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问:《最后一课》的主人公,究竟是小弗郎士,还是韩麦尔先生?《最后一课》的主人公是谁?历来有两种看法,有人认为是小弗郎士,有人认为是韩麦尔先生。我们认为是小弗郎士。首先,从小弗郎士这个人物的基本特点看。小弗郎士在作品中,是作为一个思想感情发生变化的人物出现的。一个贪玩、幼稚的孩子变成一个觉悟、懂事、成熟起来的孩子,这便是小弗郎士的基本特点。小弗郎士原是个顽皮的孩子,学习上要求自己很不严格,怕老师骂就想逃学。从铁匠华希特的“玩笑”看,迟到  相似文献   

2.
<正>《药》的主人公究竟是谁?不少研究者认为,夏瑜和华老栓都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或中心人物,有的研究者甚至认为华老栓更为重要。他们的理由是:这篇小说题名为《药》,而作品故事中作为这“药”的人血馒头正好连接着这两个人物,因此,作为主人公,这两个人物便被看作缺一不可了;而且小说对于华老栓的描写用的笔墨最多,又是正面描写,华老栓似乎还是中心人物的中心。  相似文献   

3.
朱清 《学语文》2003,(1):26-26
《我的叔叔于勒》的主人公到底是谁?有人认为是于勒,有人认为是菲利普夫妇,还有人认为是小弗朗士。真是众说纷坛,莫衷一是。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看看《文学辞典》中给“主人公”下的定义:“主人公是文学作品的主要人物,即作者所着力刻画的一个或几个在作品中占居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作品  相似文献   

4.
鲁讯小说中“我”的形象塑造从典型化方式看有两种情况,一是以自己的思想历程为雏形,一种以是自己的生活经历为雏形。从功能和作用看又分两种情况,一是作为作品中的主人公,一是作为作品中的次要人物。  相似文献   

5.
鲁迅小说《药》的主人公究竟是谁?归纳以前报刊杂志上的说法大体上有三种:一、华老栓、夏瑜都是小说里的主人公:二、夏瑜是小说里的主人公:三、华老栓是小说里的主人公.对上述三种观点,笔者不敢妄加揣测,主观臆断孰是孰非.我觉得探讨这一问题之前,首先必须理解“主人公”这一概念的内涵.所谓“主人公”,是指“文艺作品中的主角.文学作品和戏剧、电影等所集中刻划的主要人物.他是矛盾冲突的主体,一部作品某些情节的展开及其他人物的出现和活动都以主人公及其活动为中心.一部作品一般有一个或几个主人公,人数多寡视作品反映的生活内容而定.”(《辞海》修订稿·文学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  相似文献   

6.
武侠剧通常以人们所熟悉的著名的武侠小说为基础,以侠客以及相关人物作为主人公,对侠客的绝技与侠义行为进行描绘的电视与电影。武侠剧是0对于中国传统的武侠小说的继承与发展。本文主要以金庸的相关作品改编的武侠剧作为基本论述对象,谈一谈武侠人物塑造技巧问题。金庸系列武侠剧之中“将出奇的遭遇作为人物塑造的促进因素”“结合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与详尽的细节进行人物塑造”“武术、侠义精神与爱情相结合的人物性情塑造”三个较为突出的武侠人物塑造技巧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蝴蝶梦》以“灰姑娘”模式把女主人公“我”被动引入男性生活世界,实际却沿袭将男性主人公作为环境因素引入女性世界的女性写作传统,“我”不仅具有显性的故事叙述者身份,也是整部小说的中心人物。作品中。以“我”与其他人物之间的社会伦理关系展现复杂交错的两性关系境遇,围绕符合父权制文化传统的“我”,揭示男女之间顺从、对抗或背离的关系状态。以“我”屈从、依附的被动身份向反抗、被依赖的主动身份转变,消解男权话语对女性单向控制的可能性,曲折传达作者对男女之间永远无法真正理解和沟通的两性关系观。  相似文献   

8.
五年制语文九册11课《田寡妇看瓜》的主人公到底是谁? 按传统的分析,认为是田寡妇。陈一飞老师一反传统分析,认为田寡妇“在作品中只是一个线索人物”,“陪衬人物”,“秋生这位翻身农民的典型,才是小说的主人公”。(见《小学教学研究》1985年第五期)陈文认为作品是通过秋生这个“翻身农民的典型”,通过描写这样一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来歌颂“农村社会的伟大变革”这一重大主题。观点固属新鲜,可惜论据不够有力。比如说:“最爱偷”三个字“饱含着无限的辛酸和苦楚”,是“对万恶的封建剥削制度的有力控诉!”秋生忍气吞  相似文献   

