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明节扫墓似乎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其实,追根溯源,真正与扫墓有关的倒是寒食节。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夕,起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史载:晋公子重耳在国外流亡了19年,受尽了艰难困苦,后来终于回国做了国君。那些跟随他流亡的人,纷纷得到高官厚禄,唯独把介之推遗忘了。介之推跟随重耳流亡时,在重耳饥寒交迫时,曾割下自己脚上的肉烤熟了奉献给重耳,可谓忠心耿耿。  相似文献   

2.
重耳是威震四方的春秋五霸之一,从《左传·晋文公重耳之亡》可知艰苦的流亡生活是促成他成功的重要原因,具体地说,又可以从生活环境、众人帮助等客观原因以及性格、精神等主观原因两个方面入手,透彻地了解晋文公重耳何以在流亡中成长为一代霸主。  相似文献   

3.
<正>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杳(yǎo)无人烟的地方,他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来时,流下了眼泪。19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最鄙视那些  相似文献   

4.
佚名 《初中生之友》2012,(10):36-37
寒食节是汉民族的传统节日.时间在清明前一二日,节日期间禁止烟火。据《左传》记载,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的高义之士介子推。介子推是晋国公子重耳的忠实随从.在重耳被迫流亡的19年里,一直跟随在他身边,帮助他渡过重重  相似文献   

5.
"下面有请宋东枭同学上台讲述他准备的内容。""我要讲的是退避三舍的故事。当时重耳流亡在外,好像是因为他的兄长要杀他。后来他  相似文献   

6.
春秋时期公子流亡外国的现象已很普遍,晋文公重耳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通过对重耳流亡经历的个案分析,考察春秋时期流亡公子境况的大致情形,可得出公子流亡外国的行为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公子与收留国之间是双向选择的利益关系;多数公子在流亡过程中拥有较好的经济状况;返国为君的公子只占流亡公子总数的六分之一,绝大部分公子默默无闻,还有的公子在流亡中被杀。  相似文献   

7.
成语故事     
退避三舍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一大臣叫介子推。有一年有奸臣想害死晋国大公子重耳,介子推知道后,保护重耳逃离了晋国,到处流亡。 有一天,他们在一座大山里迷了路,几天几夜没吃上东西,重耳饿得头昏眼花,再也无力走动。重耳坐在  相似文献   

9.
重耳逃亡     
潘润 《作文》2023,(3):28-29
<正>“嘚嘚嘚……”沉重的马蹄声响彻整片荒野。马车上端坐着一位公子与他的几个仆从。这位公子是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了躲避迫害,他和随从们驾车四处流亡,忍饥挨饿……一天下午,他们来到了卫国城门外。重耳望着卫国的都城,不禁嘴角上扬,仰天长笑道:“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随从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理了理衣裳,  相似文献   

10.
《重耳出亡》中一组个性鲜明的女性配角系列布莉华《重耳出亡》是《左传》中最精采的篇章之一,它用较长的篇幅详细记载了重耳由被迫出亡到经历艰难困苦,流亡十九年最后在秦国帮助下复国的经过。内容庞杂,涉及众多的人和事。在文章中,作者不但成功地塑造了重耳由一个贪...  相似文献   

11.
“寒食”一词在唐宋诗词中出现频率很高,而很多喜好诵读古诗的中小学生并不了解它的意思。探究“寒食”一词的涵义、来源和作用,对于了解我国古代文化习俗,具有一定的价值。相传晋公子重耳在流亡期间受尽屈辱,随行人员大多离去。一直追随重耳的,有个人叫介子推。他曾从自己腿上  相似文献   

12.
“块”是“一块土”吗?山东滨州地区教育局陈桂申作家秦牧在散文《土地》中引述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卫国时向地里干活的农民要食物吃,农民给他一块土的故事辗转表达对土地无限热爱的感情。这个故事流传很广。然而据陆宗达先生考证,"农民给晋公子重耳一块土"说法是不...  相似文献   

