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试论编辑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凌 《现代传播》2006,4(4):82-85
作为出版文化信息传播的“望者”和“把关人”的编辑,在出版文化发展及职业实践中,自然也以“发现”作为出版文化创新的手段,而且编辑每天都在变动的文化信息中进行创造性劳动。怎样从纷繁的文化信息中发现有出版价值(包括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的选题、作品或有创造力的作者人才,把最有影响力的出版物奉献给受众,这需要编辑具有较强的发现眼力,具有较深的文化洞察力。本文论述了编辑发现的概念、内涵,以及编辑发现在出版实践中的体现,对编辑发现问题作了一定意义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编辑心语关于出版说明的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针对图书的编辑,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叫“编辑含量”。以笔者的理解,其实质就是图书编辑在编辑图书的过程中,所投入的创造性的劳动。编辑含量高的图书,必须是倾注了较多的创造性的劳动,使其图书更容易被读者接受。这就是说,好的图书编辑不仅应该在审稿、校对等一般的编辑过程中主动积极地工作,更应在编辑出版说明、装帧设计、市场调研、宣传促销等比较复杂的编辑劳动中体现出更大的主动性、创造性。可以说,提高编辑含量,是图书出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图书编辑提出的更高的需求。在此,拟专门探讨编辑如何在编辑过程中编写出版说明。为…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指出:“出版工作是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又是艰苦的创造性劳动。”编辑工作作为出版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自然更是这样一种性质的创造性劳动。《决定》的这一判断,是对编辑工作劳动性质的科学概括,也是对轻视和曲解编辑工作的种种错误看法的否定。但是,究竟怎么理解编辑工作的创造性,人们仍有不同的看法,即使是编辑界内部,也并没有一致的认识。因此进一步阐发和论证这个判断,深入开展对这一判断的讨论,对发展编辑事业,  相似文献   

4.
“一字之师”:编辑应当追求的美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40年来最权威的编辑业务教科书”——《编辑人的世界》如是说:“编辑在手稿上画下第一个修改符号之前,作者和编辑就已展开创造性的合作过程。作者的责任是尽最大努力写出一本最好的书,编辑的责任是帮助作者达到这个目标。”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对出版工作如此定性:“社会主义的出版工作,是出版者和译著者共同的工作,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在论及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时,学界一直保持着“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这一“口径”,一般不越“雷池”。  相似文献   

5.
在一部图书从创作到出版的过程中,作者和编辑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没有作者的创造性劳动和高度负责的态度,图书无从谈起;而没有编辑对书稿的加工处理,书稿也难以成为合格的出版物。“文责自负”和“编辑把关”是确定作者和编辑在图书生产过程中职责和权利的两条基本原...  相似文献   

6.
网络出版的多媒体编辑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各种网上数字媒体的制作技术快速更新和相关编辑软件不断升级,交互式多媒体应用界面日益完善,多媒体网络出版物的质量和效果也在提高。应该说,网络出版的多媒体编辑技术是最富创造性、最具魅力的编辑技术。对网络出版的多媒体编辑技术全面地认识和有效地应用,是网络出版工作和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一网打尽”的技术基础1技术基础网络出版物信息量大,发行快速,动态更新,表现力强,是未来出版的方向。目前Web出版和Email出版中都可以展示多媒体信息。总体而言,网络出版的多媒体编辑技术的基础是相对成熟的、快速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编辑加工在出版流程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加工是出版流程中的一个环节。近年来,编辑界同仁对这一环节的作用、内容、原则等问题,进行了很全面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具有启发性的见解,很有意义。然而,探讨中也有一些过高估计编辑加工工作的看法,如有人提出“编辑加工是出版物最关键的一道工序,是出版工艺流程的一个中心环节,一个刊物质量的好坏常常是在编辑加工能力上反映出来”;也有人认为“编辑的创造性劳动集中、具体地表现在对于文稿的加工整理  相似文献   

8.
期刊形成过程事实上就是编辑工作者创造性价值的体现过程,编辑工作者通过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价值,推动期刊各项工作的顺利发展,形成质量高、价值高且有特色的期刊。期刊是大众媒体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广大读者的精神产品,其生存与长期发展离不开编辑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编辑是期刊出版的核心环节,说明编辑工作者主体实践活动在期刊出版中的重要性,因此从这个角度分析,期刊编辑工作者是否具备创造性精神,是否能够发挥其创造性价值,是期刊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期刊编辑工作者创造性劳动是其在期刊编辑中预见性及创建性  相似文献   

9.
拿出选题,容易;拿出好选题,不容易!这里边凝聚了编辑的创造性劳动,编辑也是一个创作者。一本成品图书,它的出版就像母亲“十月怀怡”终于分娩一样,那种喜悦自不必说。因此由编辑去宣传自己策划的书,就像介绍自己“孩子”的孕育、成长过程一样,充满激情,也最具有说服力。图书出版后,编辑是最有资格对其进行评价的了,他(她)一般能相对客观公正地看待作品,在这里,编辑担当的角色是评判者。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现代出版中编辑的“逸位”对出版的影响,其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编辑的“逸位”,重新明确了编辑在出版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第二,编辑的“逸位”,要求编辑须树立“出版全流程”的理念,其主体意识更强化了.第三,编辑的“逸位”对编辑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编辑从“传统型”走向“现代型”.  相似文献   

