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化与意识形态的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理论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定意义上说,对于文化的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法兰克福学派是通过对科学技术和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的批判,来进行对整个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批判的.而对于科学技术或工具理性的批判始自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在阿多诺的《美学理论》中更是具体展开了对文化工业的批判,因此这两部著作是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理论的代表作.对其文化批判理论做简要的分析,其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农民、农村作为“五四”新文学启蒙主题的主要表现对象,在乡土小说中得到了很好地展示。阎连科的乡土小说在对此的继承与创新中,让我们看到了当下的农村生活图景,同时也显示出了作者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3.
批判与反思:哈金诗歌主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华裔作家哈金不仅在小说创作上取得了斐然成就,其诗歌创作同样闪现了耀眼的光芒。然而,目前国内学者在哈金作品研究中大多仍关注其小说创作,对其诗歌研究却很少涉及,甚至无人问津。该文选取他用英文创作、在美国发表的第一部诗集《于无声处》来探讨其诗歌主题。作者认为,这部诗集主要表现了沉默中的普通民众对20世纪60至70年代中国“文化大革命”含泪的调侃和心酸的嘲弄。在作品中,诗人对“文革”给人民造成的伤害进行了深刻地批判和反思。就其主题而言,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对生命价值的拷问,二、对爱情观的反思,三、对黑暗的揭露、批判与讽刺。但与中国当代文坛中的反思文学又有所不同的是,旅居美国的哈金在对“文革”进行批判和反思时也有满足西方人猎奇心理的倾向,甚至有明显地刻意丑化和故意捏造的迹象,这也是我们要批判的。  相似文献   

4.
作为乡土小说家.阎连科注意以现代文明的眼光审视、批判乡土文明中愚昧落后的一面,表现在创作上.他通过对乡村畸形权力、病态性事、桎梏风俗等方面的描写与剖析,揭示了潜藏于民间日常生活中的人们习以为常的不易觉察的国民劣根性,表达了含蓄的批判主题,暗合了自鲁迅以来对国民奴性批判的传统,带有一定的理性启蒙精神,当然.作家在剖析与批判的力度与深度方面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5.
唐霞 《现代语文》2009,(8):91-92
家庭在传统中国人的观念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不仅仅是生存之地,更是情感和精神的皈依之所。在某种意义上,它的存在足以成为对于传统文化近现代命运的认知与反省。老舍以多重视角,既观察和描述着国民精神溃疡面的持续蔓延,对传统文化中阴暗、落后的一面与民族的劣根性进行了批判,又对旧有丈化的优质部分认可而且推崇,从中透视出了老舍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批判与反思。  相似文献   

6.
作为乡土小说家,阎连科注意以现代文明的眼光审视、批判乡土文明中愚昧落后的一面,表现在创作上,他通过对乡村畸形权力、病态性事、桎梏风俗等方面的描写与剖析,揭示了潜藏于民间日常生活中的人们习以为常的不易觉察的国民劣根性,表达了含蓄的批判主题,暗合了自鲁迅以来对国民奴性批判的传统,带有一定的理性启蒙精神。当然,作家在剖析与批判的力度与深度方面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7.
颜强 《九江师专学报》2014,(1):66-68,77
一旦从文化系统的高度来审视科学技术本身,采取理性(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统一)的方式,把握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并对科技的负面效应进行批判,就能在此基础上,探究科学技术以实验室这种单向度的方式把握世界的特点,并找出科技负效应的根源,探索从多方面来控制与平衡科技的负面效应,消除与限制可能带来的毁灭性后果,从而实现人和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和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问题是当今时代的焦点性话题之一,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许多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们都已经意识到,现时代人类所面临的诸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重大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现代性问题相关。因此,现代性问题已经成为许多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理论主题,不同学者纷纷从不同角度来切入并探讨现代性问题。在20世纪西方众多关于现代性问题的思考中,法兰克福学派独树一帜,其中,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从作为现代性文化精神根源的启蒙人手,通过对启蒙的悲剧性的辩证法的分析,揭示了现代性危机的根源。[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由于作者的递更,《孽海花》由金松岑笔下的政治小说变为曾朴探索历史发展规律、批判与反思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小说。小说以赛金花为原型塑造了名妓傅彩云的形象,以洪文卿为原型塑造了状元金雯青的形象。透过傅彩云一生的历史,考察中国三十年“文化的推移”、“政治的变动”。以傅彩云的形象作为映衬,审视那个时代道德文章典范的状元金雯青,并通过傅彩云和金雯青的故事为主线,串起旧学名流与新学时代两个世界,把民族丈化置于新的时代之中,从道德与文章——实际上是教育——两个角度,通过对新学时代旧学人物的批判实现作者对传统文化、民族性格的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10.
我们认为教学与文化的关系是形式与本质、手段与内涵的交互影响关系,对于教学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有必要从文化的角度探寻深层内因,故从文化的角度对现代教学论的研究方法、“非教学论”认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进行反思和批判,在文化冲突与变迁不断加剧的全球化时代,对于促使现代教学论的进一步发展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祥生活在汉末、曹魏和西晋初年,以孝知名于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二十四孝之一。现存有关王祥生平系年的资料为唐修《晋书》王祥本传与裴松之注《三国志.吕虔传》引王隐《晋书》。两者记述的王祥生卒年时间与年龄并不相同,《晋书》王祥本传中生平系年前后时间顺序中也有不合逻辑之处。根据史书史料的可信度以及与王祥相关人物生平的考证,王祥生于汉光和三年(180),约于魏明帝青龙四年(236)初入仕途,卒于晋泰始四年(268)。  相似文献   

