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芳 《天津教育》2022,(18):70-72
<正>幼儿现阶段主要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认知主要以幼儿自身实际行动获得的主观经验为主,认知事物时需要借助物体的表象。音乐律动主要是肢体动作与音乐的结合,但这一阶段的幼儿很多时候并不能想到能符合音乐特点的动作,教师利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在模仿的基础上创编肢体动作,促进音乐律动游戏化进程,可以有效提升幼儿园音乐律动活动的效用。一、律动活动含义肢体动作与音乐的完美融合,能促进幼儿对律动音乐节奏、旋律、节拍等音乐元素的认知,  相似文献   

2.
林明燕 《天津教育》2020,(5):147-148
喜欢音乐、喜欢运动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我们常常看到,当幼儿听音乐时,会自然而然地摇头晃脑、手舞足蹈,身体自然地随节奏晃动,而且许多音乐活动的表现与展现都最终落实在幼儿的身体动作上。这正与达尔克洛兹创立的"体态律动"教学法相符合。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必须从身心两方面同时入手,让幼儿不仅能学习用听觉去感觉音乐,同时,学习用整个肌肉和心灵去感受节奏疏密、旋律起伏、音乐情绪变化。只有身心两方面都真正投入音乐进行中去,内心对音乐的感受、理解才可能是精确、生动的。我园立足音乐教学,开展体态律动节奏活动、创造性律动活动、集体舞活动,使体态律动成为幼儿体验音乐、体验情感,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浅谈律动     
律动具有游戏性和表演性,是孩子们所喜爱的一种活动,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有重要作用。首先,它可以增强孩子的节奏感,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和表演能力。一般来说,律动的节奏都很鲜明,孩子经过训练,能按照老师弹琴的节奏来完成基本动作。在律动活动中,孩子们的节奏感会明显地得到锻炼和提高。律动的内容都是由儿童舞蹈的基本动作构成的。孩子们做律动时,往往把自己置身于动作的情境中,尤其是做那些模仿性的动作,他们的表情作常丰富,而且模仿得十分逼真。如幼儿做打枪的律动时,老师只要求做动作,可孩子们不仅有动作,而且还发出打枪的声音,做出打枪的表情。由此可见,律动能使幼  相似文献   

4.
“律动”又叫“听音动作”。“律”是音律,“动”是活动,律动是在“音乐语言”的指挥下所作的有规律的活动,即以音乐代表语言,指令幼儿活动。如起立,坐下,集中,散开,开始,结束,走各种步伐等,都可以用音乐来“发号施令”。还可以用音乐让幼儿“模仿”一些简单的动作,如打鼓、敲锣、吹喇叭、开汽车、驾飞机以及学马跑、鸟飞、鱼游、兔跳等等。这种在优美音乐伴奏下的活动,幼儿是十分喜爱的。律动可以培养和提高幼儿音乐欣赏和舞蹈活动的能力,是向幼儿进行美育的有效手段。幼儿园的  相似文献   

5.
第一首律动,是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去接触身体的一些部位,动作从上往下,由轻到重。教的时候,可以先让幼儿拍头、拍肩、拍腿、拍手,然后再问他们拍头和拍肩应该哪个轻一点,哪个重一点;拍肩和拍腿又应该哪个轻哪个重,最后告诉小朋友一起拍手时声音是最响的。要求幼儿一小节拍一下。这首律动不仅可以训练幼儿的音乐节奏感,还可以发展幼儿的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的韵律活动,通常称为律动,它常常作为组织教学的手段用在一节课的开头。小朋友跟着老师的琴声做事先学会的动作,这起了调节幼儿情绪的作用。在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四章“幼儿园的教育”时,我们重新剖析了这一多年沿袭的传统的律动方法,认为这种千篇一律的动作和几乎接近训导的模式,对幼儿个性的发  相似文献   

7.
幼儿律动是幼儿园艺术活动中的一个部分,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从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详细阐述了提高幼儿参与律动活动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照亮别人     
“盲人提灯笼”本是一则笑话,指一个人做事没用大脑想,尽是做些多此一举的事。最近我从朋友那儿得到新诠释。 这位朋友是这么说的: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 那盲人满心欢喜地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  相似文献   

