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60年代末70年代初,长期对抗的东西方关系进入“缓和蜜月”。这一巨大变化是由于美苏从各自的对外战略出发,需要欧洲有个缓和局面,但西德在60代末对苏联、东欧推行“新东方政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本文试就阿登纳东方政策的主要内容、目标,阿登纳时期德苏关系和哈尔斯坦主义产生的原因等作一探讨。一阿登纳任总理的联邦德国政府(1949—1963年)是美国一手扶植下建立的。阿登纳对外推行追随美国、向西方“一边倒”的政策,对苏联和东欧各国则采取完全敌对的方  相似文献   

2.
在东西德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长期以来尤其从70年代起两德经贸关系及人员交往的不断加强,为两德统一的最终实现创造了条件。80年代以后,国际局势的日益缓和及苏美英法的认可支持,为两德统一问题重新提上日程及迅速实现统一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国际背景和条件。两德在经济上的巨大差距和东德人对于西德富裕的物质生活的向往,是两德统一以东德加入西德的方式很快完成的重要原因。西德科尔政府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对东德积极发动“统一攻势”,对苏美英法尤其苏联展开“统一外交”,竭力排除各种内外障碍,为两德统一的实现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勃兰特提出的“新东方政策”,其核心是在苏美放弃德国的统一主张后,联邦德国怎样去寻求德国重新统一的现实道路。50年代中期后,苏美从其全球战略利益出发,分别调整对德政策,1955年苏联先后和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率先承认两个德国并存的事实,美国也开始奉行维持现状的政策,为此勃兰特“以接近求统一”的新东方政策出台。“新东方政策”的确立与推行对的重新统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一,实现了与苏东国家关系的正常化,密切了两个德国之间的关系,使民族不可分割的情感日益融合,并形成德意志民族必将统一的信念;第二、对美苏关系的“缓和”与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形成间接或直接地产生了推动作用,从东西方两方面为德国的重新统一创造了外部条件,第三,对1989年东欧剧变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使民主德国有剧变中风云突起,最终导致柏林培坍塌,两个德国的统一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4.
《巴黎协定》生效前德英关系史可分为1945年以前德英关系的发展-91945年以后两国关系的重构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体现了德英关系由1945年以前的互不干涉、联合、竞争、对抗、绥靖-9被绥靖到1945—1949年间英国对德的经济扶植、政治拉拢与军事排斥,再到《巴黎协定》生效前英国支持西德入盟西方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二十年代共和党执政时期的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国际经济事务中扮演了一个非常活跃、非常积极的角色,并对国际经济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赫伯特·胡佛,做为美国商业部长及著名社会活动家,对美国经济外交政策的形成和执行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胡佛在担任商业部长期间完成的两项最主要的工作是:控制原材料的价格和形成一项控制对外贷款和投资的政策。这两项工作体现了胡佛的主要经济政策及政府要积极主动与商业和金融界合作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本节介绍了英、法、意、美、日等五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20年代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对外政策。抓住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特征,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解决教学中的理论认识问题是分析本节教材的关键。一、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进入短暂的、相对稳定发展的时期。经济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暂时摆脱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破坏和战后的混乱状态,恢复和发展了生产和贸易。1925年,它们的钢、粮食和棉花产量超过了战前的水平,煤、铁的产量接近战前水平,工业总产量达到或超过战前水…  相似文献   

7.
日本专修学校特色及其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20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石油危机,日本经济结束了60年代以来的经济高速发展阶段,进入低速发展时期,在这种形势下,三木内阁于1976年5月正式通过经济审议会提出经济中期计划,即《昭和五十年代前期经济计划》。计划提出了确保经济安全和创造长期发展基础的具体政策,在客观上增加了对人才的要求的内容。当时的日本社会不仅需要各种高级技术人员,而且需要各种受过有关职业训练的适应性较强的实业人才。  相似文献   

8.
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各国进入了相对稳定的低速增长时期,同时陷入了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失衡及因此而加剧的重重矛盾之中。据此,发达国家之间在生产、科技、金融、贸易及宏观经济政策上的国际协调,被提到了空前重要的地位。国内宏观调节政策的调整与国际协调的加强,是当前资本主义缓和矛盾、维持发展的主要手段,也将是9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本文从8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状况及世界经济形势出发,就当前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与合作、矛盾与协调,作一粗略分析。 80年代的世界经济形势一、西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转向战后西方国家普遍推行的,以凯恩斯主义为基础,以刺激需求为主,推进经济增长的方针,在经过二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终于70年代中期,  相似文献   

