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过秦论》总结了秦代兴亡的历史原因,全文层层推进,气势磅礴;铺陈渲染,姿态横生,堪称千古奇文。作为一篇史论,其过分的夸饰及独具特色的结尾,尤其值得我们仔细玩味。一、“豪迈为文”与“以意逆志”。《过秦论》在文字上颇重修饰,善于铺陈渲  相似文献   

2.
贾谊的《过秦论》是一篇出色的作品。《过秦论》不论是前半篇的叙事,还是后部分的议论,都是在对比映衬中展开,在展开中文势曲折,引人入胜;顿挫跌宕,姿态横生。本文试图就对比映衬,波澜层析这一艺术特征对《过秦论》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3.
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吟咏之声不绝的东汉乐府诗《陌上桑》是东汉时期无名氏所作的一首五言叙事诗。该诗描写一位美丽聪明的采桑女子——秦罗敷如何凭藉勇敢和机智拒绝一位太守无理纠缠之事。它含蓄而有力地揭露了封建官僚的蛮横和丑恶,歌颂了劳动妇女的美丽坚贞和聪慧机智。  相似文献   

4.
一、学习目标1.归纳掌握文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文言基础知识。2.梳理文章思路,学习作者运用事实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3.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铺排、夸张、对比的运用,使文章显得气势非凡,而又深刻。4.了解贾谊对秦灭亡原因的分析及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皇帝施仁政的进步意义。二、学习重难点  相似文献   

5.
贾谊的《过秦论》,堪称中国文学史上一朵耀眼的奇葩,备受推崇。自诩“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而傲视文坛的左思就由衷地发出:“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的感叹;史称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而编篡《后汉书》的范晔,也标榜自己所写的一些传记和序论,“皆有精意深旨”,“其中合者,往往不减《过秦篇》”(《狱中与诸甥侄书》)。秦亡汉兴,汉代及汉代以后过秦的文章,不胜枚举,唯独贾谊的《过秦论》独领风骚,何也?应该肯定,其笔机飞舞、不拘一格的文章结构为大家所公认。尤其是文章的结尾,钟声回荡,令读者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6.
《过秦论》是西汉杰出的政论家贾谊的名篇,其上篇选入高中语文课木第四册,尤为脍炙人口。此篇先以极度铺陈的手法,历陈秦自秦孝公至始皇六代国君时国势由盛而益盛而盛极到秦二世、秦王子婴时速亡的历史事实作为论据,然后再将秦盛极而速亡、先成而后败和抗秦的陈涉弱小而成功、六  相似文献   

7.
一、作品产生的背景公元前二○六年,秦王朝被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所推翻,汉王朝取而代之,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个大统一的比较稳固的封建王朝。在这之前,秦虽然统一了中国,但只有十几年就土崩瓦解了。继续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建立并巩固中央集权的地主阶级的政权,这是西汉初年新兴的统治阶级的最突出的政治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恢复封建统治秩序,发展封建经济,是关系到西汉地主政权能不能维持并巩固下去的首要问题。对于西汉统治者来说,农民起义的风暴刚刚过去,氓隶亡秦的事实时刻萦绕在他们脑际,这种情况迫使他们不能不采取一些现实的措施,“轻徭薄赋”,对人民作一些让步,使他们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正一、设计思路就古代政论性散文而言,褚树荣先生在《古文阅读新视点》一书中为这一类文章的学习提供了一些方法:1.明确鲜明的针对性。真正优秀的论说文,往往不是为文而文,总是在现实生活中有所感触,从而通过文章来表达自己对社会对政治对人生的看法。如贾谊的《过秦论》就有鲜明的针对性。2.认识观点的深刻性。论说文之所以优秀,之所以到现在还有独特的价值,就是因为作品中提出的深刻观点不仅对当时很有启发作用,而且现在也不乏它的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除了知识性内容的教学外,更多的是审美性教学,只有让学生用自己的心去体验,去思考,才能真正上好语文课。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的语文教师在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实践。下面就来看看他们是如何在课堂上巧妙拨动学生心弦,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  相似文献   

