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原型批评是容格提出的重要文艺理论,对作家的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启示作用,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文学作品。本文以原型批评为指导,分析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的母亲原型,探讨在父权“集体无意识”下作家对女性的矛盾态度以及其创作源泉。  相似文献   

2.
《儿子与情人》是DH劳伦斯经典的作品之一,也被认为是作家自己的自传性作品。对作品中的父亲,母亲以及儿子这三个主人公进行解读,可以从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入手。在原型层面,运用"俄狄浦斯"神话情节对人物进行解析;进而在心理方面,运用荣格的心理学的见解,从阴影、人格面具以及阿尼玛角度分析本书的人格原型;最后在仪式层面,解读主人公"献祭"仪式在作品中起到的转折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乔艳 《文教资料》2010,(11):27-29
《儿子与情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心理小说家之一劳伦斯的代表作,小说中的人物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每对人物的关系,特别是父子关系,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为因果、环环相扣的。劳伦斯正是以情节处理的手法与精彩的心理描写使这部作品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4.
对劳伦斯的传统解读多停留在保罗在家庭内的恋母弑父倾向上,实际上文中哀拉拉及其丈夫道斯也有很强的地母天父暗示意义,该文拟从神话原型批评角度分析保罗的情人克拉拉及其丈夫道斯的神话原型,从更深层次上展示了劳伦斯的俄底浦斯情结,试图以不同的视角给文本以新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描写了母亲与儿子之间爱恨缠绵,欲罢不能的情感体验。他们互相依恋的情感是一种建立在畸形的、变态的母爱中形成的一种情结情感。文章试图对这种畸形的变态的母爱的形成、表现、根源及对母子俩的影响和意义进行探讨,并以此来警醒现在家庭中存在或将会发生这种情况的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6.
对劳伦斯《儿子与情人》的传统解读多停留在保罗在家庭内的恋母弑父倾向上,实际上文中克拉拉及其丈夫道斯也有很强的地母天父暗示意义,本文拟从神话原型批评角度分析保罗的情人克拉拉及其丈夫道斯的神话原型,从更深层次上展示劳伦斯的俄底浦斯情结,试图以不同的视角给文本以新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小说<儿子与情人>是一部反映20世纪英国社会乃至整个世界20世纪初的社会全景的恢宏巨著.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无法在灵与肉的方面实现和谐统一,个个是伤痕累累,在肉体和精神方面均遭受巨大的摧残.他们的命运暗示了在工业文明这个魔鬼的诱惑下,人们偷吃了"禁果",人们的宗教观、价值观等都已经被"异化"了,不再有正常的欢乐,人类失去了伊甸园.此书确立了作者作为一个严肃和重要作家的地位,他向人们展示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精神世界伊甸园的失落并进行了对之重建的努力探求.  相似文献   

8.
小说<儿子与情人>是D.H.劳伦斯的半自传体作品.该书创作于20世纪初,正值女性主义浪潮的兴起."新女性"的出现,逐步"威胁"动摇着维多利亚时代的男权意识.劳伦斯一方面欣赏"新女性的独立、大胆、智慧,另一方面受传统的男性至上意识的影响,又惧怕女性的这种变革会危及男性的地位.本文从小说人物关系的角度入手、剖析劳伦斯在定位女性社会角色时的矛盾与困惑.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儿子与情人》的解析,试图揭示其所承载的《圣经》涵义,在小说中,D·H·劳伦斯借人物之命运,强烈批判了清教徒的禁欲主义。对旧道德的批判是劳伦斯建立新道德新信仰的基础,而享受生活,认识到男女性爱和谐力量的伟大正是劳伦斯在冲破禁欲主义之后首先提出的新道德、新信仰理论。另一方面,劳伦斯进一步提出了以男人为主的家庭观念,并对祭祀作用作出了新解。  相似文献   

