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遇到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而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动力,然而问题意识不是天生的,它是需要培养和激发。培养创新思维,应基于问题意识为前提。记得笔者上学的时候,如果有其他老师来听课,前一周老师都要事先走一遍。等正式听课时都好评如潮。现在想想老师都  相似文献   

2.
<正>所谓问题意识,目前普遍认可的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问题性的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3.
何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4.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碰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5.
在人的认识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难以解决、困惑、焦虑和探求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会驱使个体积极思维,进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所以问题意识是培养创造思维、创新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问题意识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驶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学生意识  相似文献   

7.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求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9.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怀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要形成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集中全力活跃思维,形成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心理力量。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本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问题意识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问题意识却日渐淡化.高度肯定和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过程中,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2.
叶平 《中学理科》2007,(7):41-42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产生的困惑、疑虑、好奇、怀疑而渴望探究的心理状态.新课程改革强调“问题”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希望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一方面强调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变成通过学习生成问题并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的生动课堂.问题意识是学生学习,特别是创造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在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人们积极思维,认真探究,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它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的起点,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就是在人们认识活动中经常会遇至I一些疑惑、难解的实际问题。从而产生一种困惑、怀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强化个体积极思维,并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倾向,称其为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5.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主动质疑、积极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变“被动接爱”为“主动探究”。  相似文献   

16.
徐艳 《四川教育》2001,(2):38-39
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的。问题又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创造型人才素质的核心。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问题意识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驶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他们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重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8.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问题性的心理品质就是问题意识。简略地说。学生问题意识就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思考问题的心理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使学生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自觉地形成问题意识,最终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邓美姣 《广西教育》2005,(1A):78-79
问题意识是指人在认知的过程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现代思维科学认为,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的。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20.
关于初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有多种含义,本所研究的问题专指人在认识活动中所发现的以及需要解决的矛盾或疑难。基于对问题的这种理解,所谓问题意识即指人在认识活动中,遇到需要解决但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产生一种疑惑、焦虑和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行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人所具有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包括内隐性问题意识和外显性问题意识,内隐性问题意识是指人在认识活动中,遇到需要解决的矛盾或疑难时感到疑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