10.
【设计意图】《过秦论》是一篇内容非常丰富 ,语言极有特色的史论 ,学习本文的主要目标 ,是理解秦之过及借鉴意义 ,明确对比论证方法和掌握重要文言词句。本设计突破传统的“读文章———讲字词———译文句”的教学程式 ,抓住中心 ,精选语段、词句 ,设计若干讨论题 ,激发兴趣 ,训练思维 ,教学生学会自读文言文。【设计提要】本设计在学生对照注释预读课文的基础上分三步设疑讨论 :1.由标题引入第5段 ,讨论对比方法及结论的产生 ;2.从秦攻守之势的不同 ,讨论秦兴亡史的演变 ,理清文章思路 ;3.讨论“仁义不施”的表现及作者的写作旨意…  相似文献   

11.
《过秦论》是西汉著名文学家贾谊的史论名篇,分上中下三篇,其中上篇选入高中语文课本。文章借古讽今,责秦过而谏汉帝;铺陈渲染,气势恢宏。文章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层层推进,雄辩有力。尤其对比方法的运用,充分全  相似文献   

12.
《过秦论》我多次教过,回顾以前的教法,串讲多而启发少,对帮助学生理解词句有益,对激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则无功。鉴于这种情况,以后的教学中,我着重着眼于发展学生智能,着力于指导学生自学,自觉效果显著。下面谈谈具体的做法。《过秦论》中成功地运用了一百一十来个动词,这等于“语言柱”中的钢筋。如果指导学生掌握了这些动词,就有可能带动所有语句的理解。我  相似文献   

13.
许纪霖在《中国知识分子十论》中说过:"历史,总是由知识分子书写的,然而,知识分子自身的历史,却常常无人书写。"那么当有人决定写一写的时候,又该怎样落笔呢?古人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说,当一个人置身于某一环境时他是看不清他周围的事物的,那么谌容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想讨论同时代知识分子的未来命运,她究竟能说点什么呢?她说"……傅家杰倍加小心地挽着妻子迎着朝阳和寒风朝前走去……"她说"陆文婷大夫靠在丈夫臂上,艰难地一步一步朝门外  相似文献   

14.
许纪霖在《中国知识分子十论》中说过:“历史,总是由知识分子书写的,然而,知识分子自身的历史。却常常无人书写。”那么当有人决定写一写的时候,又该怎样落笔呢?古人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说,当一个人置身于某一环境时他是看不清他周围的事物的,那么谌容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想讨论同时代知识分子的未来命运,她究竟能说点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过秦论》中“仰关攻秦”、“践华为城”、“免起阡陌”,旧说皆有可商之处,应重作校释。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先列举史实进行论证,最后推出结论的写法; 2、理解课文运用修辞方法以增强表达效果的特点; 3、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常用词; 4、认识贾谊的政治主张。二、导读难点  相似文献   

17.
王晖  汪秋明 《学语文》2004,(4):48-48
高中第二册第五单元选有《过秦论》一文,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文中有两处注释不妥,值得商榷,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高西栋 《现代语文》2011,(11):75-76
一、教学目标 (一)运用“因声求气”的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文本的外在节奏和内在节奏。 (二)运用“文本间性”原理,以意逆志,体悟文章的“味外之致、韵外之旨”。  相似文献   

19.
一、雍州的位置教材注释:“[雍州]现在陕西省中部北部、甘肃省(除去东南部)、青海省东南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一带地方。”先秦雍州的位置,历来众说纷纭。《尚书·禹贡》“黑水西河惟雍州”。《尔雅·释地》“河西曰雍州”。《周礼·职方》“正西曰雍州”。实际上,雍州只有一个大致的位置,是不可能确指的。虽然不能确指,但是可以肯定,雍州是一块完整的没有间断的地区。陕西省中部北部再往西就与甘肃省东南部相接。而依课本注释所说,甘肃省除去东南部,那就等于是说,现在陕西省中部北部与甘肃省的大部分地区、青海东南部和宁夏回族自治…  相似文献   

20.
贾谊是汉初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二十几岁,就担任汉文帝的高级顾问,所著《过秦论》总结了秦代兴亡的历史原因,全文气势磅礴,层层推进,而又松紧有致,姿态横生,堪称千古奇文。然而,将其作为范文,用于课堂教学,却不宜忽视以下问题。一、“豪迈为文”与“以意逆志”《过秦论》在文字上颇重修饰,又善于铺张渲染,有战国纵横家的遗风,对唐宋的政论文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也许正是由于贾谊过分看中了飞流直下、浩浩千里的气势,而使文中有些事例与史实不符。如“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