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标审视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的本质是"读".阅读活动就是一个由"读者、作者、作品"三者构成的"三边"活动.在这"活动"中,读者与作者通过作品产生心与心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对文章进行生命情感和心灵的投注,悟得文章的真义,获得灵魂的洗礼.  相似文献   

2.
纵观多年阅读教学,比对高考学生解题现状,两者没较好衔接,失分较多,这引起我的教学反思.阅读是什么?"读"是种阅读活动,由"读者、作者、作品"三者构成的"三边"活动.作者潜藏作品中,读者与作者通过作品发生心灵碰撞和情感交流.语文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阅读源于社会生活,用于社会生活,一旦离开社会生活,也就丧失了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这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其实质就是以文本为载体,教者与作者,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作者,学生与学生进行互动“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潜藏在文章后的作者仿佛是一位“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知心朋友,教师仿佛是一位“拨云见日”的向导,学生则是“求贤若渴”的拜访者,他们沟通、互动,构成了语文教学充满人文情怀和人文关注的“对话”过程。■走进:把作者的情“品”出来现代阅读理论认为:真正意义的阅读活动是由“作者、读者、作品”构成的“三边”整体活动,这三边中…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外语学习者获得各种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学习者作为读者与文章作者相互交流的言语活动。此文章以图式理论的三种图式为基础,探讨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以培养学生们的英语阅读策略,提高学生们的英语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5.
阅读活动是间接交际行为,存在作者、文本、读者三极,阅读是三极的统一,即读者以文本为基础,与作者进行对话,这就是范化阅读,反之就是异化阅读。应当在阅读教学中提倡范化,正确认识异化。  相似文献   

6.
文本阅读,是阅读主体以自己的经验,对文本进行阅读、体验和再创造的活动。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往往注重对文章的分析而忽略了对作者的解读,往往重视阅读主体的阅读体验而忽视了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角色体验。真正意义的文本解读,应从文本、作者和读者三个不同角度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文章是用以交流的。而发表文章,是将自己的观点、情感展示诉说给他人,是一种与读者的对话活动;阅读他人写的文章,则是能动地接受或改造作者观点,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是一种与文本、与作者进行的对话活动;即使是阅读自己写的文  相似文献   

8.
文章的小标题,可以说是作者的"写作提纲",同时也是给读者安排的"阅读提要"。因此,阅读训练中可多练习写阅读提要,阅读时"提  相似文献   

9.
陈丽 《甘肃教育》2014,(16):66-66
正一、理解是阅读的要旨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地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从形式上看,阅读似乎是一种单向的言语交际活动,实质上它是作者与读者双方参与的言语交际活动,是一种积极思维的智力活动过程。它包含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辨认文字符号的感性认识阶段和理解内容、吸收信息、创造性思维解码的理性认识阶段。阅读的主要目的是理解作者用文字表达的思想,因此理解能力是阅读中最重要的能力。阅读理解的程度可由浅入深分为三个层次:表层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深层理解(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和评价性理解(critical comprehension)。表层理解只是懂得文章字面的意思;深层理解则要求读者能清楚地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评价性理解则需要读者  相似文献   

10.
正伊瑟尔提出的"空白"理论认为:文本给读者留下不确定性的"空白",在阅读活动中等待读者用想象去补充,从而来充实作品的内容,丰富作品的内涵,发展自己的思想。也有人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者写文章由于某种需要往往略去一些情节,因此往往留给学生一段"空白",而我们教师恰恰可以利用这段空白,让学生展开联想补充"空白",并且思考作者为什么留下"空白",从而让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了解文本。一、揭题空白,引领入文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思维的窗口。它与文章内容大体有如下三种关系:一是题目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是题  相似文献   

11.
速览     
《教育》2012,(25):8
阅读是一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教育界》2012年第23期刊登李春慧文章指出,现代阅读学认为:"在书页把意义传输给读者的同时,读者也把意义赋予了书页。阅读理解是由书页和读者两者相互影响而获取的。"读文章不仅要读文章背后的人,理解文章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 阅读过程,实质上是一种从书面符号获取意义的心理过程。本文拟对阅读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这一根本问题作些初步探索。 任何一个完整的书面交际过程,都由作者——文章——读者三者构成。就具体阅读活动来说,读者所面对的只是文章,它作为阅读客体的读物,它的内容记录着作者的认识成果,它的组织结构体现了作者认识的展开和运动的过程。因此,阅读  相似文献   

