”有人又说:《风筝》中的“我”,“决不是鲁迅自己”,它的主题也“不是什么‘自我批  相似文献   

7.
重读鲁迅先生的《呐喊》和《彷徨》,深为其中三部反映中国传统的农村妇女悲剧人生的作品《明天》、《祝福》和《离婚》所感动,从单四嫂子、祥林嫂以及爱姑的身上除了依然能够感受到的鲁迅作品的博大精深之外,还能够感觉到鲁迅先生创作上的发展轨迹。鲁迅先生在《坟·我之节烈观》中说:“节烈苦么?答到,很苦。男子们都知道很苦,所以要表彰他。凡人都想活;烈是必死,不必说了。节妇还要活着,精神上的惨苦,也姑且弗论。单是生活一层,已是大宗的痛楚。”正是有着这样的思考,正是由于深刻洞悉了许许多多生活在那个时代社会最底层的农村妇女的悲剧…  相似文献   

8.
《药》里瑜儿坟上的花环,鲁迅在《呐喊·自序》里说是“平空”添上去的,这样说是实事求是,并非故作谦逊。  相似文献   

9.
《灯下漫笔》是收在鲁迅的杂文集《坟》中的一篇,自然是杂文了。什么是杂文? 我们今天的看法,杂文是从散文分离出来的一种独立的文体。可是鲁迅在《 且介亭杂文·序言》中却另有解释,他说:“其实‘杂文’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是‘古已 有之’的,凡有文章,倘若分类,都有类可归,如果编年,那就只按作成的年月,不管文体 ,各种都夹在一处,于是成了‘杂’。”以《坟》为例,鲁迅称之为“杂文”,却并不认为 是一种文体,他在《题记》和《写在〈坟〉后面》中一再说明所收系“体式上截然不同的东 西”,是“古文和白话合成的杂集”。不…  相似文献   

10.
《弟兄》在鲁迅众多的小说中最不受人关注,自1926年这篇小说发表到现在,关于它的评论不过区区四篇,而其中两篇极有见地之作还都是建国前的产物。这两篇评论都是极熟悉鲁迅先生的人写的,其一是许寿裳,其一是赵景深。这两个人虽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解读了《弟兄》,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结论,即《弟兄》最终还是鲁迅批判国民性的一个经典文本。但这只看到了文章的一个表层,其实文章在更深层面上贯彻了鲁迅一惯的思路,那就是"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而这种思路,就是鲁迅的多疑。  相似文献   

11.
1924年——1926年间是鲁迅"责编自觉"自产生至成熟的重要阶段。"责编自觉"时期下的鲁迅,系统地编撰杂感集。除了具有统领意义的《坟》以外,不得不谈的是《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集》三部自编杂感集。本文通过反观这些作品集的成型面貌,进一步窥探鲁迅哲学思想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除《题辞》外,共收作品二十三篇,写于1924至1926年间。那正是他在北京与北洋军阀政府及其走狗“正人君子”之流激战的时候,也正是他深感思想矛盾和为了挣脱旧思想的束缚而经历着所谓“苦闷彷徨”的时候。在写作《野草》的同一个时期里,鲁迅还写了大量的杂文,即《华盖集》正续编,以及收在《坟》里的大部分作品。过去研究鲁迅这一阶段的战斗和思想,总的说来是偏重于他的杂文,而对于《野草》则多少有些重视不足。这大概主要是因为不肯给这部散文诗作出较高的评价吧。当然,我们应该肯定,《华盖集》正续编和《坟》里的许多杂文都是致敌死命的  相似文献   

13.
鲁迅是经典作家,《药》又是鲁迅的传世之作,如何上好传统名篇课,讲出新意,光靠教师一人,是很难办到的,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药》的前三节分析之后,我打破常规讲法,用25分钟时间,让学生将《药》第四部分“上坟”一节,改成电视镜头。要求学生在改编的过程中,仔细研读原文,不放过任何细节,总的构思既要忠于原作,又不要拘泥于原作。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说明隐喻是鲁迅小说《药》的主要叙事手段,并通过分析“康、人血馒头、坟”几个隐喻,重新分析《药》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5.
鲁迅是现代杂文的集大成的开山祖。他的《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  相似文献   

16.
1924年9月25日,杭州西湖净慈寺前雷峰上的雷峰塔倒圮了.事隔一个多月,鲁迅先生在北京写下了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11月发表于《语丝》创刊号上,后来收入杂文集《坟》里.  相似文献   

17.
《过客》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的重要篇目,其丰厚的意蕴色彩历来是文学探讨的热点。本文结合鲁迅生平作品及言论,从孤独的革命者、三种生命的载体以及逾越绝望之坟等视角摄入,全面诠释其文中意蕴。  相似文献   

18.
1924—1926年里,鲁迅创作了《彷徨》、《野草》、《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及《坟》中的部分作品。三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呈现的精神面貌殊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文体要求外,更是作家主体复杂心理构成的表征。在原有心理基石和现实生存“场”的酿造下,悲剧意识和自我意识是这个时期鲁迅创作心理构成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正> 《华盖集》和《华盖集续编》是鲁迅分别写于一九二五年一九二六年的杂文集。鲁迅在《华盖集续篇》的《小引》中说:“年月是改了,情形却仍旧”,其意是说,这两本杂文集写作的社会背景,作者的处境和思想状况大体相同。不仅如此,我以为它们的思想倾向也很相近。它们与《热风》和《坟》比较,在思想上有着一些相同的特色,但由于写作环境不同,作者此时的思想有了变化发展,又有着新的思想特征,它们反映着鲁迅一九二五、二六年间艰苦、坚韧、深沉的战斗和探索的不断前进的伟大战士的身影。这两本杂文集的思想特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教材虽经多次修订,但仍然存在着不尽完善的地方。比如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就有许多词语的写法不合乎规范:(1)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呐喊》自序)(2)我在极短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