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日报》高级记者徐永辉,几十年如一日,始终把照相机对准普普通通的百姓人家,他抓取生动典型的瞬间,将其变成了历史的永恒。他为农民叶根土一家拍的4幅“全家福”照片,不仅是一部“农民新家史”,而且成了反映中国农村45年大变迁的缩影。1994年春  相似文献   

2.
1999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国大事喜事多,特别是普天同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这一年,我国新闻出版界推出了许多精品佳作。2000年6月下旬,在我参加的全国新闻作品年度最高奖——第十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会上,老新闻工作者浙江日报高级记者徐永辉写的一篇通讯《中国农家半世纪》,受到评委们的高度赞赏,一致评它为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后来,听说徐永辉去年曾经出版过一本图书《一户人家五十年》,这次获奖通讯中  相似文献   

3.
在不知道中国跟踪摄影第一人徐永辉和他的传奇故事以前,我不敢相信有人竟会执着地用整整60年的时间,将镜头对准余杭乡下的一户普通农家.而当获知徐永辉老师目前仍住在杭州,并一直用镜头跟踪、记载着余杭乔司镇农民汪阿金一家的变迁时,我由衷地觉得,余杭区档案馆有责任将这60跟踪的珍贵瞬间收入馆藏,实现其永久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4.
各位老总: 你们好!我向你们致敬,并向你们表示歉意,我因为身体毛病,不能到会听取你们的意见,很是遗憾。我最近读报,获得一点感受,写给大家,也许有参考价值。 今年我国新闻摄影界出了一条过去从未有过的大新闻,老总们可能都已经知道,这就是春节晚会上中央电视台把浙江日报摄影记者徐永辉及其关于浙江农民叶根土家40多年的生活变化的跟踪报道推到电视屏幕的前面,对亿万电视观众作了介绍。从此之后,徐  相似文献   

5.
199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浙江日报社摄影记者徐永辉拍摄的反映农民叶根土一家前后四十年变化的四幅巨照,震撼了广大观众的心,也引起了同行们的深思和探索,效仿者络绎不绝,在全国掀起了一阵系列摄影报道的巨浪.“系列”在报纸、  相似文献   

6.
人物名片:徐永辉,1930年生,上海市人。中共党员。毕业于杭州新闻干部学校。浙江日报高级记者。浙江省政协第五、六届委员,省文联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分会名誉主席,浙江省新闻摄影学会会长。  相似文献   

7.
题前语:新闻界权威人士曾评价说,对一户农家跟踪摄影50年,以一家变迁反映社会发展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新闻摄影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创造这项记录的高级记者徐永辉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前夕作回访时,这家农户感慨地说: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将临之际,我满怀喜悦,赶到浙江省嘉兴市民丰造纸厂,采访一名优秀青年工人、新党员叶胜忠和他的父母。  相似文献   

8.
正为雇农叶根土一家拍"全家福"1950年初的一天,在浙江省嘉兴县七星乡二村村口一间狭小、低矮的屋子前,徐永辉为雇农叶根土一家拍了一张"全家福"。后右一为叶根土,37岁;后左一为叶根土妻子高阿二,26岁;前左为大女儿叶桂凤,7岁;前右为大儿子叶兴富,5岁;怀抱者为次子叶兴友,1岁。徐永辉那时刚进浙江日报当摄影记者。这是他第一次下乡采访,也是拍摄的第一张照片。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个秋高气爽、金风拂面的日子。浙江省黄岩市焦坑乡凉棚岭村村民叶兴友家,突然来了一位客人。兴友和妻子冬青仔细一看,马上认出这是《浙江日报》的高级记者徐永辉,就亲热地喊起了“叔叔,  相似文献   

10.
一、专题摄影知识性 画报专题摄影有自己独特的形式,多年的实践给摄影下了这样的定义:用照片写成的章,用照片写成的诗,用照片写成的散,用照片描绘生活的故事,用艺术体裁展现主题思想,反映历史、人、地理、环境等各种化氛围。使读通过照片吸收更多知识。如1999年第三期《山西画报》用历史和现代照片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本期月赛照片主要出自基层摄影爱好者之手,来自生活、贴近生活,题材虽小,却反映出许多大事。江苏东海县陈林、穆道俊两位同志拍摄的《走向世界的农民工程队》获这一期月赛一等奖。作者从东海县农民工程队飘洋过海,到国外承包工程这件事例入手,反映出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新一代中国农民的风采,昔日闭守田园,今朝走向世界。照片新闻性很强,报道角度新颖,取景、用光比较得当,画面有立体效果。分别由舟山日报社虞岸  相似文献   

