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马琴 《新闻前哨》2013,(3):88-89
媒介融合使得受众身份发生了改变,而这主要源于受众话语权的提升,主要表现在受众的选择范围、参与程度都逐渐扩大和增强。由于网络、智能手机让受众有了更多参与的空间,给电视媒介增添了不小的压力。针对目前媒介融合的新形势,许多电视节目已改变了以往的宣教模式,增添了更多与受众接触互动的环节和内容,使得受众不仅可以和媒介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在一定程度上还成了节  相似文献   

2.
杨梦斯 《中国广播》2016,(10):93-93
公民媒介素养培养从根本上讲,需要政府、媒体和公民自身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盗梦空间》这部电影激发了许多人“猜谜”的乐趣:到底什么是“现实”?什么是“真我”?这使我想起古代希腊的哲人所说的话:我寻找过我是谁。大致30年以前,改革开放之后,深圳广州崛起。许许多多的人背负着新生活的梦想去“下海”、“追梦”。  相似文献   

4.
正自媒体时代打破了传统媒介的话语垄断格局,使传者与受者位置变得模糊,个人可以自由发表对新闻内容的理解,实现互动交流。本文分析了自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并提出规范网络媒介环境、提升公民媒介素养的措施。自媒体及其传播特征2002年,美国硅谷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Dan Gillmor)在他的文章《下一时代的新闻:"自媒体"到来》中明确提出了自媒体的概念。他认为自媒体是在网络科技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是来源于大众的"草根"新闻媒介,必然会成为未来  相似文献   

5.
刘婵君 《新闻世界》2012,(10):174-175
电影《搜索》讲述了一位刚得知自己身患淋巴癌的女白领在公车上不让座遭到曝光,被人肉搜索进而遭到网上恶意攻击,最终选择自杀的故事。这部电影提醒我们,新媒体时代,作为参与者乃至发布者的公民在参与网络事件时,仍缺乏应有的媒介素养,以致酿成网络暴力等诸多不良影响,提升公民的媒介素养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微博:提升媒介素养的新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畅 《传媒》2011,(10):53-55
目前,微博已成为一个完全由用户参与构建的自媒体,每一个用户参与建立各自的圈子,并设计媒介。据北京网络协会的《微博媒体特性及用户使用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微博用户趋于高学历化,以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为主,占63%的用户比例,职业主要为政府企事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企业员工和学生。这样的高素质用户群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媒业发展所面对局面的探讨,分析了中国媒体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呼吁媒体工作者以信用作为提升媒介竞争力的关键,以各种措施杜绝不良现象,提高中国媒体在加入WTO以后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媒介素养理论研究,从传播学领域的学者开始,逐渐向中国现代社会全面渗透。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媒介素养受到了人们的日益关注。一对于媒介素养,无论是已经发表过或出版过的一些论文或专著还是网络,都有着不同的定义和解释。但不管如何众说纷纭,也不外乎文化素养延伸说、知识与精神说、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因为其强大的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的特征,在公民社会建设中发挥着独有的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对于于新媒体在构建公民社会中的作用是正面还是负面,没有人能够下一个绝对的结论。笔者认为,决定因素是使用者——人的素养,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媒介素养。由于公民的媒介素养对于媒体及社会的重要意义,我们可以认为,在公民社会建设中,新媒体之所以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有时成为了一种阻碍,与公民媒介素养的缺失有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0.
媒介"封杀"与公民媒介素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04年1月5日广州的《足球报》刊登一篇题为《国资委阻击中国足球》的文章,称国务院国资委认为中国足球是不良资产和不良市场,要求国有企业完成与中国足球的剥离。中国足协认为该报道失实,于1月9日正式宣布:从即日起取消《足球》报对中国足协主办、承办所有比赛的采访资格。由此冲突引发的“封杀令”事件立即成为今年新闻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其实,中国足球协会并不是“封杀令”的始作俑者。去年底,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下发通知,规定分属《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3大报业集团6家报社的6名记者一年内不得旁听采访广东省三级法院的…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月5日广州的<足球报>刊登一篇题为<国资委阻击中国足球>的文章,称国务院国资委认为中国足球是不良资产和不良市场,要求国有企业完成与中国足球的剥离.中国足协认为该报道失实,于1月9日正式宣布:从即日起取消<足球>报对中国足协主办、承办所有比赛的采访资格.由此冲突引发的"封杀令"事件立即成为今年新闻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其实,中国足球协会并不是"封杀令"的始作俑者.去年底,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下发通知,规定分属<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3大报业集团6家报社的6名记者一年内不得旁听采访广东省三级法院的庭审活动.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5,(18):68-72
新闻专业素质被认为评价传媒体公信力的三大标准之一。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和传播技术的日臻完美使"业余人士"成为新闻传播的参与者,新闻专业素质的价值正遭遇挑战。然而在媒体融合时代,媒体竞争加剧,要获得公众信任,提升传媒公信力,首要任务在于做好媒体产品,为公众提供值得信任的新闻信息,这正是新闻专业素质的价值所在。因此坚守新闻专业主义价值取向、重申传媒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吸纳纳公民新闻为我所用,以张扬和提升新闻专业素质仍是媒体公信力建设的要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媒介素养的提出和发展的历程。文章认为,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人人可以发布新闻的时代,但事实的真相反而难以辨别了。看起来,民众似乎掌握着前所未有的新闻控制权,但这也意味着民众自身必须拥有把握这种控制的能力。为了辨别真相,也是为了避免被操纵,"新闻素养"就应该成为公民素养的一部分,成为全民都需掌握的必要知识。  相似文献   

