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互文”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文”又称“互言”,“互辞”,“互文见义”,“互文备义”,或简称“互足”,“互见”,“互明”,“互备”。从古代诗文作者说,互文是锤炼文句的修辞之法,从训诂家说,互文则是诠释这种修辞手法的训诂之法。不管从哪个角度讲,都称之为互文法。“互文”是个概括性的总称,一般统指两种类型:一是互补式的互文,一是互训式的互文。前者是炼句之法,后者是用词之法。二者虽均有其修辞意义,但有明显的区别,而以互  相似文献   

2.
“互文”、“并提”为古汉语特有的修辞方法,对这两种修辞格的理解诸家不同。一、互文可分为:1.易位互文;2.分析互文;3.正反互文;4.同义互文。互文的作用有三:1.言简意赅;2.增强表达效果;3.使句式整齐。二、并提的作用:1.行文简省;2.文句对比强烈;3.并提的不足。三、互文与并提的比较:1.从形式看;2.从理解内容看;3.从使用目的看  相似文献   

3.
古人作文,大量使用修辞方法。其中“互文”和“并提”是两种较为常见而又易于混淆的修辞方法。了解并掌握这两种修辞方法,有助于我们提高古文阅读的能力。一互文的特点和用法互文也叫互言、互辞、互见、互  相似文献   

4.
互文,是古典诗词常用修辞手法之一。所谓互文,就是“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即特意让前后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彼此渗透,结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互文形式有当句互文、对句互文、鼎足互文和多句互文等四种。一、当句互文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有赠》) “巴山楚水”是互文,它不是分指巴地的山和楚地的水,  相似文献   

5.
XIANDAIYUodern互文也叫互辞,又叫“互文见义”。唐代贾公彦在《礼仪》中解释互文为“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云互文”。还有古书释义互文为“参互成文,含而见义”。今人郭锡良著《古代汉语》说互文是“上下文义互相呼应、补充。”通俗地讲,互文就是上下两句或一句中所说的两种事物本应同时写出来,只是受到音节、字数等的限制,或为了行文的简洁,才省略前后相应的部分。而写出的句子前后应该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的。句子从字面上看似乎不同,实际说的是一回事或同一事物。如何正确理解互文的句义呢?在具体解释时,应按…  相似文献   

6.
一天晚上,"互"和"相"吃过饭来到河边散步."互"走在"相"的前面,笑嘻嘻地说:"我在你前面,组成‘互相’一词,表示彼此同样对待的关系."听"互"这么一说,"相"一大步跨到"互"的前面,说:"我在你前面,组成‘相互’一词,也表示彼此同样对待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互文是古诗文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互文,即“互文见义”,又叫“参互”、“互见”、“互言”或“互体”。它是指形式上利用整齐的对称美,互相呼应,  相似文献   

8.
对《六国论》“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中的“互”字,有的同志认为“互”即“彼此,相互”的意思(《中学语文双册古文补充词释》,载《教学与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二期21页),这种说法与“互”的本义不符,其原因是把现在的合成词“互相”当作“互”的本义来理解,其实“互”的本来含义是“交互”,可以引伸为我们现在所说的“变替、相续”等意思。如果单按字面上的意思理解成“彼此、相互”,似乎还可以讲得通,但放到  相似文献   

9.
在“互文”概念形成之初,古人对互文的理解是含糊的,不成熟的。现有部分学者从古人所举互文之例出发,以古律今,强把变文同义等现象拉入互文范畴,这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0.
"互文"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一种极为常见的语言现象,它的外延和内涵是什么、有何特性等,都需要我们中学语文教师有一定的认识。然而在现今的语文教学中,"互文"被《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置之度外,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互文",学生也搞不清楚什么是"互文"。因此,本文探讨了互文的概念,揭示了互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探讨了"互文"的作用,并对"互文"教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小歌 《英语沙龙》2014,(4):50-51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互相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过西方节日,从感恩节到圣诞节这近两个月的"圣诞季"里,互送礼物也成了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在中国,人们习惯用互送苹果来祈求平安。这给圣诞节这个有2000多年历史的传统的西方宗教节日注入的新的活力。如今,互送礼物这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节日,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2.
互文,是古汉语中一种较常见的、独特的修辞格式,在古代诗文的训释、翻译与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自古迄今,由于人们对互文的含义、结构特点、作用及互文与非互文的界说,都存在着不同认识,因此,有关互文的论述,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此,笔者拟就上述问题,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综合当代训诂学、修辞学界各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和看法,亟望得到专家、同行的指正。  相似文献   