12.
他,二十多岁,匀称的个头,结实的身材,两道乌黑的剑眉下闪动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他就是山西省长治市农行信用合作科干事郭世虎。他虽然从事业余摄影报道时间不长,但他拍摄的图片先后在《山西日报》、《山西农民报》等10多家报刊发表了80多幅。郭世虎是1980年參加农行工作的,入行不久,他就被农业金融战线层出不穷的好人好事深深地吸引了,诚挚地爱上了自己的岗位。用什么来反映农金生活新貌呢?他产生过当记者的念头。做过当作家的美梦。冷静下来一想,又觉得都不可能。最后他选中新闻摄影。这对一个刚参加工作,对摄影“一  相似文献   

13.
走进赵艳志的宿舍,除那一摞摞反映基层官兵训练、生活、工作的图片外,最惹眼的要数书柜里的奖杯、获奖证书和两枚沉甸甸的二等功奖章。有人说获奖是一次偶然的灵感和机遇。对赵艳志这位刚刚步入而立之年,身着上尉警服的东北汉子来说,灵感与机遇的把握,缘于他对生活犀利的观察与细心的思考,缘于他对军事摄影事业的热爱与忘我的工作热情,缘于他长期积淀的文化底蕴与思想内涵。在从事摄影工作9年多的时间里,他拍摄的2000余幅新闻摄影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社《、人民画报》、《中国日报》《、中国…  相似文献   

14.
上推十年,如果新闻摄影学会召开新闻摄影研讨会,报名参加的总编辑恐怕很难超过10人;而现在,几十位报纸总编辑云集银川,同新闻摄影工作者一起研讨新闻摄影问题。这件事的本身就反映了报纸总编辑观念的变化。1985年8月,当全国新闻摄影作品评委会首次把“慧眼奖”授给中国日报总编辑冯锡良时,许多报纸的总编辑对新闻摄影工作还比较生疏;如今,《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首都报纸的总编辑直接组织和指挥摄影报道,从这些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令人感奋的好照片。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报纸和一些专业报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个摄影爱好者,20多年来拍摄了数百张新闻照片,一些照片分别被《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浙江日报》等新闻单位采用。我在采访实践中体会到,要拍出一张高质量的新闻照片,必须做到“新、快、真”三个字。新,就是照片立意要新。这就要求摄影记者有较高的新闻敏感性,既要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又要了解当地贯彻执行情况。  相似文献   

16.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浙江省江山县,据不完全统计,农民手里有各式照相机200多架,仅有1万多人口的石门公社就有15架照相机。一向只是捏锄头柄的农民,如今有钱购置照相机,也按“快门”照相了。《江山报》从去年元月复刊以来,积极和农民摄影通讯员建立联系,组织记者对他们进行帮带,这些农民用自己的照相机,为《江山报》拍摄了不少格调清新朴实、乡土气息浓郁的新闻照片和艺术照片。据统计,一年多时间,  相似文献   

17.
《军事记者》2013,(4):F0002-F0002,I0001
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评选结果不久前在荷兰揭晓,瑞典摄影师保罗·汉森拍摄的《加沙的葬礼》获得年度照片和突发新闻类单幅一等奖。中国摄影师郑晓群(《温州日报》)、储永志(《浙江日报》)分别获得自然类、体育类二等奖,傅拥军(《都市快报》)、  相似文献   

18.
这篇访问记发表在1985年8月7日的《北京晚报》上。这是一篇优秀的人物专访,本文只作简评,以飨读者。先看原文:将军相的照片——访国防部长张爱萍侯秀芬石肖岩人们都知道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兴趣广泛。从战争年代起,他就不仅是一位叱咤风云的指挥官,而且还身持照像机,拍摄一幅幅具有历史意义的珍贵照片。我们呈献给读者的这一幅照片,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张爱萍将军拍摄的。“八一”节到了,张爱萍将军刚刚到国外访问归来,我们如约来到他家,有幸亲耳聆听了他讲述的有关这些照片的故事。那是去年六月,张爱萍应邀出访美国。按礼节…  相似文献   

19.
早从报纸上获悉,《驻马店报》记者、美影科副科长吴忠富,荣获“1991年中国抗洪救灾优秀摄影工作者”称号。最近,到驻马店采记,我慕名来到他家。在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小书房里,他热情地接待了我。我多么渴望作为全国40名抗洪救灾优秀摄影工作者之一的他,唠一唠在北京召开的表彰会上,受到李瑞环、田纪云、杨白冰等国家党、政军领导人接见的动人场面啊!可他除了热情地倒茶、递烟之外,总是付以憨厚的微笑。在缕缕的茶雾中,我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了他的人生追求……忠富的故乡位于淮河北岸的正阳县。农耕、牧归,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一幕幕,使他深深理解农民,理解农村。于是,他心里便埋下了  相似文献   

20.
一、突发新闻在新闻摄影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外新闻照片给人们脑子里打下烙印,使人过目不忘的是哪类照片呢?是突发事件新闻照片。1988年《世界新闻摄影展览》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展出引起轰动,观众挤倒了展板,最吸引人的是那些突发事件新闻照片。如《浅沼遇刺》、《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在我国的新闻摄影史上也产生过一大批优秀的突发事件新闻照片。如《日军轰炸上海南站》、《洪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