14.
刘九如 《中国出版》2017,(15):34-37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普及科学知识,推动全民阅读,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要超过10%"。实现这一目标,促进全民科技素质普遍提升,需要大力推动科技出版,促进科技阅读。文章基于提升公民科技素质的现实问题,分析了我国科技出版与公民科技阅读现状,提出了加强科技出版、推动科技阅读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如何提高公民媒介素养,一直以来都是新闻传播学界的一个重点课题,尤其是微博时代来临之后,面对微博信息的杂芜,公民媒介素养的匮乏更是凸显无遗。本文试图结合对微博信息传播特征与传播模式的分析,从公民媒介素养的角度阐述我国公民媒介素养匮乏的表现,并提出初步对策。  相似文献   

16.
张敏 《青年记者》2017,(32):21-22
在以男性为主导的国际政治舞台上,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国家政治的高层.调查数据显示,上世纪50年代,担任一国元首或政府首脑的女性仅有1人,60年代有3人,70年代有7人,80年代有11人.到了21世纪,女性领导人数量显著增加.①这些女性领导人不仅在国内享有领导权威,而且在国际政治话语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蕾莎·梅通过英国大选于2016年7月13日就任英国首相,成为国际女性领导人的典型代表.她一就任即成为国际媒介的“聚焦点”,尤其受到美国媒介的关注,有学者认为,英美两国关系依托三股力量:强大的情报与军事资产、英国的欧盟成员身份以及应对中东和亚洲的一个伙伴.②在特蕾莎·梅就职期间,英国脱欧等标志性事件使她及其政府备受华盛顿邮报网的关注.特蕾莎·梅作为集性别与政治为一体的典型代表,在作为他者媒介的华盛顿邮报网的新闻报道中呈现出了怎样的媒介形象?  相似文献   

17.
媒介素养是信息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公民的媒介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公民的生存状态以至生命质量.提升公民媒介素养水平是在大众传媒商业化市场化运作的环境下,公民应对铺天盖地的信息冲击,适应媒介接受者、传播者、制造者的多重角色定位的必然要求.要明确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的含义原理,发挥大众传媒、学校在媒介素养培育方面的资源优势,利用社区、家庭等渠道,努力提升公民的媒介素养水平,以改善公民的生活状态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8.
奚晓阳 《新闻窗》2008,(2):31-32
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牢固树立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质。党中央提出用十五年时间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大略,公民的科学素质是基础。2006年2月6日,国务院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多管齐下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这方面,媒体责任重大,义不容辞。主流媒体更应积极发挥宣传教育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19.
我国媒介素养研究先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卜卫在给浙江传媒学院媒介素养研究所的专稿中提出:媒介素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增加受众的权利和行使权利的能力(民主社会的公民),促进公平表达和信息公平流动,……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个个人解放的过程,不能造成新的文化压迫。①这里的关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闻周刊》2007,(27):20-24
网络改变生活。社会发展至今日,许多我们从前难以想象的事物,就这样活生生地现身在你的面前。"公民报道者"的出现就是这样。作为一种现实存在,这个群体的出现,对媒体的传统形式提出了不可回避的挑战。他们传播消息少有制约,也缺乏媒体应有的严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