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大师波洛克绘画中所流溢出的神秘感来自于画家对所处的特殊时代的感受,也折射出其幼年乖戾倔强的个人性格因素和心理变化.此外,早期其导师绘画风格中的宗教情绪、印第安原始艺术的野性以及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等因素对其作品的最终面貌和绘画创作方式的形成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对上述诸方面的探讨,有助于我们从创作心理、作品内容、形式表现和美学意味等层面上对其作品中流露的神秘意味进行深入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构图按照艺术的本质、规律,将艺术作品的基本要素组合起来,构成了特定的意义,这使得形式本身具有了“意味”。作为艺术作品的内部形式,构图是一种典型的“有意味的形式”。素描训练要考虑构图形式所具有的“意味”,主要从三个方面去体验,即形式语言表现的把握、视知觉感受的合理性和审美需要的满足。  相似文献   

3.
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理论是在形式主义日盛的情况下,对形式与内容矛盾关系的一种调解。贝尔是从形式出发来建构其理论的,其自身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矛盾。调解的结果不但使形式脱离内容,反而导致意味的消解。形式美的独立性成为“意味”消解的前提,形式因的能指性和转换性为消解性提供了可能性,主体心理图式的差异性和解读方式的多样性,则标志着“意味”消解的开始,并成为一股驱动力,进一步使消解走向高潮。消解的过程,是原有“意味”建构与解构的矛盾运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艺术作品的形式美本身也受到了损害。  相似文献   

4.
人体,是西方造型艺术中历史悠久而又颇具魅力的题材。作为一种典型的有意味的形式,人体艺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形成的造型特色,表现着不同的人性与人情内涵,其意味的丰富与多样,体现着人类对自身、对世界的审美感受、体验与理解。  相似文献   

5.
“有意味的形式“——《孤独者》细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慧 《文教资料》2006,(4):40-41
将作品的精神内涵与结构形式分解开来,研究者常常以此作为通道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然而对于作者和读者来说,作品只是一个呼之欲出的整体,通过特定的结构方式呈现出特有的张力。《孤独者》是鲁迅的精神自况,那一时代的先锋知识分子所体味的孤独、虚无和荒诞感尽显于作品中。它所采用的现代小说的叙述方式,既是对传统小说的背弃,也来源于精神表达的呼唤。内涵和形式的碰撞和遇合促成了这样一个耐人寻味、催人思考的“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6.
一、简述艺术本质 就艺术本质来说有四种观点:1.模仿说;2.理念说;3.表现说;4.形式说。模仿说即认为艺术是对自然(或现实)的模仿、再现;理念说的中心意思是在现实世界外,存在着某种支配一切的精神实体,艺术归根结底是用形象来显现那种“绝对精神”;表现说认为艺术是艺术家的情感观、心灵活动和本能欲望的表现;形式说则认为艺术的价值仅仅在于艺术作品的形式构成、  相似文献   

7.
一、简述艺术本质 就艺术本质来说有四种观点:1.模仿说;2.理念说;3.表现说;4.形式说。模仿说即认为艺术是对自然(或现实)的模仿、再现;理念说的中心意思是在现实世界外,存在着某种支配一切的精神实体,艺术归根结底是用形象来显现那种“绝对精神”;表现说认为艺术是艺术家的情感观、心灵活动和本能欲望的表现;形式说则认为艺术的价值仅仅在于艺术作品的形式构成、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文化审美意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筑是一种物质产品 ,具有实用功能 ;建筑又是一种艺术创作 ,具有审美意味。建筑作为艺术 ,是一个社会的社会结构、文化传统和观念形态的视觉外化 ,是抽象观念的具象暗示。中国古典建筑艺术是中化民族智慧、文化精神、审美心理、宗教意识的集结体 ,又是主体与客体、外形与内蕴的统一体 ,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有意味的形式”是艺术理论家贝尔的一个理论假设,但他没有解释清楚“意味”的来源。李泽厚用物质实践解释艺术形式的起源,用生活积淀来解释“意味”的产生,从而对艺术的超越性做了合理的解释。由此可以知道“有意味的形式”的形成有两条途径:一是时间的流失,让人们忘却了内容;二是人们在实践中自觉地把握了意味而创造了“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
意大利画家古图索既是一位立场鲜明的斗士,又是一位不吝于讴歌生命的伟大诗人。他平生的创作既关切现实却又不含说教,题材通俗而又不失深度。他笔下鲜活饱满的形象是他所热爱的生活与事业的对应物,完美地体现出他所遵从的价值观。本文试图阐释这种题材与风格所表现出的意味及其根源。  相似文献   

11.
隐喻性思维作为思维方式的一种,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法。隐喻性思维有其"意识性"的一面,也有其"无意识性"的一面。本文主要从认知和语言两个方面来说明它"无意识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比喻义与比喻用法有明显的区别。比喻义是多义词转义的一种,是多义词的一个义项,是词里的固定意义;比喻用法是一种修辞方式,是临时打比方,产生的意义不固定。几种通行的《现代汉语》教材“修辞”一章讲比喻辞格时,所举例子把词的比喻义当成了修辞的比喻用法,混淆了二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隐喻艺术思维的主要方法是从想象、联想出发,进而形成艺术意象,最终以象征的整体艺术形态表现出来。从而达到艺术隐喻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英语习语是经过长时间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是具有英语民族文化特征的语言形式,是英语的精华.动物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作为社会文化生活的一面镜子的动物习语必然反映了这方面的内容.英语中有许多动物习语,这些习语有其独特的成因和喻义.  相似文献   

15.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开创性的探索未知事物的高级复杂的思维.它不仅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而且能引导人们去获得知识或以前未曾发现的问题的新解释,从而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定势有多种.创造性思维应在最佳才能上寻找突破口,要善于捕捉大脑思维宇宙中的"灵感闪电".  相似文献   

16.
隐喻作为极普遍的语言现象,不仅仅是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隐喻式词汇教学擅长于词汇的语义扩展,克服了以往词汇学习的不彻底性,强调了词汇习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认知过程,对外语词汇教学的进行了有益的补充。本文简要介绍了隐喻理论及其发展,通过大量实例从基本词汇教学、挖掘词语多义和英汉词汇的隐喻文化差异三个方面,探析隐喻在英文词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sketches the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metaphorical language which enable it to subserve not only the shaping of particular discourses, but also crucial aspects of our powers of enquiry and understanding. It argues that without metaphorical creativity we cannot make adequate sense of the more complex and open‐ended aspects of our experience. This is illustrated from the way in which we deploy the closely related key environmental metaphors of ‘stewardship’ and ‘natural capital’, including the more specific ‘real option’ sub‐version of the latter idea reported on by other contributions to this Special Issue. But a condition of making such thinking operational and socially productive is the development of a genuine learning society.  相似文献   

18.
浅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途径,深入论述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品质和优化教学过程、课程观念的更新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建构主义对教学理论与实践产生了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建构主义强调个体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以及创造力的发挥是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积极建构的结果。借鉴建构主义理论,有助于营造和谐的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20.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们认识和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隐喻作为认知和语言的纽带,在词汇学习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英语词汇习得中构建隐喻思维,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它能帮助学习者在词汇学习中获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