12.
重视史书叙事,是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上的优良传统。清代乾嘉考史学派的中坚人物王鸣盛,在其史学代表作《十七史商榷》中衡评历代史书的叙事得失,阐述了他对史书叙事感染力的思考,品评了史书文字的繁简和叙事内容的详略之间的关系,还探讨了史书叙事中的用例、明晰和醒目的问题。这些评论,既呈现出王鸣盛个人关于历史叙事的见解和理论,同时也是对中国古代史书叙事的一次有意义的批判与总结。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路径是一个逐步向传统内收的过程,尤其是《人间词话》立足中国传统并融合了西方文论精神创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现代文论,这种建构现代文论的方向对当下“重建中国文论”的讨论是有重大启示意义的。王国维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路径被人忽视的原因是由于现代性的迷误。  相似文献   

14.
在潘岳、陆机比较批评历史上,王夫之的批评颇具特色。他许以潘岳为俗:从创作内容、创作目的、主体诗气、艺术表现形式等俱是如此。他还认为陆机的诗歌创作以与弟陆云俱入洛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创作符合王夫之标举的雅的规范,且体现了晋宋风味这种诗美,而后期创作与潘岳一样,体现着俗。由此可知王夫之的潘、陆比较批评乃是早期陆机与潘岳的比较,批评的结果乃是雅、俗之别。如此鸿沟批评在潘、陆比较批评史上为第一次。如此批评也体现着王夫之诗学思想的某些独特性。  相似文献   

15.
王小波是90年代才开始写小说的作家,他的小说贯穿着有智、有趣、美好和自由的思想脉络.为了使文本能更好的传达出这些思想,他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中的一些观念、技巧,其小说的叙事风格与技巧呈现出先锋性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期的文学批评中,王蒙以其多达二百万字的批评文字构成一个相当显豁的“王蒙现象”。王蒙文学批评是作家的艺术感觉与批评家的理性维度有机结合的产物。首先,王蒙拥有一种以“人学”为核心同时又包容了社会、文化与生命这三个层面的开放性文学观。其次,王蒙的文学批评既表现了一种鲜明的问题意识,也体现出了一种敏锐独特的艺术感受能力。第三,王蒙在长期的文学批评实践过程中,既尝试运用了丰富多样的文学批评形式,同时也形成了一种个性化批评话语风格  相似文献   

17.
科学沙文主义与民主和自由的基本原则是不相容的。科学不能凌驾于民主和自由之上。科学家未必是要尽可能地向社会公众提供真理;科学共同体的内部自我纠错机制未必能够确保纠错成功;现代科学耗用大量社会资源的活动,需要对社会公众负责;普通公众的“本土性”知识可以发现和纠正科学共同体的错误。科学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应当与人类其他文化传统进行公平、自由竞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应当与国家权力分离。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社会的思想自由,才能保障科学和其他文化传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众传媒时代,王小波作品风靡网络,热度不减。本文把王小波及其作品所传达的讯息,放置到网络传播的链条中加以考察,对这一现象的根源进行探析。归结起来,大致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王小波作品的身体话语及有趣书写,符合消费时代大众的感性欲求和网络媒体的商业价值取向;二是王小波作品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契合了网络文化精神;三是王小波的自由精神和平民姿态,使其作品在网络上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亲和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意象分析法,分析了王小波小说中“夜”的意象。在此基础上,进而阐述了他小说中阴阳两界冲突的精神结构及由此形成的独特小说结构模式,揭示了其小说精神结构和作者写作心灵的内在冲突。  相似文献   

20.
科学就是关于自然系统化的知识。它是推进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怀疑、自由和民主是现代社会的核心理念,一般认为,它们与科学之间仅有外在关联,而没有内在联系。实际上,怀疑、自由和民主是科学的内在本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