9.
<正>施雨彤、罗琦凯、陆荣镇三人都是学校科创社团的成员,经常一起制作科创作品。一天,施雨彤看到一位盲人拄着拐杖走路,被路旁的障碍物绊倒了,但因为天太黑,路人没有注意到有盲人需要帮助。施雨彤看到这一幕,心情很难受,很想帮助盲人,于是她和罗琦凯、陆荣镇商量后决定设计一款可以在盲人摔倒时发出提示音,告诉路人这里有人需要帮助,也可以提醒路人注意避让盲人的智能导盲拐杖。  相似文献   

10.
正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韵律活动是指随音乐而进行的各种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包括舞蹈、律动和其他节奏活动。其中律动是幼儿园韵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音乐活动。通过律动,幼儿能获得直观经验,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提高对音色的辨别能力,增加节奏感,促进身体的协调性,扩展幼儿的想象范围,让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幼儿教师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进行律动教学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呢?教师要了解律动是旋律与动作有机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韵律活动是指随音乐而进行的各种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包括舞蹈、律动和其他节奏活动。其中律动是幼儿园韵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音乐活动。通过律动,幼儿能获得直观经验,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提高对音色的辨别能力,增加节奏感,促进身体的协调性,扩展幼儿的想象范围,让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  相似文献   

12.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而律动教学则是舞蹈教育的基础。本文从律动教学的概念入手,对舞蹈教育中律动教学的启蒙作用进行了分析,然后给出了幼儿舞蹈教育中律动教学的方法,教师可以在舞蹈教育中让幼儿随着音乐律动,注重幼儿创造力和节奏感的培养,并合理进行幼儿律动舞蹈的编排,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幼儿的舞蹈素养。  相似文献   

13.
韵律活动(简称律动)的教育功能甚多,在实践中,我的体会是:1.律动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手段之一在韵律活动中,我们首先引导幼儿静静地听音乐,感受音乐的节拍、节奏、强弱及其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和渲染的气氛,而不是要求幼儿去演唱、演奏这些音乐。在幼儿听懂音乐之后,我们让幼儿合着音乐的节拍,做一些拍手、拍腿、拍肩或模拟日常生活、劳动的动作,逐  相似文献   

14.
陈秋英 《快乐阅读》2013,(27):23-24
创造性律动是指让幼儿在音乐的感染下,身体随着旋律的起伏自由地富于个性和创造性地做出符合音乐性质、结构与节奏的身体动作的一项活动,也是我园主课题研究中的一项核心研究内容。在创造性律动活动的开展中,我们重视的是如何引导幼儿进行大胆想象、自主创编。笔者在开展创造性律动教学时,主张创造应该建立在快乐有趣的基础上,才能激发幼儿创造的热情,感受创造乐趣。因此从幼儿立场出发,营造愉悦的氛围、创设美妙的情境、开展有效的评价,在教学中引导幼儿开展快乐的创造活动,积极探索进行动作创编,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策略一】闲情逸趣策略解读:幼儿动作的创编不是一  相似文献   

15.
王琰 《教师》2014,(4):44-44
律动教学以其特殊魅力填补了传统音乐教育的单一模式的缺憾,动静结合地激发了幼儿的主动性;体态律动活动能够让幼儿沉浸在一种快乐和良好的气氛之中。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和专家访谈法,研究律动教学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6.
美术活动是幼儿教育重要组成部分,能表现幼儿的思想、情感、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能使幼儿感受和理解真、善、美,引起幼儿的情感律动,给幼儿以美的享受,陶冶情操。那么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其美术活动能力呢?我认为:  相似文献   

17.
向孩子学习     
有一件事虽然已经过去多年了,但记忆犹新。那天的音乐活动是复习歌曲《小娃娃跌倒了》,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我让幼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在为第三乐句“我快快地跑过去,抱起小娃娃”配器时,我问幼儿:“这一句用什么乐器比较好?”幼儿说:“沙球。”我问为什么,幼儿说:“沙球的‘沙沙’声像走路声。”我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则故事:有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只明亮的灯笼。人们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呢?"盲人说:"我提着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同时别人也容易看到我,不会撞到我,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  相似文献   

19.
帮助别人也是在帮助自己 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盏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呢?"那个盲人满心欢喜地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给自己照路,而是为别人提供光明,帮助别人.我手里提上灯笼,别人也容易看到我,不会撞到我身上,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  相似文献   

20.
照亮别人     
“盲人提灯笼”本是一则笑话,指一个人做事没用大脑想,尽是做些多此一举的事。最近我从朋友那儿得到新诠释。这位朋友是这么说的: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