9.
善女人与漫游者——施蛰存笔下的女人与男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依据施蛰存作品中人物设置上的某些特点,提出了“善女人——漫游者”一对概念,试图采用意象分析的方式,对施蛰存的作品进行重新解读;回避了以往施蛰存研究中所强调的“心理分析小说”、“历史小说”等概念。对他作品中不同文化空间的对视和互渗,以及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关系作了分析。本文的中心意图在于展现施蛰存敏锐的都市感觉, 寻找其文本中这一特征产生、成熟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
《陌上桑》中女主人公罗敷这一典型形象的塑造成功,离不开“使君”形象的巧妙烘托。但是,长期以来,《陌上桑》中的使君都只是作为“荒淫无耻,强暴蛮横”的形象被嗤之以鼻。这种观点忽略了从表现技巧方面去鉴赏这一形象塑造的艺术价值,不利于客观地评价作品和其中的人物。一、使君“惊艳”,作为达官贵人的代表,是多侧面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的刘备是一个充满霸王气质的“枭雄”,但作为文学形象,刘备则“有德”而平庸,缺乏文学感染力。这个人物文学形象和历史形象的大异其貌,恰恰是作者在中国古代文化“重伦理”的儒家精神的深刻影响下不断“醇儒”化的结果。儒家伦理观是个自我封闭系统,不宜培养开拓进取并富于创造精神的人格,因此势必导致人物英雄气概的失落;再者由于主人公已成为某种抽象道德观念的化身,这自然极大地损害了作品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凤城初中“生本课堂”理念放手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从作品主人公名字入手,透彻解释词语“过继”和“渴慕”,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品味作者的语言,达到多角度理解人物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的宋江是一个充满力量感的盗跖式的英雄。但作为文学形象,宋江则“有德”而平庸,缺乏文学感染力。这个人物文学形象和历史形象的大异其貌,恰恰是作者在中国古代文化“重伦理”的儒家精神的深刻影响之下不断“醇儒”化的结果。而儒家伦理观是个自我封闭系统,不宜培养开拓进取,富于创造精神的人格,因此势必导致人物英雄气的失落;再者由于主人公已成为某种抽象道德观念的化身,这自然极大地损害了作品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桥》作为废名的代表作之一,是典型的诗化小说,文风清丽,意境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与美学价值。但细品此文,不难发现在“美”的背后隐含着一些“悲剧色彩”。这种悲剧是主人公含蓄隐忍的情感,是作者无可奈何的心境,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唯美,是一种与世隔绝的沧桑感。本文结合作者生平经历,采用作品中人物与现实中人物对比的方法,从景物悲剧美、人物悲剧美两方面探讨《桥》的悲剧美,挖掘其深层次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5.
略论西方文论中的悲剧主人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悲剧的主人公问题,在悲剧艺术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悲剧主人公不仅直接支配着悲剧作品的思想内容(矛盾冲突要通过人与人的关系来实现),而且也影响到悲剧作品的艺术形式(历史上曾产生过与主人公问题关联极大的“市民悲剧”之类的悲剧形式)。究竟怎样的人物才能充当悲剧的主人公?这在亚里斯多德以来的两千多年中,它的答案就如何  相似文献   

16.
川端康成在《禽兽》一文中揭示了主人公“他”的特殊异化人性,与常见的表现主义作品中采用的手法不同,川端在此采用了一种相对简单的异化表现手法,通过小说主人公的冷漠与移情来展现人物的特殊异化人性.  相似文献   

17.
一篇现实主义小说的主题是由它所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显示出来的,因此,对于作品主题的阐发有赖于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一般来说,以一个人物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其主人公的确立不会引起什么异议。然而,对于鲁迅先生的《药》的评价却出现了这样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某些研究者认为作品所着重描写的华老栓不是主要人物,而从未在作品中露面,当然也未向读者说过一句话的夏瑜反倒成了作品的主人公,他的故事竟然也构成了一条作品结构的“暗线”,并且被说成是作品情节发展的主线,认为夏瑜是故事情节发展的推动力量,他处于矛盾冲突的中心,站在矛盾的主导地位,小说的主题就是着重通  相似文献   

18.
一巴金的小说《寒夜》写于1944年—1946年,是巴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压卷之作”,在思想和艺术两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峰,在中国新文学史上赢得了重要地位。作品不仅强烈地抨击了旧的社会制度,宣告了“蒋介石国民党的统治已经彻底崩溃,不能再继续下去”,而且塑造了几个典型人物,尤其是作品中的女主人公曾树生这一多色性人物,更加丰富了巴金小说的人物画廊。随着《寒夜》的价值被重新发现,曾树生这个人物也引起了高度重视。但对这一人物形象的  相似文献   

19.
哈代著名长篇《无名的裘德》被誉为英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小说,其重要原因是它第一次成功塑造了一位具有现代女性特征的女主人公形象──淑·布莱赫德。本文借鉴精神分析学的有关理论,以作品的材料为依据,分析发掘淑的双重性格成因的深层根源──创伤性童年经验,并探讨其对女主人公命运产生的影响,从而揭示人物乃至整个作品的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人们对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的评价各说一词,但总体上有两种相反的观点:要么是美丽、温顺的“天使”,要么是具有破坏力的“妖魔”。但细读文本笔者认为作家在凯瑟琳这个女性人物身上不仅表现了作家本人的悲剧人生观,而且体现了他在其他作品中在男性人物身上所一贯表现的硬汉精神和英雄气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