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全面进入我们的生活。在浩瀚的网络世界中,青少年与网络互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必然涉及教育领域,其中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青少年的网络行为特点1.非实体化。网络的虚拟化导致网络活动的非实体化。青少年网络行为的实质是综合数字化信息的各种运用过程,在具体的网络行为中,个体的生物性意义和社会性意义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模拟和虚构是其中常见的手段和方式。  相似文献   

2.
郭开元 《父母必读》2023,(S2):76-77
<正>提升青少年的网络法治素养至关重要,可以从学习法治知识、加强权利教育、提升维权意识3个方面入手。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青少年涉网的年龄越来越低,接触网络的比例占到99%,当前,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学习、生活、娱乐的重要场景,这种数字化的网络生活,为青少年的社会化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青少年真实的身份和网络行为会被数字编码虚拟化,  相似文献   

3.
受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的影响,青少年主流信仰逐渐出现政治认同弱化,社会核心价值缺失,社会认知偏差等问题.究其根本,是青少年缺乏网络道德、对主流信仰的认知不足以及受西方不良思潮冲击影响.应通过打造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增强青少年主流信仰的自我教育意识,以网络为依托,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为载体,引导青少年在"四史"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加...  相似文献   

4.
"网络性爱"具有虚拟化、简单化、多样化、随意化和现实化等特征.青少年学生进行"网络性爱"的主要原因是由其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的.青少年学生"网络性爱"交流弊大于利,学校、家庭和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加强教育,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5.
移动社交网络作为现实社会交往方式的必要补充,已经渗透到青少年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对青少年的心理与行为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研究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分析并结合研究目的,构建了包括移动社交网络愉悦度认知、移动社交网络信息可用度认知、移动社交网络互动程度认知、移动社交网络信任度认知,以及移动社交网络接受和使用意向五个方面内容的研究框架。通过调查分析,揭示了青少年对移动社交网络使用所持有的基本态度,为从多学科交叉视角开展青少年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研究提供前期基础,也为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移动社交网络提供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6.
“网络性爱”具有虚拟化、简单化、多样化、随意化和现实化等特征。青少年学生进行“网络性爱”的主要原因是由其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的。青少年学生“网络性爱”交流弊大于利,学校、家庭和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加强教育,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技术发展,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心理特征与行为特性已悄然发生改变。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心理呈现出情感多样化、认知碎片化以及意识虚拟化特性,而行为特征则表现为认知自觉性、认知个性化和认知随众性。自媒体自由、交互、虚拟性传播方式使高校学生网络道德认知出现紊乱,甚至导致网络道德情感丧失。创新高校学生网络道德的治理路径,可通过加强政府宣传、创新高校教育方式、加强自我辨识能力及提高自身素养来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脑的普及应用网络在改变人们生存的地缘空间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及思维方式,尤其对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的影响更为明显。本文在分析网络特点及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之上,从认知过程、行为特征、情绪情感等几个方面论述网络对青少年的心理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网络化新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通过对网络化前提下青少年道德认知过程的变化分析,构建网络化前提下青少年教育新模式。通过对青少年上网前对网络的认识、网上的行为表现、上网后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进行的相关分析,发现网络这种虚拟的生存空间,会将青少年在网上的行为表现迁移到现实生活中。  相似文献   

10.
张闯  杨淑萍 《教育探索》2021,(10):62-66
责任意识是青少年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青少年个人的道德准则和内心尺度并植根于特定的文化和人际关系中.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化的影响已经渗入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文化为青少年责任认知形成提供丰富资源,为青少年责任情感激发提供多样途径,为青少年责任行为倾向生成提供崭新空间.网络文化的多元价值并存使青少年责任认知陷入迷惘,网络文化中的消极内容淡化青少年的责任情感,网络文化依存的虚拟环境干扰青少年的责任行为倾向.针对青少年责任意识培育面临的复杂境遇,提出弘扬先进网络文化、发挥积极网络文化的育人价值、开展线上线下实践活动和多场域优化网络文化环境的具体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