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叩门》是茅盾早期抒情散文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高校教材《大学语文》注释说,此文“含蓄地表现和讽刺了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统治下的狐鬼世界,抒发了革命低潮时期自己的苦闷、失望和愤激的复杂感情。”我认为,这样概括《叩门》的主题似是而非,有讨论之必要。  相似文献   

2.
茅盾虽以小说知名,但也擅长写散文诗,且不无技巧。先说象征,比如《叩门》,写叩门声引起的一些思绪与联想。作者的心是迷惘中不无期待的,但开了门,原来叩门的是一条黑狗。是你这工于吠影吠声的东西,丑人作怪似的惊醒了人,却只给人们一个空虚!  相似文献   

3.
苦闷迷惘与渴望光明的二重奏——茅盾《叩门》赏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叩门》写于1929年,作者茅盾当时正流亡日本,心态敏感而复杂,故文章内蕴深沉而多隐晦,多用象征影射等手法。赏读时,我们必须抓住以下三个环节: 一、知人论世,把握文旨。初读一遍,似乎感到文章只是以叩门为线索,依次叙写了作者心绪跌宕起伏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4.
我曾看过一篇题为《第201次叩开的是成功》的文章,看后很是鼓舞人心。文中的先生初做保险业务,连着几日上门推销业务未果,几欲退却,终于在 201次叩门后赢得了第一笔业务。正如阿健先生在文中所说"如果在那一瞬间,我放弃了继续努力,那所有的失败都将一钱不值,而坚持下来,所有的努力都将重新计算价值,只要不懈地叩开,终会叩到成功的。"   对此,我深信不疑,因为阿健先生在 201次叩门中看到了生机,看到了希望。尽管在此后,他又遭遇了无数次的失败,但他从未灰心,而是一次次地从头再来,最终谈成了一笔笔大的业务,得到了很高的…  相似文献   

5.
李建信 《考试周刊》2011,(85):37-37
首先说明的是,本人是相声粉丝,喜欢相声也说相声,但没有做过科,也没有叩门拜过师,在相声这门艺术上更没有什么建树。  相似文献   

6.
依旧桃花面     
真正喜欢桃花,不只是因为喜欢那些关于桃花的名句,更是因为《本事诗·情感》里的那一个"传说":诗人崔护"姿质甚美,而孤洁寡合,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自来到都城之南庄。叩门讨水,一年轻貌美的少女,"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  相似文献   

7.
郭枫创作了很多精美的抒情小品,如《九月的眸光》《绿野仙踪》《绿》《舞》《夜思》《晓之感觉》等,或叙写个人的沉思默想,或阅读园地记述自已的缕缕情思,或抒发他转瞬间的脉脉感受、翩翩想象。总之,这类小品文不仅数量多,而且写得相当优美。《独坐夕阳里》便是代表这类散文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的一篇佳作。《独坐夕阳里》写于1969年10月。作为高级中学教师的郭枫在学校操场草地上独坐,在空旷静寂的氛围里,感觉令他神思翩翩。《独坐夕阳里》就是作者诗意涌现、神思叩门时抒写的人生的特殊“感觉”,并且记述着对这种真与美的追寻和感悟。这篇…  相似文献   

8.
<正>《吕氏春秋》是秦朝丞相吕不韦主编的巨著,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原名可能叫《春秋》,后人称之为《吕氏春秋》《吕览》。《吕氏春秋》有十二纪(各五篇)、八览(各八篇)、六论(各六篇),共一百六十篇;另外,十二纪后附有"序意"一篇。《吕氏春秋》是在吕不韦组织下集体编撰而成,记录了当时人对自然社会的权威认识。《吕氏春秋》涉及的领域虽多,但其中的思想是前后贯通的。现存的《吕氏春秋》,八览的"有始览"只有七篇。  相似文献   

9.
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讲述了三代人的若干生活琐事,没有细致地描摹与刻画,寥寥几笔,却能使人物形象呼之欲出,这种独到而精准的细节描写值得细细品读。文章从《项脊行志》中的"以指叩门""以手阖门""凭几学书"等细节描写和简洁却富有深情的人物语言入手进行分析,试图再现当时的情景,以感受寻常之事的动人心弦和细微之处所流露出的真情。  相似文献   

10.
址_品L一:刃下面各句书写没有踌簧误效扮句曝贬-征篷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一箫关聋呼一骑·都护在燕冬_山重水复一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给下面各句中加点巍嘻A BCD2.(1)使至塞上诊、吞汾泉(“)丰年留客足酉率灯代分都护在乖然丈二一。(4)拄杖无一时夜叩门(拙一派寻3.填充。 (1)《使至塞上》作者是_朝著名诗人 ,题中的“使”指,是说自己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到边塞察访军情。 (2)该诗中表现大漠中奇特景象的名句是: 。该句诗是本诗的联。 (3)《游.山西鼓》作者是.灼’诗中表达只、要努力向’前,光明前景终将出现哲理的名句是: …  相似文献   

