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恶心》和《苍蝇》分别是萨特的长篇小说和戏剧的代表作,虽然都是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学图解,但是两部作品的基调却截然不同,一暗一明,一绝望一顽强,正好代表了萨特思想体系的两个极端。从《恶心》到《苍蝇》可以说是萨特对自身哲学思想的一次巨大超越。  相似文献   

2.
《苍蝇》是萨特早期创作的一部存在主义代表作,是萨特的自由观发生转变时的产物。从分析萨特思想发展入手来分析《苍蝇》一剧中体现其思想转变的内容,包涵了天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火花。《苍蝇》中的无神论思想以及通过实践,"介入"生活来改变现状的主张都与马克思主义思想吻合。  相似文献   

3.
萨特的戏剧《苍蝇》沿袭古希腊悲剧中俄瑞斯忒斯杀死生身母亲为父报仇的故事传说,演绎了一场具有现代性内涵的悲剧。《苍蝇》从戏剧的情节设置到剧中人物的言行都是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中有关"绝对自由"的精心阐释。这出戏剧的情节结构安排以及戏剧人物行为的变化和选择来都可以用来解读萨特对于人在处境中所作出的"自由选择"行为以及这种"选择"所遵循的道德要求及其悲剧性张力。  相似文献   

4.
萨特作为存在主义哲学家 ,其思想在《苍蝇》中得到艺术表现 ,而它们的形成与萨特的个人经历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陈洁 《文教资料》2011,(18):34-35
《恶心》是萨特最有名的一部小说,是萨特最为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是萨特存在主义的代表作。在《恶心》中,特表述了他的现象学本体论的基本思想,涵盖了他对于存在的体验。  相似文献   

6.
阎伟 《培训与研究》2008,25(1):16-20
在萨特的戏剧《苍蝇》里,有大量关于"太阳"的描写。本文对"太阳"这一审美幻象的意蕴进行了历史性描叙,并试图发现《苍蝇》中的"太阳"的政治含义。结合《苍蝇》产生的历史语境和萨特思想发展的状况,参照"太阳"幻象出现的上下文关系,本文认为,"太阳"这一隐喻,实际上象征了当时纳粹的强权统治及其统治方式——意识形态暴力。  相似文献   

7.
萨特首先是一位文学家,然后才是伟大的哲学家。在《词语》中,作者解释了他作为一个写作者的存在的最初根由。用业已形成的存在主义观点分析了他的童年。在《词语》中,萨特用文学性的语言,形象诠释了他的哲学思想的一些重要的范畴,向读者展示了存在主义的生存状态,分析了自己童年的独特体验和他作为存在主义哲学大师最初的生活经历,《词语》也是一个遥远时代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苍蝇》是萨特创作成功的第一部剧作。我国学者关于这部剧作的评论文章,主要探讨了剧中的主人公俄瑞斯忒斯的思想特征,以及萨特创作《苍蝇》时的思想变化轨迹。这些文章大致可分为:俄瑞斯忒斯是存在主义或启蒙主义的英雄、《苍蝇》是萨特的自由观发生转变时的产物、比较俄瑞斯忒斯和哈姆雷特的异同三种情况。此外,评论的文章中还有《苍蝇》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苍蝇》是萨特创作成功的第一部剧作。我国学者关于这部剧作的评论文章,主要探讨了剧中的主人公俄瑞斯忒斯的思想特征,以及萨特创作《苍蝇》时的思想变化轨迹。这些文章大致可分为:俄瑞斯忒斯是存在主义或启蒙主义的英雄、《苍蝇》是萨特的自由观发生转变时的产物、比较俄瑞斯忒斯和哈姆雷特的异同三种情况。此外,评论的文章中还有《苍蝇》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萨特作为一位存在主义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拥有“二十世纪人类的良心”之称,其存在主义哲学对于思想界和学术界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世界是荒诞的”是其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本论文便从萨特早期的作品《恶心》着手,就恶心的来源、恶心产生的深层原因和恶心的出路三方面,对他眼中荒诞的世界进行一个深度的挖掘阐释和解构还原.  相似文献   