13.
追根溯源:清明节的传说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他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了。随臣们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当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这才渐渐恢复了精神。当他发现肉是从介子推腿上割下来的时候,  相似文献   

14.
在晋公子重耳流亡的故事中,先后出现与重耳密切相关的六位女性。她们有的远见卓识、明于事理;有的兼有高贵与卑贱双重属性而又维护人格自尊;还有的甘愿过隐居生活,逃离现实;也有的谦恭礼让,不擅宠专房,具有后妃之德。这些女性形象作为文学角色在历史上都是首次出现,具有文学原型的属性。重耳流亡故事中出现的女性形象很密集,并且绝大多数作为正面角色收录在《列女传》中,所占的比例很高。  相似文献   

15.
《土地》插图中的重耳形象质疑安徽来安中学杨建九高中语文第二册《土地》一文中引用了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途中受土于五鹿的故事,课本编者为这一故事配上了插图。插图中的重耳年轻英俊,二三十岁模样,与史书中的记载在年龄上相去甚远。请看《史记》中的有关记载:...  相似文献   

16.
"足下"一词的由来,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晋公子重耳流亡齐国时,有名士十余人相随。在极其艰苦时,介子推将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烹与重耳吃。等到重耳返晋复国时,介子推因家有老母,归隐绵山(现山西省境内)。重耳执权,始为晋文公,对相随人员尽皆封赏,惟独将介子推遗漏。有人提及,晋文公开  相似文献   

17.
“足下”一词的由来,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晋公子重耳流亡齐国时,有名士十余人相随。在极其艰苦时,介子推将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烹与重耳吃。等到重耳返晋复国时,介子推因家有老母,归隐绵山(现山西省境内)。重耳执权,始为晋公,对相随人员尽皆封赏,惟独将介子推遗漏。  相似文献   

18.
(一)寒食清明前一天是寒食节。寒食节禁火寒食,据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文公的贤臣介之推。相传晋文公重耳在外流亡期间,介之推曾割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他吃,重耳十分感动。后来重耳做了国君,封赏时独独忘了介之推,介之推便背着母亲到绵山(在今山西省介休市境内)隐居。文公放火烧山,想让介之推出山,结果介之推抱树而死。重耳因此作出了一项重要规定,即每年到介之推焚死那天(清明前一天),人们都要禁火吃冷食。这便是寒食节的由来。古代诗人或因生活贫困,或因仕途失意,或因漂泊异乡,所写的寒食诗大多为伤怀思乡之作。初唐宋之…  相似文献   

19.
晋公子重耳流亡,实因骊姬机谋.骊姬出于骊戎,居于骊山.殷、周之际,骊山部族女性居主导地位,骊山之女嫁于西戎胥轩的史实,著于史籍,沉淀在骊山民间人心之中;西周末年,幽王在骊山下被杀,作为具有巨大能量的女性,褒姒无疑会进入骊山部族的阅历储存之中,成为骊山当地集体记忆的一部分,形成他们对于本部族女性政治谋略的期待和塑造.东周初,骊戎居于骊山,此地乃富含重视女性能量的民间土壤,出现骊姬这一异能女性,实非偶然.狐偃是重耳流亡的随从之一,狐氏家族本属大戎部族,在春秋初期,已进入中原晋国,狐偃既熟悉中原上层政治文化,又深谙中原民间文化,他向华夏文化主动屈服,显示出人在面对强势文化时自然产生的精神弹性.重耳处狄地12年,这是一种逆向的文化流动,他与不同种族的人生活,形成一个温暖的"精神共同体",在文明的融汇中,稀释着所谓华夷之别.重耳从廧咎如所娶之妻季隗,其智慧和识见,超越华夷界限,在血缘的融汇中,解构着旧的宗法观念.  相似文献   

20.
课文《土地》后边的“练习四”引了《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晋公子重耳流亡卫国的史料,并将“野人与之块”里的“与之块”注释为:“给重耳泥块”。这是不对的。陆宗达《训诂浅谈》认为“块”在《说文解字》卷十三下《土部》里写作(?),结构很象是土装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