9.
英国工党与工会之间的关系问题是英国政党政治的重要内容。自1906年工党建立以来,尽管工党与工会之间发生过多次政策上的冲突,但是互相支持始终是主流。然而,进入90年代以后,工党与工会之间却出现了分手的征兆。二者关系的这种逆转,反映了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目前,工党和工会都进入了冷静思考、调整政策、自我改造的新阶段,以期在世纪更替之际的英国政治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0.
●阶段特征“二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局面。在此期间,亚非拉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相对稳定和高速发展时期,但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相继陷入“滞胀”状态。50年代中期起,苏联和东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是不断发展的,如何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可以说是孙中山始终在思考的一个问题。他提出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发展等思想,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情研究与国情教育是互为因果关系的。国情涵义的界定及研究为国情教育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内容。国情教育也不是完全按照国情研究的成果进行教育,国情教育研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当国情教育内容与国情研究的客观实际不相符合时,国情教育就需要加以改进。国情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国情意识,而且可以提高人们对国情分析重要性、自觉性的认识,同时又可以使人们科学地认识国情。国情认识与国情教育的辩证关系,表明国情教育研究的开展必须依靠客观国情的考察,而客观国情的考察则更是要通过国情教育为民众所知。  相似文献   

13.
当人类历史的脚步迈入20世纪最后十年时,扭曲的“民族要独立”和“民族要统一”的思潮与实践竟成为当代国际关系中共处与对峙的两种现象,影响冲击着现今的国际社会,也必将影响21世纪世界民族的发展。从本质上看,上述两种思潮都是对列宁民族关系理论的歪曲,我们应采取客观态度认真分析和有效解决当今世界范围的民族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正确认识和处理新世纪的民族关系现象和问题,对实现人类社会的持久和平与发展作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每个国家都会以不同的方式提供教育并将之视为共同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就决定了各国民族教育和国家政权之间互动关系的存在是必然的。本文根据研究需要,在明晰界说“民族权利”与“国家利益”的基础上,以这两个概念为基本主线,分析了中美少数民族教育与国家政权的互动关系,并从互动过程、互动结果和互动前景等三个方面对这种互动关系进行了学理上的比较。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内涵的基础上,积极探讨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特殊性,并针对民族地区的特点,探求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杰姆逊的"国族讽寓"(national allegory)理论在中国主要有三种译法:"民族寓言"、"民族讽喻"和"民族讽寓"。其中张京媛的"民族寓言"译法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它是典型的归化翻译,体现了归化翻译的优点和缺陷。新译法"国族讽寓"也许更为合理,更能全面、辩证理解杰姆逊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I.IntroductionLanguage and culture have been mutually dependent through their history.To put itsimply,culture means the total way of life ofa people.This simple definition implies thatculture refers to the patterns of customs,traditions,social habits,values,beliefs andlanguage of a society. As culture is so inclusive,it permeates virtually every aspect ofhuman life and it conditions and determines man's character.Language is the primarymeans by which a culture transmits its beliefs,values and…  相似文献   

18.
时代变迁与民族文化传承的新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文化传承,是维护中华民族整体性,保证民族文化现代化转型和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在现阶段市场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思考民族文化的传承,才能有力地回应现实对它的挑战,保证中华民族文化更好地保持多元一体的整体。然而,如何吸纳外来文化,保持、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化传承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民族文化传承,是维护中华民族整体性,保证民族文化现代化转型和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在现阶段市场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思考民族文化的传承,才能有力地回应现实对它的挑战,保证中华民族文化更好地保持多元一体的整体。然而。如何吸纳外来文化,保持、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化传承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谭明春 《培训与研究》2007,24(3):60-61,64
民族问题是一个有着复杂因素,多层次、多结构、多侧面的系列整体。它同一个国家的历史、宗教、文化、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系统了解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民族问题复杂性的表现,对正确分析和处理西部民族地区复杂的民族问题,指导民族工作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