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表扬肯定没错!”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共识”。但在我们对孩子说“你真棒”、“你真聪明”,给孩子增添成功喜悦的同时,我们还会给孩子们带来些什么呢?一次活动使我对“表扬和夸奖”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情境描述课堂上,某教师提问,一个学生回答错了,某教师说:“你错了!”紧接着又去喊另外的学生,其中有一位学生回答对了,某教师说:“你真聪明!大家一起表扬他!”然后就“鼓动”全班学生(包括刚刚回答错了的几位学生)对着那位回答对了的学生,边拍掌边竖起大拇指喊:“棒、棒、你真捧……”这样的表扬一节课出现了十几次。分析与反思一、评价≠过分地表扬表扬作为一种激励手段是课堂教学评价必需的,但应有一个“度”。以上做法我认为有两点不妥:(1)表扬应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教师鼓动全班学生来对那位答对了的学生进行表扬,对答错了的学生不加指…  相似文献   

3.
一次上公开课,我执教的是《音乐家聂耳》一课。揭示课题后,我安排了一项“查字典训练”:要求全班学生查“乐”字的读音。大约十秒钟,一个学生高高地举起了小手。我心里可高兴啦,暗自庆幸:“这孩子速度可真快啊!”于是,立即喊他起来回答,并肯定了他的答案,还让全班学生齐声表扬他:“棒!棒!你真棒!”接着,我就顺理成章地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相似文献   

4.
由于对新理念存在理解上的差别,广大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难免会在认识和实践上存在种种误区,给新课改的进一步向前推进带来阻力。赏识教育——柳絮漫天随风舞这是一节观摩课。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说“:讲得真好!表扬他!”其余学生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来,另一个学生又回答了一个问题,也得到了同样“的殊荣”。一节课上,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随着赏识教育的不断提倡,我们越来越多地在课堂中看到了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和奖励,奖励的手段形式多样,从口头上表扬、称赞到奖小红星、小玩具、糖果、文具…  相似文献   

5.
表扬过多或过少“你把你的脏衣服放在篓子里?哇!你是最棒的!”为了培养孩子的自尊心,父母有时把他们变成了嗜听表扬的人了。心理疗法专家詹  相似文献   

6.
曾几何时,“课堂气氛活跃”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要素之一。有了这个指挥棒,出现了一些老师盲目追求课堂气氛活跃的现象。课堂上学生冷静地思考被认为是冷场,学生埋头写作业被认为气氛不好,公开课、研讨课,也大都选一些便于感官上操作,通过活动能热闹表现的内容。盲目追求课堂气氛活跃的种种现象有以下几种。造势型。一种是语言鼓励:“棒!棒!你真棒!”还有一种就是只要老师说“说得好”,学生就会有节奏地鼓掌:啪,啪,啪啪啪。一节课十多次的鼓掌突显课堂气氛之热烈,为课堂气氛造势。激将型。老师说:“某某小朋友能不能干?”学生有气无力地说:“…  相似文献   

7.
《学前教育》2006,(6):36-37
美术课上小语带来了一盒崭新的水彩笔,恰好同桌的挺挺忘了带,希望能借来一用。看到此情景,我温和地对小语说:“同伴之间应该互相帮助,愿意分享的孩子才是最棒的!”不知道是慑于教师的“威严”,还是我的“语重心长”感染了她,小语嘀咕了一句:“他总是这样。”然后很快就把水彩笔借给了挺挺。我表扬了小语,并教育其他孩子向她学习。  相似文献   

8.
开心乐园     
父亲:“咦,叫你买热水袋,怎么买了只足球?”儿子:“足球比热水袋好,省得灌水麻烦。”父亲:“可足球不能取暖。”儿子:“怎么不能?你没见报纸上讲,今年将出现‘足球热’吗?”“这次数学考试得了多少分?”“三分。”话音刚落“,啪!啪!啪!”小明的屁股上挨了爸爸三鞋底子。“下次再考,得多少分?”“下次我一分也不要了。”孩子:“爸爸,冒烟的是什么?”爸爸“:记住,冒烟的是烟囱。”孩子:“噢,知道啦!那爸爸的鼻子为什么不叫‘烟囱’呢?”一场大雨过后,小灵拖着爸爸的一双大雨靴玩水。雨靴破了个洞,进水了。小灵想:这好办,只要再开个洞,让水流出…  相似文献   

9.
邹青  赵志峰 《学子》2013,(2):23
新课程要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强调对学生的赏识和尊重,提倡激励性评价,于是,课堂上经常能听到"棒、棒、棒,你真棒!"的表扬声,"啪、啪、啪,你真行!"的鼓掌声,只要学生回答问题,立即引来"好"声一片。诚然,如果学生确实提出了有创见的问题,或者有明显的进步,这样的表扬很有必要。但有些学生仅仅是回答了一个简单的问题,甚至是重复别人的发言,老师却还如此兴师动众地"大张旗鼓",长此以往,不但会造成学  相似文献   

10.
马克·吐温说过:“一句好听的赞辞能使我不吃不喝活上三个月。”这句略带夸张的话体现了“表扬”的魅力之所在。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学生对老师的表扬与赞赏是十分重视的,表扬不但可以使孩子树立自信心和责任心,而且使孩子会尽力将事情做的更好,会更有成绩。但教师在表扬时不注意艺术,往往会有一些反面作用,因此表扬需要艺术。一、表扬要具体,有针对性小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当你笼统的表扬他时,他易产生自我满足感。如:“孩子,这段时间表现挺好,希望你继续努力!”、“你表现不错嘛!”等表扬的话,确实有可能使孩子觉得自己各方面已经做的不…  相似文献   