13.
互文,是古代作品特别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人们平时见得最多的是本句互文(“秦时明月汉时关”)和对句互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还有一种三句互文,它常常跟“鼎足对”叠合在一起,三句鼎足相应,互相补充,故亦称“鼎足互文”。下面结合具体例子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4.
也谈“互文见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文见义”,简称“互见”,又叫“互文”、“参互”、“互言”,是我国诗、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之一。这是过去人们不知研究过多少次的问题,不过这里还是想谈一点自己的体会。就字面来说,在一般情况下,“互文见义”往往构成上下对称的两句,有的还是很工整的对偶句(当然也有一些是不对称的散句);或者是诗歌中的若干重章。就意义来说,“互文见义”着眼点应该是“义”。大家知道,句子是能够表达完整的  相似文献   

15.
“互文”(即“互文见义”)和“避复”(即“变文避复”)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格,各有各的功用,不容混淆。但一些语文刊物常把“避复”当“互文”,因此有一正视听的必要。先看下面被错当“互文”的引例: ①“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刘向《说范》)[见武汉师院《中学语文》1981年第2期 p,56]  相似文献   

16.
王占武 《语文知识》2000,(10):29-31
所谓互文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虽然在句子中分处不同位置(即分置),意思却互相拼合或补充的一种修辞手段,现以中学课文的文言文为例加以简单分类。从互文词语的相互关系分析,互文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互文见义。即上下文各省略一些词语,让互文词语彼此  相似文献   

17.
“互文”与“并提”都是古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互文者,即上下文互相省略,而其意义又互备或互用。俞樾在《古书疑义举例》中称为“互见义”、“互义”,并将这种语青现象列为“参互以见义”一类。互文的特点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上下文的意义互相交错、补充。而并提一般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述。 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②耳目聪明。(《后汉书·华佗传》) 例①用了互文修辞手法。而非并提修辞手法,否则文意不畅:将军历经千百次残酷的斗争都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为什么死去的都是“将军”,胜利归来的都是”壮士”呢?其实,“将军”和“壮士”,  相似文献   

18.
互文,又叫互体或互文见义,它是在连贯性的语句中,将本应合在一起说的两个词语分开,上下各出现一个,也就是上文里含有下文里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里已出现的词,上下文里均有所省略,意义上又互相交错、补充、参互成文、合而见义的一种修辞方法。这种修辞方式在古诗文中经常出现,前后两部分属并列关系,作者为了语句的统一、音调的和谐才分开来写,在翻译时两句须合起来理解。从参互成文的词语来看,主要有交叉互补式、同义互注式和反义互补式三种:从参互成文的形式来看,主要有短语内部互文和句子中的互文两种。现就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中的互文语句来分别进行略说。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与研究》1986年第8期钟志清同志《互文——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修辞格》(以下简称钟文)一文已经拜读,多有启示,但有两点想提出商榷。一互文是一个历史概念,是一个多义词。首先要分清作为修辞格的互文与作为训诂法的互文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前者是从表达角度说的,后者是从训释角度说的,如王念孙父子就常把互文作为训诂之一法。作为训诂法的互文,有许多说法,①下  相似文献   

20.
“互文”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文”可分为单句、复句和意义互文三种 ,只有准确把握其意义、特点和类型 ,才能正确认识这一古代汉语中古老而又常用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