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提倡网络课程、MOOC、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开展,微课作为一种支持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新型课程资源,由于其本身具有的时间短、结构良好、以微视频为载体的特点得到广泛使用。但是,"对微课认识不到位,微课缺乏实用性、微课制作质量不高、微课应用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各高校微课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河源职业技术学院自2015年开始在全校推广微课的建设和应用,笔者作为信息中心人员结合研究项目开展了对高职教师微课制作能力提升策略的探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集中培训流程范式,是专门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集中培训项目设计的规范性、指导性、参照性流程图示,也是一个工作职责分工图示.纵向从"开班前、开班典礼、开班中、结业典礼、结业后"五个环节做了引导式提示和规范,横向从"项目组、课程组、教学教务组、后勤服务组"四个方面明确了各工作组的工作职责和任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集中培训流程范式的研究,既是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制度建设的需要,也是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幼儿园)集中培训项目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的举措,为今后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集中培训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流程范式.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的当务之急是通过培训理论、培训实践创新和培训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培训质量.教师培训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既是教师培训不可或缺的制度建设,也是教师培训的激励方式和控制方式,同时也是培训工作的流程与规范.构建科学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评估体系,有助于训前的引导与规范,也有助于训中的流程与规制,更有助于训后的评价与反思.为此构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集中培训质量评估体系,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评价制度保障,为今后教师培训工作的决策和培训活动提供有效的指导、评价与借鉴都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教师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师队伍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急需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完善教学模式。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信息时代的冲击,使教育模式发生改变,教师应该扩展课堂空间。本文以微课教学资源建设为例,对教师移动教学能力提升策略,具体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以来,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发生了重大变革,城市中小学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然而,区县级中小学教育体系仍然比较落后,突出问题在于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综合素养不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区县级教师进修学院等继续教育机构,提供了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活动,继续教育模式也多种多样。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区县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区县级实际情况,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优化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2011年10月22日-23日,潍坊市举办了第二届中小学实验教师技能大赛,经过各区县选拔推荐,105名教师参加了决赛。山东省学校生产供应管理处冯俊华处长、潍坊市教育局李端梅副局长等出席了开幕式并观看了比赛现场。在实验演示操作及答辩的基础上,21名教师获得一等奖。本次大赛由潍坊市实验教学研究中心(原潍坊市教学仪器管理站)举办,是其2010年首次举办中小学实验教师操作技能大赛的延续。大赛获奖成绩将作为潍坊市中小学教师能手评定的考核依据,因此备受关注;同时,也促使参赛选手更好地赛出水平,推进实验教学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7.
第二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已落下帷幕,研究发现,部分微课存在着重形式轻教学,忽视教学设计等问题。在文化类课程教学中,高一虹教授提出了生产性双语现象的构想,即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实现1+1>2的效果。基于此,本文结合第二届大赛的获奖作品以及高一虹的教学理念,提出了基于生产性双语现象的语言文化类微课设计模式,以期给从事此类微课创作的同仁们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教育中的培育研究是对中小学教师(包括学校)的典型教育经验进行发掘、建模、检验和推广的教师研究。作为培育研究主体的中小学教师,其从事培育研究的能力直接制约着研究结果。因此,在实际参与培育研究的过程中,中小学教师要从加强对经验的感知能力、收集能力、重构能力等方面有意地锻炼并提升自己从事培育研究能力,最终真正地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入到研究中去,使教师研究获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接受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深化、发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使之深入到学科,给广大一线教师提供更强有力的理论和实践帮助,吉林省教育学院和其他几个省的兄弟学院一起申报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我国中小学学科继续教育学科研究》。此课题现已结题。本文拟根据课题的研究成果,结合目前学科继续教育的情况,对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和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过程和评价进行研究,希望能为我国中小学学科教师继续教育的深入开展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汇集着数千年中华文明的思想和智慧。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的传统民俗文化意识淡薄了,中小学语文教师对传统民俗文化了解得也越来越少。本文通过历时四年的调研工作,对吉林省中小学语文教师对中国优秀传统民俗文化了解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旨在增强全省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传统民俗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通过微课来改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并且收到了良好的实践效果。由于微课本身并没有特定的范式和形式限制,在满足基本教学需求的前提下,微课的制作方式丰富多样。使用不同方式制作出的微课教学效果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如何选取合适的微课制作方式,各种方式适用的教学内容有哪些,这些方式有何优势和不足,都是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制作微课的现状及显著问题出发,针对常用微课制作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并给出方式选择的一般性原则。  相似文献   

12.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对微课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微课是以教学视音频为主要载体的简短的完整的课程教学。微课的授课方式和录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精、易操作、易传播,适合学习者自主化学习的特点。系列微课、专题微课、微学科,甚至微学位将是微课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为推进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1].实现教育信息化目标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将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到教学当中去.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对...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县级教师培训为样本,运用调查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和经验总结等方法对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现状进行研究。针对培训中的突出问题,剖析原因,进而提出提高培训实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实践教学是巩固思政课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是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新形势下新任务的需要。提升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要着力转变思政课实践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健全实践教学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搭建好思政课实践教学共享平台,普遍提升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6.
微课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在高校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本研究基于基础英语课程学科特点和教学现状,将"表演参与"式微课运用于教学之中,并对于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实践表明这种由学生参与自制微课的"表演参与"式微课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能够增强教学交互性和反馈力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我国2006-2015年10年间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CNKI期刊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受国家“国培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政策的影响,学界对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较为关注,进行了持续探索,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建议.但是,目前的研究仍然存在关注度低、内容不够深入、研究主体不够多元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发动多种主体,不断深入、细化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研究.  相似文献   

18.
"航线设计"在海事局适任评估考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文章分析了"航线设计"课程的定位、特点及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微课"应用于"航线设计"教学的新思路,同时分析了"微课"应用于"航线设计"课程教学所取得的效果,旨在通过新的教学手段有效提航海类学生"航线设计"课程考试合格率和强化学生基本的航海技能。  相似文献   

19.
课堂转型是达成课程改革目标的“最后一公里”,需要广大乡村教师积极推进以课堂转型为中心的课例研究实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为此,我们积极探索乡村教师课例研训的实践路径和内在规律,提出了“五段五式”课例研训模式:定制与教练、展示与观察、行动与探究、伙伴与相长、设计与改进。对其设计理念、模式内涵及活动阶段和例证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在思政课教学中有效运用和发挥"微课"的独特优势,以"创新·开放·融合·共享"理念来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的革新,有助于激发和满足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学习热情和学习需求,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