10.
崔薇 《教师》2014,(23):123-124
理性与感性在文学作品中时有出现,显示出人类成长的轨迹,启迪人类的思想也为文学舞台增添色彩。《儿子与情人》是英国作家劳伦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小说中作者展示了两位性格迥异的女性——充满理性的米莉安和富于感性的莫瑞尔夫人。本文探讨了理性与感性在小说《儿子与情人》中的体现,主要分析了两位女性角色的性格特征以及她们悲剧的结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文章概述了神话原型理论,并且分析了该理论在加拿大华裔作家余兆昌短篇小说《鬼魂列车》中的运用。原型的运用使得读者可以从多视角多角度来阅读小说,通过小说一直被剥夺了声音的华工们获得了历史发言权,作品也可以看作是对华工们所遭受的非人待遇的对比批评。  相似文献   

12.
《钟》是英国著名女作家艾丽丝·默多克早期一部颇受瞩目的小说,神话原型模式的引入构成其最重要的诗学特征。神话原型的精妙“移用”既拓展了小说的想象空间,又深化了其中的哲理意蕴,从而使小说具有了恒久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小世界》是英国校园小说家戴维·洛奇的代表作,是其最成功的作品之一。该作品不仅获得了重要的奖项.而且受到学界和读者们的普遍欢迎。对于大部分文学批评家来说,它是一部有着很强的“现代主义”色彩的后现代主义作品。但笔者认为,这是一部T·S·艾略特所谓的“神话模式”的后现代式应用。在这部长篇喜剧中,作者让一群现代学者重新出演了中世纪圣杯传奇的经典故事。本文将以神话——原型批评来分析和研究小说《小世界》,从标题、人物和情节结构方面探究作家创作的神话原型。  相似文献   

14.
曹七巧和莫雷尔夫人分别是中国作家张爱玲《金锁记》和英国作家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的女主人公.她们的共同特征是作为母亲形象的畸变.婚姻的不幸、情欲和情感要求的不满足,导致了她们心理的异常.她们试图通过占有儿子的身或心、破坏其婚恋图景获取心态的平衡.通过人物的塑造,批判扭曲的心态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表达追求自然健康生活的愿望.  相似文献   

15.
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方文论界兴起,对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运用神话原型理论进行文学批评的实践也层出不穷。但是,文章认为,将神话原型批评只限定在运用“神话原型的交际作用”来找出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主题等是不够的,还应深入神话文本进一步探讨这种神话原型意象的本质意义。  相似文献   

16.
托马斯·曼的小说《威尼斯之死》因其扑朔迷离的神话色彩成为一部光芒璀璨的经世之作。许多批评家都从神话原型对艺术家的悲剧进行分析。但是大部分评论文章都简单地把艺术家悲剧的原因归咎于情感与理智的失衡,没有对艺术家悲剧的源头进行分析和论证。文章运用神话原型批评对小说中的神话元素加以分析,论证了艺术家的悲剧是他们追求唯美主义的必然结果,这一悲剧是注定的。  相似文献   

17.
人格分裂的主题出现在《达洛维太太》中。本文旨在从自我缺失、孤独感和恐惧感、向死心理等方面找出克拉丽莎和塞普蒂默斯的内在一致性,论证塞普蒂默斯是克拉丽莎内在自我的外化,两个角色相互映衬,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8.
《霸王别姬》描述了主人公程蝶衣在特定的情境下,从小豆子到程蝶衣再到虞姬的身份转化认同过程.程蝶衣心理路程的转变伴随着潜藏于无意识里的“阿尼玛”原型的置换变形,“阿尼玛”原型对程蝶衣身份构建和自我认同直至最终的自我毁灭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首蛇身"形象的大量存在使蛇(龙)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集体表象"。 通过对蛇的形象和起源的分析,发现"人首蛇身"形象的形成和演变,体现的原始人类的精神。从而认识到 在原始思维的内在结构中蛇的形象占有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20.
弗吉尼亚.伍尔夫从“诗化小说”理论出发,在作品中充分进行了实验性创作,从而使她的小说充满了诗的意境和韵味。《达洛卫夫人》便是一部具有明显诗化倾向的文学作品。从感情和印象、诗化哲理、象征主义手法这三个方面可以看出《达洛卫夫人》的诗性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