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爱萍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4(4):72-73
一直以来家庭暴力愈演愈烈。一些家庭暴力导致离婚和人身伤害的案件日益增多 ,甚至诱发一些恶性案件 ,因此反家庭暴力能为直接受害者———妇女、儿童等相对弱势群体提供有力的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家庭暴力问题令人担忧,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国现行法律在规制家庭暴力方面存在不足。应制定专门《家庭暴力防治法》,明确《家庭暴力防治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明确家庭暴力举证的特殊要求,明确相关机构干预家庭暴力的责任,明确规定施暴者的法律责任,在立法时并对弱势群体有所倾斜。 相似文献
3.
家庭暴力既发生在农村,也发生在城市。充分认识农村和城市家庭暴力在成因、特点及其防治对策等方面的差异,对于针对城市和农村的不同情况,采取更加切合实际的措施,遏制家庭暴力,维护家庭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钱泳宏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9,(4):53-61
我国现行反家庭暴力的法律体系缺乏整体性规范,可操作性不强。2008年试点法院为保护家庭暴力受害人而核发的“人身安全保护裁定”,虽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但也给人们带来了困惑。民事保护令制度始创于美国,我国台湾地区引入并加以完善。民事保护令制度能为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较传统法律更为快捷有效的救济.并且能减少加害人再度使用暴力的可能性。我国应引入民事保护令制度,以有效保护家庭暴力受害人,促进家庭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张韩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7,(1):47-51,74
通过对著作权法领域传统的“思想/表达二分法”和独创性理论进行介绍,对前者提出质疑,并在探讨二者关系的基础之上提出著作权保护对象,同时对这一观点的合理性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张运霞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0,20(2):24-25
关于国际私法的性质、规范、渊源乃至名称和定义,国内外法学界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其歧异都与国际私法中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法律调整对象有关。本文拟用比较的方法来着重探讨国际私法与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国内民法、区际私法调整对象的相异之处,以求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及其范围。一 法学界曾有一种观点认为国际私法就是国际公法,其主要理由是两者的确在许多方面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如果深入研究下去就会发现,二者还是有明显的区别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国际私法是通过解决法律冲突问题来调整涉外民事关… 相似文献
7.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1):155-159
随着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的出台,妇女和儿童在家庭暴力中的权利保护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儿童权利公约》首次对儿童人权进行定义,各国对于家庭暴力事件中受害儿童的保护和法律规定也日趋完善。本文结合国际社会对于家庭暴力中儿童人权维护的法律实施措施,反观我国在维护家庭暴力中儿童人权的现状并给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8.
9.
田桂莹 《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4):59-61
家庭暴力是一个全球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存在有其历史、文化、经济、社会、法律、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它侵蚀着我们社会健康的肌体,必须予以铲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