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脉冲激光器向被测光纤发射光脉冲,在光纤中形成后向散射光和前向散射光,通过测量后向反射光的强度,就可以得出光纤所处的环境温度.其技术基础是光时域反射技术,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即由此发展而来.分布式测温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光纤无须在检测区域内来回移动.无热滞后现象,无电缆拉伸或仪器浮动,能保证井内的温度平衡状态不受影响.综合介绍了井下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的研究应用及测试工艺.  相似文献   

2.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本课程教学中一个重要集中综合应用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培养学生对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将Multisim电路仿真设计应用到课程设计教学中不仅规范了课程设计过程,还使学生的设计思路更大胆、开放和自由。在提高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3.
供电监测监控系统在煤矿系统中是依靠计算机为中心,能够保证提高煤矿安全供电质量。在分析安全供电监测监控系统的组成的基础上,探讨了安全供电监测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最后通过应用效果指出,此系统能够经得起实践检验,保证煤矿生产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高职院校自动监测与转换技术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测控技术和CDIO理念下,从教学内容构建、教学过程设计、实践教学方法改进三个方面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改革传统毕业综合技能训练教学模式,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在进行二维工艺设计的基础上采用CAD技术设计三维工艺模型,并应用CAE技术模拟铸造充型和凝固过程,分析模拟结果,预测铸造缺陷,从而改进铸造工艺,提高工艺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强化学生专业知识的系统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开发实训是培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综合开发能力的核心课程。针对该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缺少项目实战经验和实际案例等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OBE理念的信息系统开发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项目任务展开教学,把项目运作所需知识、技能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模式,同时通过任务驱动的小组协作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升系统开发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转化教学成果,目的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专业综合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通过引进"社会招投标项目"和"委托设计项目"等实践课题,与"自主研发项目"相结合,促使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使教学成果得到有效转化;通过"认识思维转化过程""创新思维转化过程""实践训练转化过程",严把教学实践质量关;通过广开转化渠道,创建"学院组织实践、学生自主实践、院企联合实践"三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通过实施"成果转化适应性"、"成果转化超前性"、"成果转化引领性"三部曲,促使实践教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毕业综合实践是考察学生在校综合所学技能,并且提供学生充分锻炼的机会,通过毕业综合实践,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网络工程实际项目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其基本工作素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及独立工作的能力,树立自信心。良好的毕业综合实践模式可以让学生的综合技能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本文就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综合实践模式创新与实践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电磁互感器结构复杂,抗干扰能力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全光纤光学干涉的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用于测量高电压情况下的电流,其可在散杂磁场、温度和电压波动的干扰下,精准测量电流,同时体积小,可集成化。设计的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由光电及信号处理单元和传感单元组成,在光电单元中使用光纤环形器提高光束的效益。经实验检测,在室温条件下,额定电流2 000 A可以实现0.2和5P30级的准确测量;在温度循环、抗散杂磁场干扰、电压变化干扰时,均可正常工作,测得数据满足国家标准互感器测量准确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的就业形势,分析所在院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训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构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具体方法,通过整合原有实训内容、增加综合型和设计型实训、采取开放式实训教学、改革考核办法,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独立设计能力,突出学生在实训教学中的主体意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