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代人之间的“成熟差”是一个客观事实,只能靠教育来弥补。代际不对称性是教育存在的人类学依据,学校教育则产生于代际不对称性的扩大。印刷媒介对代际不对称性起到了呵护作用,但电子媒介因其自身的特性消弥了代际差距,使代际不对称性加速消逝。不对称性的消逝使学校教育的合法性和内在魅力降低,这是当代学校教育多重危机的内在根源。在电子媒介时代,学校应寻找新的合法性依据,向“学习共同体”转型。  相似文献   

2.
"童年正在消逝"是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尼尔·波兹曼在其著作《童年的消逝》中提出的核心论断。波兹曼运用媒体生态学的方法阐释"童年"是如何"发明"(产生),又是如何"消逝"的。"童年的消逝"是一种辩证的逆转运动,现代化过程中信息科技的持续影响下,"儿童/成人"二元对立的符号模式开始受到腐蚀和消解。"童年"会逐渐"消逝"的断言,不仅引发现代人们对信息时代儿童与童年的关注与反思,对当今儿童教育也是一种警示。  相似文献   

3.
方亭 《天中学刊》2006,21(1):94-96
电子技术作为媒介传播以其快速、形象、真实等特点逐步动摇并取代了文学的神圣地位。电子媒介的出现也改变了传统的文学阅读模式。电子媒介造就了文学主体性的消解、文学的语言危机、对文学本真性的质疑等。但在电子媒介时代,文学有其存在下去的理由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电子媒介的出现使儿童信息世界中的信息内容、信息建构及信息差异发生了变化。其作用原理在于电子媒介改变了儿童的信息表征、信息解读、信息互动。为此,可以从两个方面给予回应:一方面,明确并保障儿童的媒介权利,发挥儿童生命张力;另一方面,学校、家庭、社区三主体共同开展儿童媒介教育,三者合理分工形成教育合力,让儿童在真实的媒介环境中学会生存、发展自我,从而做到对电子媒介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5.
电子媒介时代,儿童文学在建构儿童理想世界,呵护童年生命,塑造并促进社会“新人类”成长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儿童文学还为成人保留一个美好的童年,而这个童年是成人可以回归的精神家园,同时,儿童文学还可以实现成人与儿童的精神对话,并且某种程度上儿童文学也是成人的抵抗的文化政治,即面对被消解了主体精神的世界,面对被工具理性而剥离了灵与肉的社会,面对被横流的物欲而泯灭了求真爱美之心的社会,成人有可能借助儿童文学来实现他对现实世界的抵制和建设的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6.
俞国平 《教育》2015,(10):76
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写作的《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中指出":在电视时代,人生有三个阶段:一端是婴儿期,另一端是老年期,中间的人可以称之为‘成人化的儿童’。"当这群人审视当下的社会形态,在电子媒介、功利色彩的作用下,成人又重新回到心理年龄上的童年,儿童则在加速成长,成人的儿童化和儿童的成人化正在加速发酵,其产生的后果将是"童年的瓦解"。一直以来,这群人总是处于自己成人立场的思维系统中,  相似文献   

7.
徐萍 《中国德育》2006,1(5):78-78
在电子媒介时代,儿童能比较轻易地取得步入成人世界的“通行证”,儿童与成人分享着同样的秘密与信息,儿童和成人之间的区分变得越来越模糊,进而出现了“童年的消逝”。童年的消逝对原来的社会道德生活带来了冲击,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道德问题,如未成年人犯罪人数逐年增多,并且有向低龄  相似文献   

8.
我们正处于一个以图像和符号为主要特征的电子媒介时代。图像崇拜成为现代文化的盛景,视觉享受凌越文字阅读成为人们的新宠,语言沦为形象的注脚,线性思维被非线性视像浏览所打破,文字的意涵被深度消解,由此带来的阅读困境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9.
教育培养道德行动者的使命在电子媒介时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电子媒介通过多种机制大量生产旁观者,虽然这种旁观者是与直接旁观不同的间接旁观者,但却继承了直接旁观者的德性.电子媒介时代是一个"普遍旁观"的时代,而"普遍旁观"的人性和社会后果非常危险.在这一过程中,教育不能旁观,在使自身成为道德行动者的同时,应致力于培养有媒介意识道德行动者.  相似文献   

