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学科特有的思维空间和思维方式要求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特征和历史人物作用的认识必须是客观的、多角度的,是理性地用客观的、全面的、发展的、综合的眼光去分析历史事物,在提高思维品质的基础上,真正实现借助历史来分析和理解当今社会与历史的联系,从历史经验教训中得到智慧与启示,以正确认识现实社会中具有指导  相似文献   

2.
高中历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思考和评价能力,以及促进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的发展。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学生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多变的历史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聚焦于“审辩式思维”的深度学习方法。审辩思维强调思考、推理和论证,能够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历史事件和现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本文将通过分析历史教学中的审辩思维培养策略,探讨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发展审辩思维,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历史高考题基本上杜绝了那种小切口、深分析。类似政论式的考题考查法,不过多要求学生对某一历史事件有多么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但与这一历史事件相关联的纵向的横向的历史事件却是必须了解的,而且分数的获得讲究“采点得分”。这样,引导学生梳理出历史遗留给今天的内在脉络,从单向静态认识向动态历史时空结构体系行思维渡越,把问题定位在历史三维空间的交叉点上,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法去分析、解决历史问题就尤为重要,借给学生一双慧眼,把这个世界看的真真切切,是每位教师的责任。下面通过例题分析说明如何把握历史问题的多角度,以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比较的过程就是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分析并找出异同的过程。通过比较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等,学生在剖析历史的过程中认识历史、掌握历史,同时发展了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历史复习中,注重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提升学生历史时空观素养,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置身于时代背景,多角度探究,提升历史学科能力。历史复习方法灵活多变,采用表格、时间轴等多样化的方法引导学生形成历史脉络,提高复习效率,提升其核心素养,训练历史思维。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对历史事实进行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历史感。  相似文献   

6.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智力开发,是当前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中最迫切的任务,它既是培养适应21世纪全面竞争的开拓型人才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中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环节。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很多,本文仅从比较法的运用这一角度来探讨。比较法是鉴别事物异同关系的一种思维方法,它通过对各种不同的历史事件或现象进行多角度的比较和对照,归纳其异同,分析其成因,从而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运用比较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智能。一、运用比较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记忆是…  相似文献   

7.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对历史进行叙述,并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历史解释是一种思维活动的体现,同时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然而,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虽然能理解单一的历史事件,但是相互之间的迁移和拓展则力不从心。我在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挖掘哪些看不见但是又不可缺少的知识,促使学生准确理解历史现象、认识历史规律,进而提升其历史解释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哲学和形式逻辑都研究思维,但它们是二门各自不同的学科。哲学是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思维的产生、发展与存在的联系等角度来研究思维的;它是把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作为认识的一个阶段(理性认识)联系认识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研究这些思维形式的。形式逻辑是从思维形式的结构规律等角度,以确保思维过程中的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的确定性和正确性为目标来研究思维的。由于研究的着眼点和角度不同,对概念、判断、推理这些思维形式就有两种不同的理解:哲学认识论的理解和形式逻辑  相似文献   

9.
王强 《文教资料》2014,(22):69-70
德国当代哲学家伽达默尔提出“效果历史”这个概念强调的是理解的历史性,而在理解的过程中存在两种不同的视域:文本的视域和解释者的视域,视域融合成为“效果历史”的永恒任务。平等对话乃是为了推动视域融合,视域融合乃是要达到相互理解。历史教学其实也是这样一个过程,教师要把文本及作者的“原初视域”和解释者的“当前视域”交织融合,引领学生在历史的解读和探究中,认识历史,生成观点,构成理解,提升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0.
本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角色扮演受到许多历史教师的重视.但是,他们对角色扮演与培养历史思维的内在联系缺乏系统的认识.角色扮演对培养历史思维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角色扮演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概念,便于学生把握历史文本.其次,角色扮演有助于学生重建历史事件,从而认识历史的真相.最后,角色扮演为学生阐释历史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有助于学生追寻历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时代感是一定时代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而产生的各种感觉、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总和。作者认为,在历史教学中,必须教育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原则来认识时代感;从历史与现实联系的角度来理解时代感。理解时代感必须摆脱传统历史教学模式,摆脱“左”倾主义的历史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传授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传授给学生分析、评价历史人物、事件的能力;系统化和具体化教学有利于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巩固,使认识不断的扩大、丰富、发展、深入.  相似文献   

13.
目前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和以往相比:一是改变了以往通史的编排体例,采用专题形式来构建课程体系,既强调与初中历史课程的衔接又尽量避免知识的简单重复,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之外,更多地强调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技能。二是设置了选修课,选修模块是在对众多历史内容进行反复筛选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X历史专业特色进行设置的。  相似文献   

14.
深度学习是一种注重高阶思维发展的理解性学习,具有强调知识整合、注重迁移运用、培养批判性思维等特征。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恰当的课魂确定、有效的情境创设、小微的历史细节讲述和启人深思的问题链设计来促进学生理解性学习,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及评价的高阶思维能力,全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俄国教育家乌早斯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一切”。这说明人们往往是通过比较认识事物的。比较是历史思维活动的组成部分,是归纳、概括、综合、评价等更高的思维能力的基础,属于认识、理解历史的层次。因而,强化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也是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历史命题的指导思想之一,在高考试题中屡见不鲜。那么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呢?在此结合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6.
正确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实践方法从哪里来?明确的答案是,从认识自然和社会、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中来,从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学习中来。然而思维方法与实践方法是否就是同一种方法,披此有着怎样的相互关系?为此强调在真正的意义上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不仅是理论研究的需要,更是感性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思维是人类最重要的高级心理活动,历史教学需要批判性思维,需要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认识等在质疑、思考和建构基础上进行客观评判。但是,会质疑并不等于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可能走向两个不同的方向:自我中心或公正。公正的思维要求我们一视同仁地质疑一切主张,历史教学应立足于思维公正性。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极具争议的改革,结合这一课教学内容探讨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设置问题、进行思维训练以涵养学生思维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18.
在方法论诠释学和本体论诠释学两种思维模式的观照下.“文化理解”一语具有不同的含义。从本体论诠释学的视角考察.文化理解的实质就是人这一存在者对其存在的当下把握和对其未来的筹划。对文化的理解不能用认识方法论上的正确与否评判,它具有多元性:在文化理解的历史性维度上,它表现为这种理解在内容和意义方面的多元性;在以对话方式体现的文化理解的本体论诠释学循环里,它表现为参与主体的多元性。文化理解本身是一种效果历史事件,它始终参与并影响着历史。  相似文献   

19.
李新才 《考试周刊》2010,(44):209-210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人类历史发展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这为人们进行历史比较提供了客观可能和科学依据。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许多熟视无睹却又十分重要并有价值的东西.可以更准确地掌握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特点、本质、规律与影响.也可以加深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历史情况的理解。比较法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历史教学基本的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历史概念教学,是围绕历史概念,以标志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现象为载体,通过分析前因后果、相互关系,在把握历史发展线索和史实的过程中,领会历史概念的本质,掌握历史思维方法。因此,在高三历史复习中重视历史概念教学,无论是对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还是对学生形成一定的历史思维和学科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确定核心概念、感知抽象概念、理解理论概念和把握动态概念等方面谈了自己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