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员工与单位发生劳动纠纷时,用人单位往往否认和劳动者存在劳动关系的情况,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醒广大劳动者,要注意收集和保存能够证明与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以避免在发生劳动纠纷时陷入被动。入职时要求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权利义务关系的最重要的法律文件。劳动合同的签订,可以在劳动争议过程中有效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故而在入职时劳动者务必要求和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劳动关系法规逐步完善,"工龄"对劳动者权益保障的重要性日益提升。由于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是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享受带薪休假、计发解除合同经济补偿金的重要参数,一些用人单位往往采取各种不同方法让劳动者工龄"缩水",这无疑损害了劳动者的权益。北京海淀区法院劳动争议审判庭对审理过程中常见的,用人单位试图将劳动者工龄减少或清零的"招数"进行了整理分析。变换合同签订单位工龄被缩减  相似文献   

3.
加强农村劳动者的意识教育□伍笑江当前,农村成人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农村劳动者文化知识的普及和提高,应时、应急型的实用技术培训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由于受农村劳动者文化素质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些培训、提高和推广工作往往困难重重。农民渴求文化知识,主动...  相似文献   

4.
<正>现实生活中,很多劳动者在遇到劳动争议时,往往在稀里糊涂中就使自己的维权之路走进了一个死胡同。那么,作为普通劳动者如何借助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在此,法官为大家总结了四个"维权锦囊"。  相似文献   

5.
为逃避自身责任,一些用人单位常常故意扭曲原本简单的劳动关系,通过形成三方、四方甚至更多复杂关系以求金蝉脱壳。而许多劳动者也往往因此难于理出头绪,不仅给自己维权造成极大障碍,甚至最终不了了之。那么,劳动者应当怎样防患呢?隐蔽用工,须防主体不明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劳动力供给的绝对剩余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劳动者在市场交换中往往处于不利的弱势地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现实中经常受到侵害。应通过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劳动保护监察力度、完善工会组织建设、建立全方位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途径,以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劳动关系终止后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出具证明文件为其应履行之劳动合同附随义务。证明书记载内容限于劳动合同起止时间、工种、工作性质等,而不应涉及对劳动者职业能力、品行等情况的评价,除非劳动者明确要求。证明书记载不实或记载法定内容以外事项,给劳动者造成就业障碍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8.
以家政行业为代表的非正规产业在我国蓬勃发展,但是非正规就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屡受侵害,而这些行业中的大部分劳动者都是妇女。如何保障非正规就业妇女的劳动权益,已日益引起理论界以及实务界的关注。目前,非正规就业劳动者并未纳入《劳动法》的保护范围,因此,当她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无法可依,投诉无门。国家应将家政服务行业等非正规就业纳入《劳动法》的保护范围,切实保障这些职业妇女的劳动权益。  相似文献   

9.
一、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效率。劳动生产率水平有两种表示方式:一种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的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另一种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劳动生产率的状况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具体说,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①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越高,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不仅指劳动实际操作技术,而…  相似文献   

10.
目前,相当多的劳动争议案件都是由于用人单位依照规章制度对劳动者作出了相应的处理,劳动者不服而引发的。在此类案件中,单位的规章制度往往会成为案件审理的焦点。所以,企业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必须仔细考虑,尽量降低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1.
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往往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竞争力,决定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职业技能也决定着劳动者的贫富之别。因此,要缩小日益加大的贫富差距,最直接而有效的途径莫过于促进其技能相对均衡,使不同区域的不同劳动者都具有相对均衡的就业能力,进而获得相对均衡的就业机会,从而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劳动者的生活生存贫富悬殊问题,为建设一个公平正义、更具有包容性的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一、实现职业技能相对均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当前,广东时逢新成长劳动力就业高峰期,技能人才短缺凸显期,困难群体再就业攻坚期,农村富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2.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可现实中,一些劳动者索要双倍工资的诉求却往往被法院驳回,这是为什么?单位并未拒签,无需赔付双倍工资【案例】2013年1月3日,一家公司在招聘20名员工,杨茹怡属于其中之一。随后,公司曾数次通知大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在另外19名员工都已经与公司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杨茹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宪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按时放假、随意延长工作时间、克扣工人加班费等现象仍时有发生。因此,为了维护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调动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国务院最近通过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并于2008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但是,如何切实保障我国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还需要我们对此做出更大的努力。1休息休假权的内涵休息休假权是一种基本人权。《世界人权宣言》第24条规定:“人人有享受休息和闲暇的权利,包括工作时间有合理限制和定期给薪休假的权利”。《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7条规定:“本公约缔约各国承认人人有权享受公正或良好的工作条件,特别要保证:……(丁)休息、闲暇和工作时间的合理限制,定期给薪休假以及公共假日报酬。”休息休假权是指劳动者在享受劳动权的过程中,拥有为了保护自己身体健康和提高劳动效率,根据国家法律和制度的有关规定而享有的一系列休息权和休假权的总称。休息休假权的享有主体通常为劳动者,即达到法定年龄并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是和劳动者的劳动权密...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宪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按时放假、随意延长工作时间、克扣工人加班费等现象仍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的发展,现代社会对劳动者的教育水平,职业技术操作能力的要求愈加提高,而能够获取知识和增强能力的重要途径往往都是来自于图书馆这一第二  相似文献   

16.
科技素质是劳动者素质的重要内涵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职业学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加强科技教育,提高一线劳动者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是职业学校主动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一、科技普及———职业学校科技教育的基本要求部分职教同仁对职业学校科技教育有以下四种误区:第一种,一产业和二产业类专业本身就是科技教育。确实,这些专业教学内容科技含量高,但往往忽略培养学生运用现…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工作权利,也规定了公民的休息权利。其中第43条有这样的描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36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一个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  相似文献   

18.
郭志成 《教育探索》2001,(11):35-36
一、减负与中小学生休息权的保护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往往造成学生学习时间过长,休息不足,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休息对于解除劳动者的疲劳、丰富其业余生活、保证其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宪法第4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但公民的这项民事权利在民法中并没有进一步明确加以规定,不过在司法实践中,公民的这项权利是得到切实保护的。如1999年10月,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第一次以侵犯“休息权”为由判令侵权者给付原告精神抚慰金3000元。可见“休息权”是受到法律保护的,被打扰可…  相似文献   

19.
“一边倒合同”。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往往采取一边倒政策,只有企业的利益,用人单位的权利和劳动者的义务,很少或者根本不提用人单位的义务和劳动者的权利。 “抵押合同”。一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如同八国联军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在签订合同时,先向劳动者收取一定数量的押金、风险金,保证金或抵押物等,造成合同双方的严重失衡,在双方发生争议时用人单位随时可以“拿一把”,这种合同已被《对关于用人单位要求在职职工缴纳抵押性钱款或股金的做法应否制止的请示的复函》(劳办发[1995]150号)和《山东省劳动合同条例》等规章明令禁止。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的劳动合同制度,是1994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劳动法确立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这项制度对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向选择的劳动用工制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主体和利益关系的多元化,劳动关系的失衡与劳动合同的示范已是突出的问题。劳动者权益受到损害的首要环节就是劳动合同:一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或雇主之间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二是即使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或雇主之间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也往往包含了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内容,从而在事实上给劳动者维权造成麻烦。所以,制定《劳动合同法》不仅有其重要性、必要性,更有其现实紧迫性。[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