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州师专学报》2015,(6):13-17
20世纪90年代,Charles Forceville提出多模态隐喻理论,该理论是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的最新发展成果。基于Forceville的理论,对《美丽中国之锦绣华南》纪录片进行多模态隐喻的分析研究,旨在探讨该多模态语篇中存在哪些多模态隐喻及多模态语篇意义如何通过多模态隐喻实现。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概念整合理论中的多空间模式理论和多模态隐喻的运行机制为基础,结合平面广告的语类特点,尝试分析两幅平面广告中所呈现的多模态隐喻,并试图努力探究概念整合理论的多空间模式是如何解析多模态隐喻的认知过程和传达过程的。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概念整合理论中的多空间模式理论和多模态隐喻的运行机制为基础,结合平面广告的语类特点,尝试分析两幅平面广告中所呈现的多模态隐喻,并试图努力探究概念整合理论的多空间模式是如何解析多模态隐喻的认知过程和传达过程的。  相似文献   

4.
作为人类对客观世界进行概念化的基本方式,隐喻和转喻不仅存在于语言中,还广泛存在于廉政宣传领域的新宠——廉政漫画中。以反腐倡廉主题漫画大赛的一幅参赛作品为例,同时将隐喻和转喻置于同等地位,以多模态隐喻和转喻互动基础上的概念整合角度,分析廉政漫画语篇中的意义构建过程。廉政漫画的语篇意义构建是以多模态隐喻转喻互动为出发点;漫画涉及三种隐喻转喻互动模式:转喻对隐喻意义的延伸作用、隐喻的转喻理据以及转喻对隐喻映射特征的制约作用;与概念隐喻的双域映射相比,概念整合理论对多模态隐喻的阐述力更佳。  相似文献   

5.
多模态隐喻是指源域和目标域分别由不同符号模式呈现的隐喻。政治漫画是图像和语言文字这两种符号相结合的一种视觉模态语篇,属于多模态话语;其通过图像和语言文字共同作用构建意义,创造出完整的交际事件,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本文从认知角度出发,以多模态隐喻理论为基础,结合系统功能语法框架下的视觉图像分析理论,尝试分析3幅漫画中的隐喻和转喻现象及文化内涵,并分析漫画创作者的意识形态、政治立场对隐喻和转喻的源域选择的重要性,进而说明政治漫画如何依托概念隐喻将事件、人物、环境等不同要素进行整合,实现构图意义。  相似文献   

6.
语篇是人类创造意义的场所,它的构成成分可以是多模态的,不仅可以由语言符号系统实现,也可以由其他符号系统如绘画、建筑、雕塑、服饰、排版等实现。因此,人们对于多模态语篇的理解也就更为复杂。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以两幅公益海报为例,分析人们是如何理解多模态语篇,从而达到最佳认知状态的。  相似文献   

7.
电视公益广告是一种新型的多模态话语,由文字、音乐、图像和色彩等多种模态互相协作编码而形成。本文以多模态转喻和隐喻理论为框架,从人类认知的角度,结合公益广告的语类特点和情感取向,尝试分析央视2014春晚公益广告《筷子篇》中的隐、转喻现象,并对其进行深入解读,旨在揭示此类语篇中多模态转喻和隐喻的内在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樊欣 《文教资料》2008,(16):45-48
语篇连贯是语篇分析中最重要的研究时象之一.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语篇连贯的研究重点从语篇内部结构转移到了人类认知对其的影响,尤其是隐喻现象对语篇连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以<商业周刊>中的一则报道为例,试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阐释隐喻认知对该语篇连贯的解释力,揭示保证该报道整体连贯的决定性因素--认知因素.  相似文献   

