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济宁学院317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跨文化敏感度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研究对象的跨文化敏感度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差异认同感最强,其次为交际参与度、交际专注度、交际愉悦感,交际信心最弱.皮尔逊相关分析表明:5个层面的多个变量成正相关关系.偏相关分析表明:交际参与度与交际专注度之间的相关性较强.  相似文献   

2.
跨文化交际敏感度是衡量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尺度之一。本文首先总结了跨文化交际敏感度的不同定义和衡量跨文化交际敏感度的度量标准,对某高校2009级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敏感度的问卷调查,应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对比分析了一些影响他们跨文化交际敏感度的变量因素。  相似文献   

3.
跨文化敏感度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跨文化交际敏感度的培养能帮助交际活动参与者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其对文化共同之处的掌握,促进交际双方相互理解和顺利沟通。本文对成都理工大学非英语专业172名学生的跨文化敏感五个层面进行测评,并调查了学生获取文化知识的途径与方法。根据调查结果,笔者提出应把文化教学融入大学英语课堂并适当开设选修课,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从而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对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际的态度和水平进行调查,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探讨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结果表明,有必要在研究生英语课堂增加跨文化交际的相关内容;学生应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需要提升。调查研究对研究生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如今在国内的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英语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重要教学目标,而针对三本院校英语专业的跨文化研究目前相对而言略显不足。笔者根据英语专业三本学生特点和现状,对跨文化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尝试在精读课程中对三本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渗透和培养。虽然就现状来讲还存在种种问题,但是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有更为科学系统的理论指导、师资培养和高效度高信度的配套测试来确保跨文化英语教学的有效展开。  相似文献   

6.
学习英语的重要目的之一是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流。然而有效的交流不仅仅是一个语言技巧问题,还涉及许多文化因素。在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本文就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七种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这七种能力为:跳出自己文化的能力;分析能力;监控能力;避免交际出现问题和修复问题能力;焦虑控制能力;策略或战术能力和洞察能力。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法阅读原则刘建国任何教学都要以本学科的教学大纲为依据,研究生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国家教委制订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规定了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能够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由此可...  相似文献   

8.
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程《跨文化交际》教学实践的回顾和总结,分析跨文化教学理论与实践问题,探讨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以案例分析为主,反思如何通过作业设计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旨在探索总结合适高等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跨文化交际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又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此可见文化背景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交际礼仪作为跨文化交际内容中的非语言行为,与语言行为类似,都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正如同中英两国语言受到文化背景的不同有着较大的差异。同样的,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仪也有着较大的差异。研究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仪的差异对于推进我国加深对外国文化的认知和帮助两个国家之间进行更为和谐的交流、互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简要分析跨文化交际中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仪的差异比较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直接参与交流的能力,要实现有效得体的交流与沟通,需要学生具有跨文化语言交际的能力。通过对健雄职业技术学院2009级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问查,对大学跨文化意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因素,培养学生文化语言交际能力提出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