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倩 《大观周刊》2011,(33):17-18
《京华烟云》是一部借助英语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巨著。在小说中,作者将中国京剧腔调中老北京式的“大碗茶”、“四合院”搬到了西方的各个角落,并为其融入了西方钢琴曲中的“咖啡厅”与“哥特式建筑”,以此向西方世界展示了中国社会的文化、历史传统、社会风俗、哲学甚至是人性。所以,在写作时,作者对于中国文化做了翻译所必须的转换,而在将其重新译为汉语时对这些转换要做相应的还原。本文通过张振玉的汉译本并结合白靖宇的《文化与翻译》对《京华烟云》中“文化还原”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3.
禹建强 《青年记者》2003,(12):12-14
2001年5月,由中国最权威的机关报《人民日报》和上市公司北大青鸟联手推出的报业新秀《京华时报》强势杀入北京报业市场。在一年之内,《京华时报》在全国报刊广告收入排名中位列16,2002年全年广告经营额达到3.5亿。《京华时报》被称为北京报业  相似文献   

4.
在全国(包括台湾、港澳地区)的档案界,许多人都知道北京有个王国华,在日本等海外档案界中也有不少人知道他.原因不仅仅是他曾担任过北京市档案局局长和北京市档案馆馆长,更主要的是对他的为人和学术成果的敬佩.最近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京华谭史录>收录了他自任北京市档案局局长和北京档案馆馆长以来的主要著述,这些著述不仅反映了他的学术成果,同时也反映了他在领导北京市档案工作时的业绩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6.
2006年的春节,在央视8频道,《武林外传》几乎是在悄无声息中开播的电视剧,第一天的收视率只有1.95%,第二天就已攀升到4.26%,超过了去年央视收视率最高的《京华烟云》同期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7.
正每年的"两会"报道都是各家报纸年度新闻报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同题材竞争的情况下如何做出独家新闻,如何与新媒体争抢受众,这是摆在所有传统媒体面前的挑战。在大数据背景下,2014年的"两会"新闻报道,《京华时报》走出了一条新闻报道数据化、可视化的新方向。其数据新闻报道全面利用大数据的威力,在数据的纵向挖掘和横向对比上都做出了很大的创新,制作了一批优秀的报道和版面,这对于大数据时代如何利用数据做好新闻报道的数据化、可视化来说可作为一个范本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8.
《麦河》是著名作家关仁山历经数年精心打造的一部史诗性的长篇小说.小说以土地流转为线索,以各具特色的人物为对象进行叙述.本文以性格特征迥然不同的人物形象为对象,对关仁山《麦河》的人物塑造进行研究.本文运用文学形象分析法对小说中主要人物进行形象分析,在此基础上阐明《麦河》的写作背景、创作意图以及当时社会背景下所赋予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对身处北京的报刊人来说.这是一个多事之冬。11月9日.绵延数月的《财经》之变.终于以胡舒立携团队离开收场。而一年前甚至更早.作为中国新闻时事报刊中第一个走市场化的都市报,《京华时报》就发生过类似的震荡。它在当时遭遇的问题,以及8年来的经营和经历,给后来者提供了参考的样板,同时它也是某种暗示或启迪  相似文献   

11.
李洪洋 《新闻实践》2012,(10):12-14
都市报是中国媒体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慢慢兴起,经历了10多年的高速发展过程。但是伴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崛起,及各种新媒体的涌现,报纸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报纸的受众正在萎缩,报纸的利润正在下滑。面对新的媒体环境,今年3月初,京华时报着眼未来,重新自我定位,寻找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李健  宋永琴 《新闻世界》2011,(6):163-164,287
大众传媒作为公众接收健康信息的主要渠道,它们有责任向公众传递健康信息和健康理念,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并有效地引导公众的健康行动。本文选取了《京华时报》和《新京报》作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2010年《京华时报》和《新京报》的健康传播现状,对北京都市报乃至我国都市报的健康传播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京华时报》魔鬼发行之关键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军波 《传媒》2003,(12):44-45
生于2001年5月28日的《京华时报》在竞争激烈的京城报业市场中以黑马之势脱颖而出,堪称业界传奇。《京华时报》发行团队——小蓝帽,在短时间内创造了北京早报发行量第一、早报零售量老大、地铁发行量冠军的业绩使《京华时报》的发行成为一种神话,小蓝帽被冠以“魔鬼发行”的美誉而声名鹊起。大树意识 《京华时报》的决策层很清楚:在市场竞争惨烈的环境下,新创办的报纸一开始就应该是一棵参天大树,而不能从一株小  相似文献   