11.
在讨论编辑工作的创造性之前。似乎有必要明确如下两种情况: 一、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中心环节”,是实现出版计划、提高图书质量的“重要关键”。如果我们把出版物比喻为合唱队,那么,编辑的作用犹如乐队的指挥。既然是指挥,他就要领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天才地发挥他指挥乐队的功能,从而达到振奋人心、余音绕梁的艺术效果。二、从科学学的角发看,任何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和理论著述,都不是藏之箧底充当蠹鱼和老鼠的食品,都希望得到社会的公认,成为社会的精神财富。而要社会公认,就首先要出版发表。编辑对科学研究新成  相似文献   

12.
刘英 《中国编辑》2011,(3):30-33
出版社紧跟或者针对各种社会热点问题而进行图书产品开发和宣传活动可称之为热点出版。在热点出版中,编辑主体的创造性作用十分重要。编辑主体的创造性作用主要体现在预测、发现、发散、挖潜与"预热"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论科学编辑的“再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科学编辑的“再创作”熊家国武汉科学编辑作为一种职业,早已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甚至称誉很高[1]。但对编辑活动的社会创造性的认识,就不那么简单了。从作者原稿到完美的出版用稿这一过程中,以编辑的“再创作”为例,即使编辑界的认识也不很一致。这是对某种合理...  相似文献   

14.
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伟大的编辑家.孔子在《论语》中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老彭.”“述而不作”是孔子的编辑实践原则,他删《诗》、作《春秋》,就在这种“述而不作”中蕴含巨大的力量.孔子的编辑工作给后人两个启示:第一,编辑工作的价值并不低于“原创”,编辑工作有其自身的创造性.第二,编辑工作的价值与编者的价值追求成正比.后世的编辑工作,就其影响而言,固然无法望孔子编审“六经”之项背,然而优秀的编辑,莫不是能体会理解“述”的价值和意义,并在编辑工作中寄寓价值追求、以补时弊,以这种方式影响和推动社会的发展.《思考中医》的出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15.
选题反映一个出版社的出版方针、任务,影响出版社的声誉和它存在的价值。如果把编辑加工、装帧设计、印制发行比做“硬件”,那么选题则是“软件”。这软件则具有可塑性、开拓性和创造性。选题的质量是图书质量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6.
现代编辑的创新之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琰 《现代出版》2002,(3):16-17
出版社要发展,核心在于人才。出版社要创品牌、创效益,必须有一大批优秀的图书。而优秀的图书就是依靠优秀的编辑策划出版的。出版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所需要的编辑是在出版理念上不断创新,能够跟踪社会文化思潮变迁和把握读者阅读兴趣变化的出版专业人才。在一定意义上,编辑的思想观念、业务素质和能力能否不断发展、创新,直接关系到出版社的兴衰存亡。“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它的理论提出者、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彼特认为:“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生产函数。这种新生产函数中生产要素的量并没有改变,而是仅仅改变函数的形式。就是…  相似文献   

17.
日本出版人提出“编辑力”的概念,认为成熟的编辑应该是具有“完整人格”和非凡能力的人;不具备“编辑力”很难做好编辑工作.从中国近现代出版人的出版理念和实践中,可以提炼出有意义的、体现“编辑力”的精神.这种出版精神,对于编辑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翻译出版学视域下,翻译是出版传播的一个重要环节,译者不仅需要关注翻译质量,还要考虑传播效果,翻译功能不限于传统译学中的翻译范畴,译者角色有待重新界定。文章通过总结湘军出版“走出去”成功案例,分析译者在翻译出版过程中的五种角色:选题阶段翻译出版主体的参与者、翻译阶段译作质量的把关者、编辑阶段出版团队的协调者、发行阶段译作传播的推介者、接收阶段译语受众的沟通者。译者角色的重新定位有助于译者更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提高翻译出版团队的运作效率,推动中华文化高质量“走出去”、高效率“走进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编辑学界认为“编辑与出版并无必然联系”的人已见减少,同意编辑活动是出版业或传播业中的一种专业活动的学者日渐增多。不过,何谓出版这早已存在的分歧,却又在京、沪两地的刊物上公开争论起来。编辑概念与出版概念或许将长期困扰中国学术界,尚难说这是幸抑或不幸。笔者曾数次撰文谈编辑概念,此文则谈出版概念。 日常用语中的“出版”含义并非科学概念 日常用语中出版一词的含义,经常是指书籍的印刷制作。比如,出版社中设立的“出版部”或“出版科”,其职责就是管理文稿在编好以后所需印刷制作方面的工作。再如,一些名称是“出版学校”,实际上只有印刷专业或者再加校对专业。然而,现在所有的印刷机构还是称其为“印刷厂”,不称其为“出版厂”。再进一步看,最近十来年的各地以出版命名的科研机构如“出版研究所”等,其研究对象并不限于印刷,更注意编辑和发行,最近十多年各省市新编的《出版志》,其内容并不限于印刷,同时还包括编辑和发行等。因此读者不难发现,上面所说“出版部”、“出版科”、“出版学校”中“出版”一词的含义,与“出版研究所”、《出版志》中“出版”一词的含义,两者并不一致,甚至是差别相当大。前者仅指书籍的印刷制作,后者则包括编辑、印刷、发行三方面。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编辑工作?我们可以从工具书中找到种种解释和界说。例如,编辑工作是“收集材料,整理成书”(《辞源》);是“新闻出版机构从事组织、审读、编选、加工、整理稿件等工作”(《辞海》),是“加工作者的作品以供发表的过程”(《苏联百科全书词典》)是按照一定的计划,“以作品原稿为工作对象,进行创造性的整理编排,使之形成出版物的形态”(日本《出版事典》);等等。只看这些解释和界说,对什么是编辑工作,恐怕仍然不得要领。我们还需要作具体深入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全面地把握编辑工作的性质和特征。一、编辑工作是人类思想文化活动的一部分 198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