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确对待幼儿的「告状」宋翻萍幼儿园是孩子们的「海洋」,他们每天生活在一起,相互交往,相互影响,因此会产生一些矛盾,但由于孩子年龄小,辨别是非的能力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因此,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会到老师那里去「告状」。幼儿是用「告状」的方式以...  相似文献   

2.
小学地理教学巧用「小制作」首先,「小制作」能激发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世界的居民和国家》一课时,让学生用橡皮泥制作黄、白、黑、棕四色人种的塑像。他们高兴极了,不大一会儿,活灵活现的塑像就捏出来了。有的学生还创造性地给塑像「披」上了头发。「小制作」使学...  相似文献   

3.
一位一年级教师在讲读《天天做早操》时,首先出示「日」、「十」两张卡片,巩固旧知识。然后,又巧妙地运用了童话语言,他说:同学们来到操场上,伸开两臂,头顶上的日头说:「同学们起得早」。同学们想想这是个什么字?学生答:「早」。同学们伸开两臂,即为「十」,人头上顶着的日头,即「日」,两者合并,即为「早」。这里,教师运用童话语言巩固了「早」字。  相似文献   

4.
呼吁改变「两甩」现象梅海丘呼吁改变「两甩」现象梅海丘目前,农村中学普遍存在着「两甩」现象老师甩「差生」,学生甩副科。老师甩「差生」,就是对「差生」学习上不关心,思想上不帮助,只把眼睛盯在少数的「尖子生」身上。学习上为他们创造种种好的条件,又鼓励,又表...  相似文献   

5.
托物寄意文章的「四要」要写好托物寄意的文章,就必须处理好「物」与「意」的关系,做到「四要」。一、「意」要明确、集中。「意」是文章中心,即所要表达、赞颂的某种思想、精神。「意」在写作之前就要明确,并且要贯穿文章的始终。如写《水滴精神赞》一文,水滴的永恒...  相似文献   

6.
在初级阶段的日语的学习中就涉猎到「ながら」的误用问题,本文从「ながら」的属性、动词的体、「ながら」的前后项以及相关句型等四个方面对「ながら」进行分析,旨在正确把握此句型的含义,纠正实际运用中的偏差.  相似文献   

7.
运用语意论在分析词语多义结构与三个"比喻"的心理动机的关系的基本原理,通过对现行通用的七部国语辞典和大量的网络用例的检索、归类,具体分析了「まずい」、「うまい」、「おいしい」的新旧意义,同时专门对派生语义产生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司志武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28(9):111-112,F0003
运用语意论在分析词语多义结构与三个"比喻"的心理动机的关系的基本原理,通过对现行通用的七部国语辞典和大量的网络用例的检索、归类,具体分析了「まずい」、「うまい」、「おいしい」的新旧意义,同时专门对派生语义产生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运用语意论在分析词语多义结构与三个"比喻"的心理动机的关乐的基本原理,通过对现行通用的七部国语辞典和大量的网络用例的检索、归类,具体分析了「まずぃ」、「ぅまぃ」、「おぃしぃ」的新旧意义,同时专门对派生语义产生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16):79-80
日语中存在较多的表示递进追加的接续词,如「それから」、「そして」、「それに」、「そのうえ」等。虽然这些词都可以表示递进,但是在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围绕「それから」、「そして」、「それに」、「そのうえ」四个词展开论述。首先分别介绍四个词的详细用法,然后通过对比分析,找出这四个词的使用区别。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数学中的「被减数」、「被乘数」……「某数乘以几」、「某数除以几」……一些人认为它再简单不过了,没什么可解释的.学生也不求甚解,对它的含义也似懂非懂.时间一久,题目中的数哪个是被乘数,哪个是乘数……,就搞不清楚了.如果数学教师能运用古汉语知识讲授这些知识,教学效果自然会好得多.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首先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2.
运用语意论在分析词语多义结构与三个"比喻"的心理动机的关系的基本原理,通过对现行通用的七部国语辞典和大量的网络用例的检索、归类,具体分析了「まずぃ」、「ぅまぃ」、「ぉぃしぃ」的新旧意义,同时专门对派生语义产生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常常会碰到一些近义词,虽然这些用法表面上看起来很相近,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多差异,像「まで」、「までに」、「までで」这三个用法,对于学习日语的学习者来说比较容易混淆。因此,只有学会正确区分这些近义词,才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达到良好的交流效果。本文就「まで」、「までに」、「までで」这三个近义的用法进行了分析归纳。  相似文献   

14.
日语中「は」和「が」的表现方式和用法复杂,同时,汉语中又没有「は」和「が」的用法区别,这些都给中国的日语学习者理解使用日语造成困难.本文解析了野田尚史总结的关于「は」和「が」用法区别的五种原理,笔者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一种原理,并根据难易程度调整顺序,形成区别「は」和「が」用法的六种原理.通过这些原理来进一步解析「は」和「が」的用法及区别,旨在达到使日语学习者理解并准确运用「は」和「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見ぇ否る」,「見ぅれる」和「見るニとガごまる」这三个说法意思相近,都属于可能表现,但是在特定情况下,使用其中哪一个才算正确,或者说都可以使用,但要区别意思上细微的差别,这对于日语初学者来说有很大的困难.为此,本文主要就「見ぇ否る」和「見ぅれる」和「見るニとガごまる」之间相近用法尽可能详细地进行分析和比较,分清它们的异同,以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6.
日语专业学生在学习助词的过程中,经常把[の」与汉语「的」混同使用.从日语教育视点出发,整理和对比中日字典中「的」和「の」的用法,并提出日语教学中教授助词「の」的建议,使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日语助词「の」的用法,提高语言表达准确性,从而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从语言对比的角度,运用古汉语中的"使动用法"与"体动用法"理论,对日语中的形似义近句型「AをBにする」和「AをBとする」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能加强学习者对这两个句型的掌握,进而对日语语法教学及汉日语言对比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在现行研究的基础之上,分析日语副词「かなリ」、「相当」、「ずいぶん」、「だいぶ」在运用上的异同,旨在帮助日语学习者地道地使用这些类义副词进行更好的交际活动.  相似文献   

19.
《木兰诗》中「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的「思」「忆」二字作何解?课后注释曰:「何所思,想的是什么」,「忆,思念」。不难看出课文是将「思、忆」注作「想」。笔者认为「思、忆」当训为「愁」。「何所思」、「何所忆」即「有什么忧愁」或「愁的是什么」。诗的开篇为「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就透出了木兰愁苦忧思的端倪。这位热爱生活、勤劳纯洁的少女,  相似文献   

20.
柯恩的「分裂的世界」王恩涌\北京大学柯恩的「分裂的世界」王恩涌\北京大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势力的彻底失败和美、苏、英、法、中五国为代表的世界反法西斯的和平、民主联盟的全面胜利而告终。原来很多人以为,战争的胜利,世界就可以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