14.
王鹏 《军事记者》2010,(3):51-52
京华时报社2009年底披露的读者调查问卷统计数据显示。在最受欢迎的版面评选中。前10名包含5个文娱版面,依次是文娱·影谈、文娱·胡同、文娱·乐谈、文娱·读书、京华茶馆。由此看来。文化娱乐类新闻报道是时下都市报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创刊前就在北京各区建立了40个发行站,招聘了2300名发行员,创刊当天在全市100多个点同时开展促销活动,实现首发30万份,很快在看似“密不透风”的北京报市站稳了脚跟;创刊前20天就签订广告订单1500万元,创刊当天就有大量有效广告,就有现金收入;一年之内,从全国报刊广告收入排名97位上升为16位;2005年在北京报业广告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实现逆市飞扬,经营收入大幅上涨。作为新创报纸,《京华时报》如何快速占领市场,打破传统竞争格局呢?  相似文献   

16.
在物质丰裕的今天,人们的消费行为从对商品的使用价值的消费更多的转变为对商品意义的消费,充斥在日常生活中的是各种各样的符号与意义,这些内容依托新的传播媒介呈现了出新的特点,并逐步培养出新的消费方式。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从今年3月底上映截止到4月中旬,票房已经突破了4亿。该影片是在公映前运用微博成功进行口碑营销的典型例子。本文以微博传播对电影票房的影响为例,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对微博上的数据进行研究,探讨了微博语境中特殊的消费形式,分析了以微博为代表的新的媒体交流方式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05,(6):35-35
当前,国内学者对于如何开展“传播学本土化”或“传播学中国化”研究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四川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中国当代传播理论体系分析》一书,对如何建构当代中国传播理论研究体系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如果没有传播效果,传播活动就失去了意义.对在特殊环境中承担艰巨任务的《晋察冀日报》尤其如此。抗日战争的大背景、边区政府管理下的制度环境、根据地受众的特点等,都使该报的传播效果表现出独特性。在特殊时期、特殊地域,针对特定群体。该报传播效果总体而言较为理想。传唱至今的“歌唱二小放牛郎”,耳熟能详的“狼牙山五壮士”,人们铭记的援华医生柯棣华……  相似文献   

19.
《新闻传播》2012,(6):1-1
通过手机客户端拍摄新闻图片,新闻现场即可“跃然纸上”;对准文如版上的《画皮Ⅱ》宣传海报按下“快门”,电影预告即刻映入眼帘;聚集报纸上苏宁易购的广告,手机将带领读者自动跳转到其官方网站,读者即刻便可完成购物……这是《京华时报》近日为读者展现的绚丽图景。  相似文献   

20.
《传媒》2004,(5):9-10
转型之惑 如今,年轻一代的报人知道<中国引进时报>的恐怕不多.即便是资深报人恐怕也会认为英雄不问出处,<京华时报>既然已经取得了今日的成就,又何必再去追问当年的惨淡经营呢?但正是<京华时报>的脱胎换骨,才更值得后来者追溯他们走过的道路.在报业改革突飞猛进的今天,我们看到的依然是"每一张幸福的报纸都有各自幸福的途径,而每一张不幸的报纸都有同样不幸的原因".<中国引进时报>曾经的困惑与无助,正是当前众多行业报仍需直面的问题.事实上,<中国引进报>的成功转型,为那些如履薄冰的媒体提供了一个建设性的样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