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园霸凌"是指在学生间发生的权力不平等的欺凌与压迫,包括暴力霸凌、语言霸凌、社交霸凌、网络霸凌等。针对"校园霸凌"事件中不同主体进行朋辈心理辅导,可减少校园霸凌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网络语言暴力"是近年来网络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其在网络虚拟世界的蔓延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为从根本上消除"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其负面影响,首先,要深入剖析"网络语言暴力"的内涵与特征,辨析什么是"网络语言暴力";其次,要追根朔源,深入分析网民进行"网络语言暴力"的原因;最后,要针对"网络语言暴力"的根源,从国家、社会、个体三个层面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时代网络的使用方便了人们彼此间的交流沟通,促进了社会互动,同时网络的一些引导性舆论也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特点,缺乏法律监管的网络舆论的负功能日益显现出来,网络暴力①作为一种虚拟社会的非理性表达手段成为网民自由发表言论,宣泄情绪的途径,影响社会秩序的有效运行。本文从社会学视野出发,对网络暴力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以期为减轻和消除网络暴力提供新视角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继各种社会暴力之后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暴力——"网暴",即"网络暴力"."网暴"是一种在网络上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言语、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的社会现象,是一种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特殊的暴力形式.有人归纳了"网暴"的四大危害:混淆真假、侵犯当事人的权益(名誉权、隐私权)、影响网民的道德价值观、阻碍和谐社...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网络暴力的发生。对网络暴力典型案例的分析得知,网络暴力是由于网民的"非理性",网络的"匿名性"和网络传媒"把关人"的责任缺失造成的。同时,网络暴力的产生,会对当事人甚至是社会道德标准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出现。因此,为了遏制网络暴力的发生,有必要从网民自律,法律法规,网络建设等方面入手,切断网络暴力发生的条件和基础。  相似文献   

6.
网络快速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近年来,网络暴力事件频繁发生,给网民和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从分析网络暴力的概念、成因入手,着重分析网络暴力的危害性,而后从立法、政府、网民、网络服务平台及网络暴力主体等方面提出网络暴力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网络论坛(网络社区)是网民们自由发表言论、交流思想的一个平台.在论坛中,网民们的交流主要通过"发贴"与"回帖"(或"跟帖")的方式进行.在这种纯文字的虚拟世界里,各种修辞手段成了网友们展现自己的利器.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作为一种较为便捷的信息传播工具,它在为人们提供交流信息和发表意见的平台的同时,也弥漫着各种非理性的声音,而这些声音很容易就演变成网络语言暴力,给当事人带来无形或有形的压力,甚至是伤害。网络语言暴力的形成固然与网络监管体系不完善、网民媒介素养等因素有关,但也与网民的社会心理机制是分不开的。本文试图从受众脑海中固有的社会图式、网络的去抑制性及网民的从众心理等因素来探究网络语言暴力形成的社会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柳州师专学报》2019,(4):83-86
网络语言暴力是新媒体时代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它是当代网民非理性表达的集中体现,对它的治理成效体现出社会的文明程度。在明确网络语言暴力成因的基础上,推行网络实名制、加强网络监管和法律建设及社会共同参与是正确可行的治理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越来越普及和发展,人们对互联网的利用有许多有意或无意的偏颇之举,"网络暴力"逐渐成了网民深恶痛绝的事情。本文就"网络暴力"的侵权行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