9.
隐喻和转喻思维常见于多模式交际中,两者相互作用共同构建主题意义.交通安全警示牌作为一类多模态语篇,通过引导受众参与隐喻或转喻的识解来实现其劝说功能.本文基于概念整合理论对劝谏式和警醒式两类交通安全警示牌的宣传效度展开对比研究,发现前者的言后效果更符合受众的认知心理,故宣传效度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
隐喻和转喻作为人类的基本认知机制,其不仅存在于语言模态中,还存在于图像、声音和色彩等多种模态中。电视公益广告为一种特殊的多模态话语,不断吸引着目标群体的注意力。本文以多模态转喻和隐喻理论为框架,从认知角度出发,结合公益广告的语类特点,解读央视2018春晚公益广告《中国印中国节》中的隐喻、转喻现象,以此揭示此类语篇中多模态转喻和隐喻的内在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西安城市形象宣传片中多模态隐喻的产生和使用,受到社会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的制约,是人类认知方式的体现。从架构理论的视角来研究西安城市形象宣传多模态语篇,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多模态隐转喻的概念内涵、认知特征和运作模式,发现隐转喻意义生成、理解的机制和独特功能;有利于创设更友好、温馨的交际环境,提升宣传语篇的品位和审美效果,获得公众的自觉认同,塑造积极开放的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系统功能语法视域下的视觉语法和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概念整合理论,从作者和读者角度出发提出多模态语篇的功能-认知文体分析模式,并以一幅政治讽刺漫画为例进行了文体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以多模态转喻和隐喻为切入点,从认知构建的角度对李阳疯狂英语演讲中几个手势进行探讨。在分析手势语类、演讲手势多模态隐喻及转喻特征的基础上可见,在多模态隐喻及转喻的过程中,转喻激活认知,促进转喻和隐喻相互整合,共同完成概念合成。从认知构建的角度对演讲手势进行研究,有助于从本质上阐释多模态构建的动因。  相似文献   

14.
郑燕 《海外英语》2013,(7X):261-263
近十多年来,国外对多模态隐喻的研究在Forceville等学者的推动下蓬勃发展,而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以Fauconnier&Turner的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文章探析两幅政治漫画中多模态隐喻意义的动态构建。概念整合理论对多模态隐喻意义的动态构建具有较好的阐释力,为多模态隐喻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Halliday提出的语言元功能理论不仅适用于仅含语言的单一模态语篇分析,同样适用于多模态语篇分析。音乐视频是多模态语篇的典型范例之一。通过分析音乐视频是如何通过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及语篇功能来实现其多模态意义的构建,证明了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言元功能理论赏析音乐视频的可行性,同时拓展了语篇的定义,推动了多模态语篇分析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明惠 《文教资料》2009,(25):47-49
语篇连贯是基于语篇本身的连贯,是语篇接受者在语篇语言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认知加工处理的结果.语篇连贯有层级性和创造性,但其解读不具任意性.概念合成理论能分析读者通过隐喻映射和概念整合建构语篇连贯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7.
蔡有恒 《文教资料》2010,(35):41-43
Fauconnier和Turner的概念整合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中重要组成部分,从认知的角度对语义的构建过程提出新的阐释,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篇分析。本文拟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视角出发,对新闻中的隐喻现象进行分析探讨,解释新闻隐喻的意义构建过程及其背后的认知机制,从而揭示概念整合理论的强大应用力,以为新闻隐喻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8.
Fauconnier等人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作为普遍的认知机制不仅可用于解释概念隐喻、事件整合、概念延伸和假设类推等语言现象,而且为语篇分析和意义构建提供有效的、创新的、不可或缺的认知工具。本文以该理论为依据解读李白的诗歌,试图检验该理论在中国古典诗词语篇分析中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Fauconnier等人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作为普遍的认知机制不仅可用于解释概念隐喻、事件整合、概念延伸和假设类推等语言现象,而且为语篇分析和意义构建提供有效的、创新的、不可或缺的认知工具。本文以该理论为依据解读李白的诗歌,试图检验该理论在中国古典诗词语篇分析中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它贯穿于人类的语言、文化、思维和社会生活中。语言文字只是隐喻实现的一种形式,其他形式诸如图像、音乐、声音和手势语中同样含隐喻。在公益广告语篇中,文字、图片意象及背景音乐等都可以传递隐喻概念。本文以Charles Forceville的多模态隐喻理论为基础,分析一则原创反腐倡廉动画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认知构建过程,并进一步证实了非语言模态在多模态隐喻识解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