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时期高校内迁概述徐国利抗战时期,我国高校为躲避战火,或免陷敌手,以保存力量,支持民族持久抗战,向内地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迁移。高校内迁是中国抗战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中国抗战的胜利,为推动内地教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迄今我们对抗战时期高校内迁的...  相似文献   

2.
国民政府抗战教育政策的形成及其决策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抗战之前和抗战期间,南京国民政府均注重教育的社会功用,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在调整抗战教育政策时,深受“攘外必先安内”、“忍让和戎”以及企望借教育“立长治久安之始基”等诸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使民族教育事业在战前和战初招致重大的损失。由此可见,任何政权若出于一党私利而轻忽民族整体利益,必将因民族利益受损而受损,而对素怀不良之心的敌邦更不可借退让的方式来与虎谋皮。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教育部为加强对全国高等学校的全面控制和培养抗战所需的大批实用科学人才,决定推行高校统一招生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这一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遇到了诸多障碍,具有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在当今的高考改革中其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抗战相持阶段到来后,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发起了“学术中国化”运动。随即,这场运动在抗战的大后方重庆得到了热烈的回响。运动的发起不但有力地推动了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大业和抗战文化事业的进展,而且也深深影响到了其后中国的学术事业,在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既坚持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党组织的独立性,同时又面对现实,把远大的理想和当前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妥善处理各阶级、党派之间的关系。中华民族最终赢得了抗战的胜利,这与党正确地处理了自己的理想、宗旨与抗战的关系密不可分,对我们当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怀化抗战文化盛极一时,抗日救亡文化团体纷纷成立,报刊突出抗日宣传,书店传播进步思想,教育事业呈现繁荣;怀化是湖南战场上继长沙抗战文化兴盛之后的一个中心;怀化抗战文化运动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仅反映了抗战形势的发展变化,也有力地推进了抗战进程,怀化抗战文化还融合了本地民族文化的诸多因子,为以后怀化文化事业的发展留下了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7.
国民政府救难机制研究——以抗战时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难降临不仅对人民的生存是一种极大的威胁,同时也是对政府应急机制的一种考验。揆诸抗战时期,面对成千上万的难民,国民政府在救济目标与原则、救济机构及救济政策上积极应对,力争将这一社会问题转化为抗战的有利因素,将难民转化为人力资源,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推动民国社会救济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等学校财力资源是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高等学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财力资源配置的方向直接影响高等学校发展的方向和水平,目前高等学校在财力资源方面的现状、配置方式、以及高等学校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等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高等学校财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高等学校在开放的市场体系条件下进行办学,必须在加强内部管理的同时,挖掘丰富的外部资源,拓宽办学渠道,构建外部支撑体系。本文从高等学校开放式办学模式出发,通过对高校事业发展的基本动力的分析,探讨了在新的形势下构建高校事业发展的外部支撑体系的必要性、可行性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切实加强党委对高校改革和事业发展的领导扬州大学农学院花长友,王云寿,胡学春近年来,高等学校党委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加强对学校改革和事业发展的领导,党委的领导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领导核心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实践充分证明,加强党委对学校改革和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