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世界正面临着一个文化全球化的时代,文化全球化不可避免地给中国的语文教育带来了影响:电子媒介冲击着传统的语文阅读观;当今文化走向的失衡和畸形使语文教育走向边缘化;多元文化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语文教育的发展应注意以下几点: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贯彻"和合"观与"和而不同"观;语文教师须从"经师"转换到"人师";防止语文教育中的"顾此失彼"现象。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趣味。"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怎样让语文教学在传统文化中飞扬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建议中又指出:"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是工具,也是文化,它负载着文化,传承着文化。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挖掘文本的文化价值,从文化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构建文化语文,在课堂中理解和感受人类文化、传承和发展人类文化。下面我就以《月光启蒙》为例,谈谈基于文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实  相似文献   

4.
<正>本文透视传统节日文化逐渐被遗忘的现状,追根溯源,寻找传统节日文化感知缺失的原因。结合语文课程具备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人文性特点和语文教师需担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使命,尝试把传统节日引入语文教学,着重阐述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节日文化的策略。《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应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这一理念强调语文教学必须注意把握语言与文化的同构性,把语文教学作为"体认"文化的过程,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得到文化的熏陶和精神的洗礼。如何构建理想的语文课堂,使学生领略文化的丰厚博大,进一步传承文化,发展文化?这就需要教师用文化的视  相似文献   

6.
游美兰 《教师》2015,(4):36
博大深厚的中华孝文化丰富和拓展了历史文化内涵,同时走进了人们的文学视野。"接伊洛之渊源,开闽海之邹鲁。"伟大的理学家朱熹在南平传学著书,留下了宝贵的理学文化精髓。福建省南平市东山小学(以下简称"我校")植根人类文明和地域文化,把孝德文化引进校园。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开发和利用孝德文化传承中的语文资源,创造性地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引领树立学习和运用语文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各个民族文化智慧"。苏教版初中学段经典名著中蕴含的丰富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先进文明的载体,更是人类精神和智慧的宝库,是对本民族的"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在经典名著阅读过程中可以提高"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感受力、认知力、执行力,从而提高阅读素养的生长力。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落实"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径。基于此背景,教师可在课前介绍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课中引入传统文化,增加语文学习乐趣;课后链接传统文化,拓展语文学习空间,以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  相似文献   

9.
语文不仅是一种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构成;语文不等同于"文学",不等同于"文化",但从语文的功能看,语文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传达的是思想与情感,承载的是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和人类的文化成果.文章认为每位语文教师应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承担起人文素质教育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的教学,决不能仅仅局限于文本,而应适当地、有效地进行拓展。"新课标"中指出:高中语文教学在确定课程目标时,要在"应用·拓展"部分"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应用综合能力。"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课程论的理论研究和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中占据醒目地位,并几被视为与显性课程并重而极具教育教学价值的"潜在课程"似乎并没有真正进入一线语文教师的视野。有关语文教师的文化形象,特别是其作为"潜在课程"的文化形象问题则更少被提及。在大众文化已成为强势文化的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作为"潜在课程"的文化形象,应该具有多元文化意识及职业文化涵容,同时在教师亚文化及学生亚文化相容中担任指导者角色。  相似文献   

12.
"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语文"是本次语文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的语文教育理念之一。这一新理念,是基于从根本上扭转把语文作为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科目而提出的,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参与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养对祖国优秀语文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正"文化传承与理解"是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素养之一。在语文教学中,语言材料是落实"文化传承与理解"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学中落实"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过程也是对文章进行文化转化的过程。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文化传承与理解"呢?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常说的话。嘴里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由此看来,语文实际上已经包容了"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学"、"语言文化",也就是说,文字、文章、文学、文化都是语文的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和提高。而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新课标语).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包含着多样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理应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文化教育作用和文化传承作用,注重落实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一、探索文化语文文化语文是从文化层面实施的语文教学,即从生命成长的高度观照和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文化"与"语文"具有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据专家考证,"文化"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与"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之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象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  相似文献   

17.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应"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教师应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可见,《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遗产的传承,增加民族文化知识的积淀,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和文化品位极为重视。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代文学作品,大多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增加了"弘扬传统文化"这一命题思想。同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部分的第二道客观题就相应考查了"江左""三代""菽水"和"趋庭"这四个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这一处新变化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曾经一度被语文教学边缘化、孤立化的古代文化常识再次走上高考的舞台。我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更能激发学生主动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而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天空中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应如何突出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作用,如何渗透传统文化呢?我们努力创设文化课堂教学情景,营造课堂文化氛围,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语文学科性质作了这样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的这一性质决定了语文与生活的血肉联系.<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标准>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高中选修课的设置中,还列入了"旅游文化专题""民俗文化专题"等选题.这就意味着在普通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要有将地方民俗文化、地域文化引人到语文课堂的"大语文"理念,要有将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的具体举措并能为此付诸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