10.
杨拓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35(10):100-104
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媒介发展的重心也由非电子媒介向电子媒介转变。与此同时,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电子媒介文学应运而生,并迅速繁荣起来。相对于电子媒介文学的发展速度,其理论研究的步伐相对还比较缓慢。从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角度出发,对电子媒介文学的生产进行全面研究,对于丰富与发展文学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电子媒介文学未来的研究,开启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子媒介的兴盛,传统媒介的价值影响受到强力挑战。电子媒介的价值灌输主要表现为方法上的审美化灌输和内容上的单面化灌输。由此导致当代青少年精神家园失落、学校生存危机等后果。学校教育应当从教学和课程两个方面做出调整,培养学生的价值选择能力,增强学校的价值引导力量。  相似文献   

12.
成人教育电子媒介的应用确实引发了成人教育的重大变革,但由于受工具理性的局囿和功利主义的诱惑,在成人教育电子媒介的应用过程中,却出现了成人生命意蕴缺失的现象。为了追寻成人的生命,尊重成人的生命存在,我们确立了生命化成人教育电子媒介使用观并构想了其相对宏观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电子媒介时代,儿童和成人之间的区分变得越来越模糊,进而出现了"童年的消逝".童年的消逝对原来的社会道德生活带来了冲击,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道德问题,如儿童犯罪、成人虐待儿童、成人责任意识的淡薄等.对此,整个社会,包括家庭与学校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造成童年消逝的种种问题,正视童年的存在,尊重童年,呵护童年.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电子媒介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变得更加便捷,由此能很好地满足自身对他人后台行为的了解欲望,然而人们对这个人了解得越多,对他的信任感却可能降低,因而也就影响了其劝服效果,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电子媒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爽 《辽宁教育》2014,(12):23-25
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指出,在美国,童年正在消逝,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当今我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尤其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儿童。儿童和成人在风格和价值,举止和穿着等各个方面越来越难以分辨了。童年消逝最显著的症状是传统儿童游戏的消失,儿童的娱乐方式为电视和网络等电子媒介所代替,出现成人化和功利化的趋势。童年游戏的消逝也势必会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大众媒介在给儿童带来新鲜与便利时,也制造着前所未有的麻烦和困扰,如何保障儿童在媒介社会中健康成长是我国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从媒介本身出发,分析媒介的本质含义,考察儿童媒介教育的历史进程,借鉴国际媒介教育的先进经验,对我国儿童媒介教育中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17.
在电子媒介时代,儿童和成人之间的区分变得越来越模糊,进而出现了“童年的消逝”。童年的消逝对原来的社会道德生活带来了冲击,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道德问题,如儿童犯罪、成人虐待儿童、成人责任意识的淡薄等。对此,整个社会,包括家庭与学校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造成童年消逝的种种问题,正视童年的存在,尊重童年,呵护童年。  相似文献   

18.
任何时代的教育都有自己的主导性媒介基础。现代学校教育建立在印刷媒介的基础上,其教育基本理念与印刷媒介的特点密切相关。我们已经进入电子媒介时代,而电子媒介有不同于印刷媒介的特性,对构成现代教育基础的一些基本概念,如世界、主体、交往、知识等等都有自己的理解。在电子媒介盛世,弄清楚电子媒介对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是教育研究必须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陈清 《文教资料》2006,(29):90-91
体育新闻因成为电子性现代大众传媒所传播的一个重要新闻品种备受人们关注,而不同类型的电子性大众传播媒介其体育新闻报道又各具特色,我们对其加以研究,找出其主要特点,对我国电子性大众传播媒介的体育新闻报道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厘定当前文学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在客观把握文学理论课程特征基础上,依据电子媒介的时代特征和学生特点来思考和设计文学理论的教学.在教学方式上注重电子文本和多媒体技术运用,在教学理念、教学对象、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等教学内容上进行体系化改革,实现电子媒介时代下的文学理论教学的传承与革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