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炜 《知识窗》2006,(2):15-15
唐代白居易《西凉伎诗》云:“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这里的“金镀”是描写艺伎化妆的情景。  相似文献   

2.
中国封建社会等级尊卑十分严格,连服饰穿戴也有严格规定。如黄色是皇帝的专用服色,其他人(除太监外)一概不能“染指”。各级官员服饰也不相同,不能乱穿。官职品级不同,衣服颜色也各异。这种制度就是“品色衣”制度。  相似文献   

3.
周彬平 《知识窗》2008,(2):50-50
无疾病、伤害谓之“无恙”,这已为众所周知。  相似文献   

4.
袁祥坤 《知识窗》2006,(6):12-12
“支那”是日本人对中国的称呼,最先是梵语对中国的发音,早期还写成至那、脂那、震旦、真旦、振旦等。从发音上分析,大概与秦(chin)有关。最早用“支那”一词称中国是在空海诗集《性灵集》中,里面有“支那台狱曼殊庐”一句,以后在《今昔物语》中有“支那国”的说法。  相似文献   

5.
李莉 《百科知识》2010,(14):58-59
在我国古代,“同志”与“先生”、“长者”、“君”等差不多,都是朋友之间的称呼。春秋时期,左丘明就对“同志”一词下了定义:“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东汉人郑玄更明确地说:同志就是朋友。  相似文献   

6.
阎泽川 《知识窗》2008,(2):29-29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不要只顾个人的一亩三分地,要多为大家着想点!”以指责对方的利己主义。何谓“一亩三分地”呢?  相似文献   

7.
倪培森 《知识窗》2006,(3):11-11
宋初,有个性耿直、秉公办事的知府,因得罪权贵,遭到诬陷被朝廷罢官,他回到家乡后,拜见当地的胡知县。胡知县原是这位知府的下属,曾受过他不少的指责,此时便存心奚落他一番。便设宴招待老上司,还请了两位当地工于诗文的文人作陪。  相似文献   

8.
“门当”与“户时”是古民居建筑中大门建筑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用于镇宅的建筑装饰。  相似文献   

9.
《百科知识》2008,(4):55-55
关于权杖的来源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权杖早在原始社会后期即已出现。当时的部落首领为显示自己的权力来自神灵,常常手握部落所崇拜的图腾,表明自己是人神合一或神的化身。后来,为携带方便,图腾逐渐演变成权杖。权杖的顶部一般雕刻着该部落所崇拜的神灵,例如古代印第安人留下的一些壁画中即可以看到手握这种权杖的印第安王的形象。  相似文献   

10.
郑磊 《知识窗》2006,(5):13
西汉时,景帝刘启有14个儿子,其中一个叫刘德,因封在河间为河间王,死后谥"献",故称"河间献王".  相似文献   

11.
程乃珊 《知识窗》2008,(1):24-24
“无商不奸”是后人篡改的,原意为“无商不尖”。 “无商不尖”的出典为旧时买米以升斗作量器,故有“升斗小民”之说。卖家在量米时会以一把红木戒尺之类削平升斗内隆起的米,以保证分量准足。银、货成交之后,商家会另外在米筐里再氽点米加到米斗上,如是已抹平的米表面便会鼓成一撮“尖头”。量好米再加点添头,  相似文献   

12.
郭龙 《知识窗》2011,(2):43-43
杜甫写有《空囊》一诗:“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相似文献   

13.
王德亮 《知识窗》2006,(11):35-35
中华正史典籍中"宗教"一词,最早见于<宋史·儒林传>之<吕祖谦传>,中有"(祖谦)荫补入官,后举进士.复中博学宏词科,调南外宗教"之语.此处宗教乃为官名."宗"、"教"分别作为一词,在汉语中出现皆为时甚久,应用广泛,尤多见于佛门.特别是南北朝至隋唐之际,佛教天台宗、华严宗的学者在注解经典时,多从名、体、宗、用、教5个方面予以阐释说明,后"宗"与"教"逐渐被连缀成"宗教"一词,即指佛教的教理.  相似文献   

14.
郭灿金 《百科知识》2007,(10S):44-44
“倒楣”当然不是好事,但更令人尴尬的是,很多人误把“倒楣”作“倒霉”。 “倒楣”一词出现的历史并不太长,据考证,该词大约出现在明朝后期。明朝因袭自隋唐以来的科举取士制度,科举成为当时读书人出人头地的唯一门路。因此,科场之内的竞争也就越来越激烈。  相似文献   

15.
谭直方 《知识窗》2007,(5):47-47
“革命”一词最早见于《易经》:“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商汤和武王的改朝换代,是顺从天理,合乎人情的。古人认为王者受命于天,故称帝王为天子,称王者易姓、改朝换代为“革命”。“革”,即变革;“命”,即天命。  相似文献   

16.
刘学成 《知识窗》2006,(8):29-29
人们对国家、政治团体和群众组织的领导人,都习惯地称他们为“领袖”,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肖敏 《科教文汇》2013,(7):24-24
帮助学生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解四代中央领导人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使学生准确把握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核心。  相似文献   

18.
“英雄”一词天下皆知,其中“英”指杰出的人物,“雄”指杰出的或是强有力的人物,此义由“雄”本义借喻而来。(辞海上海出版社1989年缩印版)另有《简明古汉语词典》(云南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指出:“聪明秀出称英,胆力过人称雄。”因此,“英雄”的结构类型为联合型,且为名+名格式。从“英雄”中的构成要件“雄”来看,古人在造这个词的时候带有一定的性别特指意图,即特指男性杰出人物。  相似文献   

19.
李莉 《百科知识》2011,(3):45-46
“高足”最初的意思是指良马、骏马。汉代的驿站里各有三等马,分别为高足、中足、下足,高足为上等快马。后来,“高足”由良马、骏马之意逐渐演变为指人的才能高。《世说新语·文学》记有郑玄与马融之事:  相似文献   

20.
刘汉杰 《百科知识》2007,(12S):55-56
祈子,是民俗文化的重要主题,更是民众希冀人丁兴旺、子嗣绵延的起点。传统祈子之俗,手段稚拙而综杂:或求,求诸送子观音、子孙娘娘、麒麟等灵异;或送,此如湘、黔等地“偷瓜送子”之俗;或拴,如旧时北平之“百子堂内分外热闹,娘娘殿上供比山高,抽空还把那娃儿套”……麒麟送子是诸多民间祈子之俗中的一种。那么,麒麟是如何从民众信仰的灵兽脱胎成送子灵物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