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轼作品数量庞大,风格多样,艺术成就极高。对于散见于其诗、词、文各类文体中具有"谐趣"之美作品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多样的艺术风格,更深刻地领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2.
苏轼在徐州担任太守的近两年时间里,共创作诗193首,词24首。这是他继杭州时期的又一次创作的丰收期,其主要成就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豪放风格的进一步成熟;清雄风格的进一步保持;清新风格的首次探索;题画诗的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3.
在苏轼的思想性格中,亲情与友情是构成其内心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的一生中,无论是对家人还是友人,都流露出真挚、坦率、忠诚、热烈的情感与高尚品格,他的诗词作品就是这种观念的绝好见证。  相似文献   

4.
辛弃疾在词的创作上最善于学习、借鉴前人并不断地继承、创新,在其所学习的对象中,苏轼是非常重要的一位。辛弃疾不仅继承苏轼在词的题材、风格方面的创新,同时还非常注重对苏轼诗词语言与形式技巧的学习借鉴,从而达到为己所用。  相似文献   

5.
6.
整数对于模的阶在许多竞赛试题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1 设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整数l、m、n,且l〉m〉n.已知  相似文献   

7.
论苏轼的书法理论徐海清中国的书法艺术,经过漫长的发展,由隋至唐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到了宋又形成了新的高峰。宋代虽不像唐代那样多姿多采,但也名家辈出,灿烂辉煌。他们在继承古代特别是魏晋的书法艺术上又有新的突破,所谓“宋人尚意”的时代风格已经形成.在书法理...  相似文献   

8.
在苏轼的诗词作品中“思乡、归隐”是一个十分醒目的主题。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诗词中怀归情结的表现、成因、消解方式等的剖析 ,揭示其思乡归隐意蕴中政治、哲学等层面上的深层内涵。从另一个侧面透视苏轼丰富复杂的内心情感世界 ,感悟其灵活洒脱的人生态度 ,从而更全面地了解这位倍受后人崇仰的文学巨匠。  相似文献   

9.
在苏轼的诗词作品中“思乡、归隐”是一个十分醒目的主题。本试图通过对这些诗词中怀归情结的表现、成因、消解方式等的剖析,揭示其思乡归隐意蕴中政治、哲学等层面上的深层内涵。从另一个侧面透视苏轼丰富复杂的内心情感世界,感悟其灵活洒脱的人生态度。从而更全面地了解这位倍受后人崇仰的学巨匠。  相似文献   

10.
苏氏兄弟是亲密无间的楷模,"夜雨对床"是二人的夙愿。思想深处的深刻矛盾、现实的政治与经济处境,使"夜雨对床"成了永远无法实现的梦幻,但苏轼诗词表现的永不失赤子之心的兄弟情谊与通达的人生态度,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向往与启示,显示出人性和人格的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11.
苏轼写过近百首咏茶诗词,其中近50首是专门咏茶的。苏东坡和茶,展现的是文人与茶的和谐结合。从酒到茶的历史性嬗变,在一个深广的时间和空间座标上,揭示了苏东坡的人格(性情志趣、生活观念、价值取向等)及人生终极价值追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苏轼是一个诙谐的人,诙谐早已作为一种文化品格融入了他的整个文学生命。苏轼的诗词作品有极大一部分充满着谐趣,这种谐趣大致可分为两类:单纯的诙谐和寓庄于谐,而且,苏轼的诗词作品中体现的这种诙谐是有它自身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轨迹的,是在他的生平经历、性格气质、才气学识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因此,苏轼的诗词作品不仅反映出他的谐趣,而且“蚀刻”了他的谐趣的发展历程;苏轼的诗词作品闪耀着智慧的光辉和乐观的精神,是他一生人格的结晶,具有重大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苏轼是北宋首屈一指的大诗人、大词人,其诗词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长于言理,而且写得趣味充溢,发人深思,这类作品,往往做到了形象与哲理统一,以曲笔写胸襟,在不经意间出理趣,具有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八岁师从道士张易简学习小学,并在其兄苏洵的影响下,学业日进,成年时已“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1056年中进士,得到当时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在任职凤翔判官期间,苏轼针对财乏、兵弱、官冗等政治现象写了大量策论,希望能够通过改革得以改变。  相似文献   

15.
苏轼知密州时期,创作了《谢郡人田贺二生献花》《惜花》《雨中花慢》《玉盘盂二首并引》等咏花诗。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当时密州的花事之盛,寺院数量之多、力量之大,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等等。虽然苏轼来时,密州是“旱蝗相继”的灾情,但他从黄老思想出发所实行的“贵清静而民自定”的理政思想很快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以诗人才有灵感写出如此丰富多彩的咏花诗。这些作品,体现了苏轼知密州时期的际遇以及他的思想状况,对苏轼一生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缪颖 《英语广场》2023,(11):19-22
本文以评价理论为框架,在态度系统视角下,选取苏轼的10首诗词以及Burton Watson的英译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态度资源的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原诗的态度资源总数略少于译诗的态度资源总数;(2)不论在原诗还是译诗中,鉴赏资源的占比都最多,其次是情感资源和判断资源;(3)与原诗相比,译诗的情感资源使用频率有所减少,而判断资源和鉴赏资源的使用频率有所增加。原诗和译诗的态度资源分布差异与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以及译者的翻译策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苏轼十分爱茶,他与茶结缘终生,几乎到了嗜之成癖的地步。他还自觉地引茶入诗、入词、入文。在苏轼的咏茶诗词里,茶是优裕闲适生活的标志,是困顿仕途中的安慰,是真挚深厚友谊的纽带,亦是创作灵感兴会的媒介。苏轼的咏茶诗词还是反映民间疾苦,折射社会现实的一个载体,一把利刃。他以对茶的挚爱,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茶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于芳 《南平师专学报》2002,21(1):75-76,81
理的时代造就了理性的苏轼,成就了一系列充满着理趣的优秀作品。才华出众的苏轼在他的诗词文中都成功地把枯燥的哲理与动人的情趣完美地统一起来,这些意味深长的哲理在苏轼的行云流水的作品中幻 化为各式各样的形态,既给人以启示,又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理趣诗又名哲理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类型。理趣诗的创作不乏高手,苏轼之作尤具特色。苏轼的一些诗词极富理趣,大致有在咏物中寄寓理趣,在说理中蕴合理趣,在写景中包孕理趣,在叙事中穿插理趣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苏轼是中国士大夫文化的集大成者,他有着融会贯通的思想体系,更是一位精研禅机的文士。从他的大量诗词作品中可以看出苏东坡学禅对他创作的巨大影响,具体表现为:返照静观的审美视角、人生如梦的空灵境界、超脱旷达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