11.
2西通过对萨特存在主义“境遇剧”代表作《禁闭》的分析,指出萨特“境遇剧”具有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载体功能,使萨特戏剧中人物的境遇体现为他的哲学作中的人的境遇,而人物的“自由选择”也是一种超越生活现实的哲学思辨,而不是一般意义上表现生活现这的戏剧。  相似文献   

12.
"十七年"期间,学界对萨特的介绍与言说,是在东西方两大阵营意识形态相互对峙的历史语境中进行的。在此期间,萨特与共产党的关系经历了由敌人到同路人,再到敌人的过程。相应地,学界站在政治意识形态的立场,选取了萨特学说中适宜于用来进行批判或赞同的作品,作了为我所用的诠释。文章考察了"十七年"学界介绍、言说萨特的三个时期的具体情形,并揭示出不同时期的言说态度和原因。  相似文献   

13.
萨特的戏剧《苍蝇》《魔鬼与上帝》中的不同人物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萨特的存在主义自由观,即自由是人类生存的本质,人类在虚空中面临生存困境时的孤独和挣扎,从自在自由到自为自由的奋斗。萨特的自由现也有他自己的困惑,但这样一种不断寻求自己存在理由的自由观却给现代人的生存提供了一个参考纬度。  相似文献   

14.
存在(being)的本体论问题一直以来是哲学界发展中如影随形的一个鬼魅,充满魔力、难以征服却无法回避。一代代的哲学伟人们建构一个又一个的理论框架以期捕获它,却终未能如愿。20世纪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在现象学基础上也提出了一种新的诠释存在的方式。《存在与虚无》一书的导言部分隐含了萨特关于存在与意识的层次划分和两者关系的观点,这有助于阐明萨特的存在观。  相似文献   

15.
目前,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备受文学批评家的关注,但对其作品的对比分析实例还不多。因此,选取《园会》和《苍蝇》为分析对象,利用相似性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这两部短篇小说在情节结构安排、人物身份地位以及小说象征手法运用三方面的相似性,从而更好地认识、理解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创作。  相似文献   

16.
萨特哲学的中心是人生哲学,人的“自由”是萨特关注和研究的最核心问题。萨特自由观的哲学基础是“存在先于本质”。萨特的自由观具有绝对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等几个特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辩证地剖析萨特的自由哲学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萨特的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应当是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从萨特的存在主义着手,重点论述了萨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所呈现的特征:主体地位的肯定;绝对理念和相对理念、无政府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最后在论述中呈现出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相异同的碰撞.  相似文献   

18.
《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启了姜文的导演之梦,《鬼子来了》奠定了他不可撼动的导演地位,《太阳照常升起》将他推向舆论争议的风口浪尖,《让子弹飞》让他再次回归商业和大众审美,赚得盆满钵满。尽管有人抱怨《太阳照常升起》晦涩难懂,怀疑《让子弹飞》商业色彩太浓,但是仍然有些东西我们只能在姜文的电影中找到,只能从他的思想深处挖掘。从叙事视角、叙事模式、叙事策略等方面出发,探究姜文电影的叙事风格,力求揭示出叙事风格背后构筑的视觉神话。  相似文献   

19.
亨利·詹姆斯是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三大倡导者之一.他的<贵妇人画像>被称作是一部经得住用各种方法阅读的佳作.这部小说不仅突出了詹姆斯一举成名原因之"国际题材",而且展现了詹姆斯对伊莎贝尔细腻、生动的心理剖析,为他后来被誉为心理现实主义作家埋下了伏笔.文章从存在主义,尤其是萨特存在主义自由观角度,试图阐释伊莎贝尔的婚姻悲剧事实上是她自由的悲剧.  相似文献   

20.
陈培勋先生创作的粤调钢琴作品《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成功地将我国广东民族音乐元素与西洋钢琴演奏技巧融合在一起。演奏者必须合理运用指法,以确保演奏的流畅,充分理解不同速度所蕴含的不同情绪,通过演奏力度的变化创造出千变万化的音响效果,利用指尖的触键表现不同音色,合理运用踏板,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音乐风格,完美演绎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