13.
文学活动是一种由世界、作家、文本和读者等要素构成的精神活动.接受理论重点讨论了其中的作家、文本和读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接受理论认为:作者的未经阅读的作品(文本),只有经过读者的阅读、理解,才能实现自己.这就是说,文学作品(文本)的接受,或者说阅读,实质上是作家、文本和读者之间的一场"对话".这场"对话"能否开始,能否顺...  相似文献   

14.
心理语言学认为,阅读是一个信息接收和加工处理的心理过程。读者以已有的生活经验及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为依托,利用视觉和情感对文章的字、词、旬进行解码,进而逐步理解整个语篇的意思。在此过程中,作者——文本——读者便构成了阅读交际过程的三个要素。阅读教学是在老师的导引下,学生灵魂沉潜于文本的字里行间,流连于作者的墨韵书香的精神情感活动。阅读教学质量的高低,除受读者文化品位、读物的思想文学价值的影响外,还受阅读环境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接受美学强调读者的阅读主体地位,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读者与作者一起创造的。而翻译就是在文本和读者、作者和读者间反复进行对话的双重交流过程。翻译活动应关注读者"期待视野""召唤性结构"和文学的历史性。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强调语法 ,侧重生词、词组的理解和应用 ,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笔者认为 ,如果能对课文内容进行挖掘和引申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则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阅读过程的分析阅读是一个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 ,它是读者与作者双方参与的言语交际活动。阅读的目的是理解作者用文字表达的思想 ,因此 ,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方面 ,它可分为三个层次 :表层理解——懂得文章字面信息 ;深层理解——清楚作者的言外之意 ,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 ;评价性理解——说出自己对作者所表达内容的…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20,(A0):13-14
阅读活动之前,读者已经形成了一定"期待视野",构成了阅读接受活动的基础。"期待视野"制约着学生阅读审美关系的形成,直接影响阅读的开展与效果。文章从期待视野的三个层次出发,从复位原型、建构网状图式、立足语言、搭建阅读桥梁等方面入手,积累阅读库源,寻求在新的思维领域产生碰撞,促进阅读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正>真正的写作活动必须面临着作者、读者、目的、话题、文体和表达等交际语境要素。作者揣摩具体语境要素,设想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已有知识储备,根据写作目的选择具体话题,并对文章的结构、体式和语言等进行恰当安排。这一出发点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不谋而合,复杂的写作活动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理解与传承"紧密相连。简言之,教师  相似文献   

19.
图式是人脑中存在的知识的结构。鲁梅哈特曾指出一个读者不能理解一篇文章的原因可能有三种情况:(1)读者没有具备与文章相适应的图式,在这种情况下根本就不理解文章的内容。(2)读者虽然具有与文章有关的图式,但文章的作者提供的线索不足以使读者的图式活动起来。(3)读者自以为读懂了文章,能够对文章作始终如一的解释,但这种解释并非作者的表达意图,这就是说读者误解了作者的意图。从中可知,建构相应的图式,对正确理解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看出,我们在运用图式教学时,不能为图式而图式,我们运用图式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有效的精读训练,建立在全面研究精读性质的基础上。单就一个读者阅读一篇文章这种很有局限性的活动而言,读者与文章构成了一个封闭系统。在这一封闭系统中,文章是精读活动的客体。文章作为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反映,它具有观念性。它向读者传输着有关知识、事实、思想、感情等等概念的或形象的信息流。读者精读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从中提取作者所传送的重要的、或是与己有用的语义信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读者需要精细地、以较慢的速度逐字逐句逐段地通读全文,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提取信息。因此,精读是一种理解信息的阅读。在这一封闭系统中,文章是作者以书面文字为物质媒介来叙事明理、表情达意的工具,是一套组织有序的语言符号。读者以文章为认识和理解客观事物的媒介,文章又具有符号性。读者在未理解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