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面临着社会转型发展期的社会结构性风险,由此造成的社会阶层固化引起的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排斥,增加了大学生就业难度。针对大学生就业社会排斥风险,应该采取由多主体参与的综合性治理举措,发挥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营造市场公平竞争氛围,调动大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使就业促进政策和就业能力提升相互配合,克服社会结构性风险对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排斥,提高大学生抵御就业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具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付出了超乎寻常的艰辛努力,但是他们却往往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被忽视的成分。他们就业的效率与质量的状况不仅关乎整个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着残疾人事业的正常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企业作为用工主体有相应社会责任与社会义务在政府的指导下建立配套帮扶措施,善待残疾人,积极吸纳他们就业。  相似文献   

3.
张田 《文教资料》2009,(24):187-188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其中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尤其令人堪忧.女大学生在就业中所遭受的社会排斥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文章分析了相关的理论和因素,并对解决的办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无障碍建设成为残疾人无障碍建设的重要内容。总结了信息无障碍建设在我国的实践成果和障碍,结合社会排斥理论,从制度排斥、教育排斥、观念排斥3个方面,对信息无障碍建设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我国信息无障碍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残疾人就业作为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紧密相连。残疾人大学生作为残疾人中具有竞争优势的群体,却往往在就业过程中遭遇困难甚至遭到歧视。这种社会的排斥随着就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残疾人的就业形势越加严峻。文章从社会排斥理论的角度深入分析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困境——就业歧视问题,通过就业歧视的表现阐述社会排斥残疾人大学生的原因,以期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为解决残疾人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大力发展残疾人服务机构、构建残疾人社会支持网络是促进残疾人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目前残疾人服务机构发展面临的困境,结合社会支持理论,以南京市“残疾人之家”为例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发现残疾人服务机构的建设取得以下方面的经验:政府主导,实现服务网络全覆盖;党建赋能,引领党员带头示范;社会参与,构建多样化发展格局;项目导向,提升机构“造血”能力;志愿助残,营造浓厚服务氛围。基于此,可以拓宽社会服务模式、完善政策制度体系、建设专业化人才队伍、优化机构配置资源和拓展辅助性就业项目等为路径,提升残疾人服务机构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7.
社会排斥理论是指社会弱势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以及社会障体系中受到主流社会的排挤,并且这种排挤通过社会的"再造"而累积与传递。从"游戏规则"层面和贫困生层面,社会排斥理论可以有效解释当前高校贫困生就业遇到瓶颈的深层次原因。政府应从法律、法规层面制定防止就业排斥的相关制度,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就业氛围与就业环境,建立公正的就业体系。高校贫困生应努力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本,使自己成为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具有竞争力的求职者。  相似文献   

8.
任娟 《文教资料》2009,(22):231-234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社会排斥现象愈演愈烈,其表现形式也趋于多样化,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对大学生个体的自然特征排斥、对大学生资历的排斥,以及对大学生社会资本的排斥.这一现象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因此,明确导致大学生就业社会排斥的原因,完善相关制度法规,革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大学生公平就业,可从根本上缓解并逐渐消除社会排斥现象.  相似文献   

9.
魏俊燕 《文教资料》2009,(26):216-217
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遭到社会排斥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本文从社会网络排斥、社会制度排斥和社会歧视排斥三个方面阐述大学生就业中的社会排斥的现状,并指出,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尽力消除大学生就业中的社会排斥现象,不但需要政府给予干预,政策给予适当倾斜,而且需要高校根据市场和国家经济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更需要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主动去适应市场变化,从而从多维度、多方面,以多手段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宁波市鄞州区为例,对宁波城市贫困家庭的致贫因素进行实地调查和个案研究。结果表明,疾病、失业或就业不充分以及年老是贫困家庭主要的致贫因素,而社会保障制度和就业市场的排斥则是贫困家庭致贫的制度性原因。要规范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做到应保尽保;为城市贫困人口提供福利性就业机会,加大福利性人力资本投资;坚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制定低保配套优惠政策;完善大病保险体系,解除贫困家庭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1.
目前,残疾人就业的矛盾依然突出,既有市场的原因、社会的原因、自身的原因,也有法制亟待健全的原因。所以,全社会都要关注残疾人就业,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使残疾人真正能够"平等、参与、共享",促进社会全面、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残疾人就业问题是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以人为本发展的体现,解决好残疾人就业的问题是解决残疾人所有问题的根本。针对目前残疾人普遍受教育水平低、就业质量差的现状,高等教育应该拓宽教育覆盖范围,实现教育公平性,通过以就业为导向的残疾人高等教育改革,树立残疾人自信心,提升残疾人形象,使残疾人通过就业的方式回归社会,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最终促进社会和谐和幸福中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蚁族"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它牵涉到了教育公平、户籍改革、社会流动等一系列极具争议的社会议题。"蚁族"的出现,给社会、家庭、个人都带来极大的影响。通过观察"蚁族"就业遭遇的社会排斥的表现形式,研究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基于社会排斥理论,可以从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企业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高校改革教育制度和"蚁族"自身转变就业观念四个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残疾人就业不充分,残疾人就业保障有待进一步完善。发展型社会政策能在新时期给予残疾人就业保障新的发展路径,运用发展型社会政策理念,可较好解决河南省残疾人就业保障不健全、就业模式单一等问题。可以通过健全保障制度、完善就业模式、改进投资方式、建立多元保障结构等措施,推动河南省残疾人就业保障事业发展,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5.
杨娣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7):62-65,110
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是我国残疾人就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就业政策实施的时间不长,但对促进残疾人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相关政策法律的不完善,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政策为研究对象,采取比例大小、覆盖范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三类指标,评价这一政策的强制性程度、协调性程度、公平性程度和政策实施效果,分析各地区的共性和特殊性,并由此提出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期残疾人就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立法研究、教育培训、无障碍环境建设等方面,缺乏比较新的残疾人就业率的统计数据,对残疾人就业的认识局限于怜悯与帮助,缺乏系统的认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通过社会排斥理论对残疾人教育进行分析,主要从排斥原因、排斥内容入手,试图寻找消融排斥的路径,使残疾人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使教育成为改变自身弱势的手段,以促进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日益复杂的内外环境使中国的"三农"问题更加突出,同时也使农村女性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利用2010年4月在河北省X村进行的农村调查资料对农业女性就业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立足于社会资本视角,从功能性排斥、结构性排斥和社会排斥的再生产等方面对农村女性存在就业问题的原因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9.
现代文明社会,让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回归和参与到社会中来,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特别视角。促进残疾人就业也有着特别的意义:它成为提倡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标志,成为改善残疾人民生,保障残疾人权益的重要前提和措施。本文以河南省为例,对残疾人就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现状提出了有效对策,从而促进残疾人的高效就业。  相似文献   

20.
现在,政府和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思考,怎样让残疾人在飞速发展的经济中获得相应的利益,更好地融入社会。本次的调研就对宿迁市残疾人就业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影响宿迁市残疾人就业的主要因素有残疾人的受教育程度、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培训情况、残疾人得到的康复服务、企业对残疾人的歧视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善残疾人就业的几点建议,如:完善残疾人的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增加对残疾人歧视的立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