11.
胡明 《宁夏教育》2005,(7):103-104
情境描述课堂上,某教师提问,一个学生回答错了,某教师说:“你错了!”紧接着又去喊另外的学生,其中有一位学生回答对了,某教师说:“你真聪明!大家一起表扬他!”然后就“鼓动”全班学生(包括刚刚回答错了的几位学生)对着那位回答对了的学生,边拍掌边竖起大拇指喊:“棒、棒、你真捧……”这样的表扬一节课出现了十几次。  相似文献   

12.
从报上读到一位女学生批评班主任的文章,说在她的班主任身上目前发生了“怪现象”:她突然一反常态,对学生由全盘否定变成全盘夸奖。她总对学生说:“你极有天赋!”“你非常聪明!”刚开始,大家还美滋滋的,尝到“快乐教育”的滋味!可慢慢地就觉得不对劲儿了——她对每个人都这样评价。无论谁学习上遇到困难,她都会大而化之地肯定:“你一定能成功!”“你是最棒的!”时间长了,同学们弄不清自己的真实情况,渐渐在班主任的表扬中迷失……“她的表扬太廉价了,没有原则,就显得虚伪。”  相似文献   

13.
表扬与批评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赏识,所以很多教师不管学生说得对不对,一味表扬鼓励,而且整齐划一。“棒,棒,棒!你真棒!”成了实验区最流行的课堂评价语言。教师在课堂坚持正面引导,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这是对的。但是这种表扬泛滥了就不是好事了。我曾经对一堂小学语文课作过统计,老师在这堂课上表扬了学生二十几次,全班学生一起说的“棒,棒,棒,你真棒!”就重复了十多次。学生回答一次,就在他的脸上贴一个笑脸或者其他的卡片,课还没上完,学生都已经变成大花脸了。当这种廉价的表扬成为一种模式,成为一种摆设之后,对学生到底还有多少帮助呢?这…  相似文献   

14.
一、评价的次数要适量 [案例]频繁的掌声 一次听课,执教老师说:“下面请小朋友读读书,看谁读得好!”学生纷纷站起来读书,老师不停地说:“你真棒!”“我们来鼓励一下!”小朋友机械地拍拍手,齐声喊道:“棒!棒!你真棒!”一节课下来,这样的“掌声”、“喊声”不绝于耳. 一节课短短的四十分钟用于这种无效评价的时间有多少?有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以口头评价为主,且常用“你真聪明”表扬学生,认为这简单易行,容易“感动”学生.殊不知,教师专用口头语言评价次数愈多,对知识进程的影响就愈大,学生的单调乏味感就愈强.  相似文献   

15.
鲁班教子     
鲁班的儿子游手好闲,既不爱读书,也不肯干活,整天浪费时间。一天,鲁班把儿子拉到身边,取出一根长长的木棒,对儿子说:“你量一量,它有多长!”儿子量完以后,答道:“不多不少,正好八尺。”鲁班说:“孩子,人的一生,跟这根木棒一样,要说寿命,也不过八十左右。”说着,他抡起斧子,“啪”的一下,将木棒砍去四之分一:“孩子,人生的前二十年,是一个人的成长期,一般还不能为社会造福,应该把它去掉!”接着,他又举起斧子,“啪”的一下,在木棒的另一头,又砍去了同样的一段,说道:“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是一个人的衰老期,往往力不从心,也应该减掉!”“这样,…  相似文献   

16.
《学前教育》2006,(2):37-37
美术课上小语带来了一盒崭新的水彩笔,恰好同桌的挺挺忘了带,希望能借来一用。看到此情景,我温和地对小语说:“同伴之间应该互相帮助,愿意分享的磁子才是最棒的!”不知道是慑于教师的“威严”,还是我的“语重心长“感染了她,小语嘀咕了一句:“他总是这样。”然后很快就把水彩笔借给了挺挺;我表扬了小语,井教育其他孩子向她学习。  相似文献   

17.
灭蚊大行动     
李晨晨 《新作文》2013,(11):11-11
“啪!啪!啪!杀死一只,又杀死一只!”这声音究竟是从哪里传来的呢?哦,原来是我们家正在灭蚊子,灭蚊记便是这样展开的。  相似文献   

18.
“今天孩子一回到家就兴奋地告诉我,妈妈,今天 老师亲手摸了我的头,还表扬了我!”一位小学生的 妈妈激动地向我传递她儿子的快乐。 “老师亲手摸了摸孩子的头”,就让孩子和家长如 此激动。难道老师的举手之劳真有这样大的魅力?近 日,我从殷雪梅老师生前平凡而美丽的事迹中读懂 了“亲手”的含义:  相似文献   

19.
教室里,一位青年教师的公开课正在进行。老师的脸上充满着甜甜的笑容,学生只要回答对了问题,她都热情洋溢地表扬:“啊,真聪明!”“你太伟大了!”“你真是棒极了!”“怎么这样能干,真是个好孩子!”……据统计,这堂课教师共用到类似的表扬达38次之多。面对这一司空见惯的情景,有不少人都认为这样的表扬很正常乃至很必要,但是当很多  相似文献   

20.
孙若师话题目录一~呼~~~~~一月卜..~~~一一一一一一一__一__一( k表扬孩子也有学问“妈妈r,不要在人多的时候表扬我啊!”和表扬孩子的必要性、科学性、艺术性表扬怎么不灵了?@本刊编辑部 @张纯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