11.
写下这个题目,我是经过了一番思量的,最开始的题目是:《“叩响”题目走进文本》,写下后,感觉“叩响”一词,虽节奏明快,似乎可以听到“叩门”之响声,然后产生想象无数,但它仅仅表达了走到门口的叩响,并没有揣摩、思考、研究的意思。换用现在的题目后,可以表达我的想法,那就是去揣摩、思考、研究课文的题目,然后打开亲近文本的大门,由此说明“题目本身也是文本的”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首先,文章的题目就是一项很值得挖掘的课程资源。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窗…  相似文献   

12.
1. 入室先叩门,入室后脱帽。在美国,入室前须轻声叩门,经主人许可方可进入,男人进屋后均须脱帽。2. 打招呼别忘了孩子。当你拜访美国人家时,常常会有孩子出来向你打招呼问候,你也必须礼貌地向孩子问好,否则,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的不尊敬。3. 互不招待,各自付账。在美国,当几个人在一起吃饭时,若没有事先预订好,一般是各付各的帐,称为“Go Dutch”或“AA制”。4. 走路不能啪啪响。在美国,在人行道上走路时,绝不能把脚踏得啪啪响。如果有人那样做,那被认为是在咒骂自己的母亲。5. 不要三句话不离本行。同美国人谈话,切忌总谈论自己的专业或与专…  相似文献   

13.
(老虎)小羊儿乖乖, 把门儿开开, 快点儿开开。我要进来。(小羊)不开不开不开不能开,母亲不回来谁也不能开呀!这首妇孺皆知的儿歌,半个多世纪以来,经久不衰、广为流传,它仿佛是一首活泼的民间歌谣,好听、好唱、易记、易学,有形有趣有味,生动感人,是一首有着特殊艺术魅力的儿歌。对此,人们只知其歌,不知其作者,更不知其出处,他,就是我国儿童歌舞剧的开创者——黎锦晖先生创作的儿童歌舞剧《神仙妹妹》中的第三场《老虎叩门》唱段。  相似文献   

14.
《喻巴蜀檄》是司马相如散文名篇,《史记》、《汉书》、《文选》均载录,但文字并不完全一致。《史记》、《汉书》、《文选》各注本、近年出版的《司马相如集校注》也大都提到《喻巴蜀檄》诸本文字间或有异,但并未对歧异处全部加以解释,甚或解释有误,乃至有未提及其歧异处。本文即对《史记》、《汉书》、《文选》所载《喻巴蜀檄》进行校读以及试作解释。  相似文献   

15.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鹊楼》和李白的《登大门山》,是闻名千古的杰作。这两首诗,虽然都是描写山水之作,但表现手法却不一样,真可谓各呈异采,各有工力,是两首难得的好诗。  相似文献   

16.
[单元概说]在前两个单元学习的基础上,本单元对语文能力的要求又有了新的提高和加深。学习重点是分析评价,借鉴吸收。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夹叙夹议的文章,但又各有各的特点:《黄鹂》以叙事为主,叙述中有联想,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咬文嚼字》用几个炼字的故事生动形象地阐明了阅读和写作乃至人生态度方面都要认真“推敲”;《我与地坛》  相似文献   

17.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诗有两种最明显的不同风格,一种多表现报国之志和英雄失志之悲,情怀壮烈而激昂,如“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金错刀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之类,读来令人心情振奋;另一种则多描写闲居的生活和乡村风情,笔调舒缓而意趣恬淡,本篇即是代表之作。但两者又并非相互隔绝,我们仔细读下来就会明白。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初年陆游罢官退居山阴今浙江绍兴乡里时。…  相似文献   

18.
虚词是学习古汉语的一大难关,而在虚词中,语气词又占相当大的比例。例如《古文观止》选自《左传》的三十四篇短文就用了四百多个语气词,虽然这些语气词的功用各各不同,但它们都是"去之则言语不足,加之则章句获全"。许多语法书都力求对语气词的功用进行科学的归纳,但各家说法不一。如王力先主编的《古代汉语》把它分为四类,南开大学编写的《古汉语读本》分为七类,张世禄先生的《古代汉语》分为六类。总结各家之说,较统一的认为语气词一般有以下几种功用: 1.表示陈述语气。 表示这种语气的主要有"也"和"矣"。这种句子是直接叙述一…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三期中有段仕德老师的文章《<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之我见》。认真拜读后,我觉得将诗中“的夜归人”理解“为主人冒着风雪连夜赶回来”为妥。刘长卿的这首诗描绘出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日暮苍山远”是写投宿的时间及原因“;天寒白屋贫”是写投宿的地点及天气“;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写借宿后的所闻……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诗的主体字“是贫”,这是来自从遥望见茅屋到叩门入室后形成的印象。诗中通过“对白屋”的实写来证“实贫”,通过对冬夜风雪的描绘来烘“托…  相似文献   

20.
也许是自己身为教师,所以对许进生老师的文章很是喜欢。读到《一粒萤火》,又很自然地想起曾读过的作者的另一篇散文《月是乡村明》,两篇文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又各具特色,各有深蕴,可谓姊妹篇。而《一粒萤火》与《月是乡村明》相比,文章在思想内容上有更高的境界,艺术技巧也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如果说《月是乡村明》歌颂的是执著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