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邢台学院学报》2016,(1):42-45
随着土地规模化流转,各地对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的创建与探索越来越重视,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已经成为土地规模化流转的基本平台。土地流转中介组织也从过去的农民自发组建的集体经济组织转变为以政府投资建设的交易平台,其中以四川彭州市为代表的"土地银行"、浙江绍兴为代表的"土地信托服务机构"、江苏常州为代表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最为典型。此三种组织模式都具有本地特色,各具优缺点,尝试引用用于研究公立医院改革的Preker-Harding理论模型,分析此三种组织模型,从而得出结论并给出可操作性的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解决"三农"问题是当前我国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土地问题一直是农民和农村问题的关键,要解决它重点在于土地制度改革。目前,土地经营权流转无疑是一条较好的发展途径。然而伴随着经营权流转的提出,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本文在分析了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动因、效益等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土地流转中依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完善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土地流转经营在政策支持、理论研究、实践运作等方面已开始"试水",并取得较好成效。本文选取湖北省禾丰粮油集团为案例,总结土地流转经营中"禾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过程,指出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是土地流转经营的关键所在。这需要在政府指导、土地运营、政策配合、项目配套多方支撑的基础上,着力构建起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联动政策支持体系,为土地流转经营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与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历来是我们重视的问题,土地流转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解决人地矛盾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对王楼乡基本情况及土地流转现状的了解,分析其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促进本地土地流转更好的进行。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呈现了多样化特点,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要求设立流转服务组织,培育良好的土地流转市场环境,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制度,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及时有效解决流转纠纷。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中国农谷土地流转模式进行梳理,发现现有主要模式有土地股份合作社模式、土地入股公司模式、土地信用合作社模式和土地信托投资模式等,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了丰富的参考经验。通过探讨"农谷模式"存在的土地流转价格机制缺失,流转土地非粮化、非农化趋势,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提出建立土地流转价格机制、创新流转土地管理方式、完善农业产业服务网络,实现农村土地健康可持续流转,促进农业现代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而土地流转则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切入点。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形式多样、呈现一定的规模化与市场化,但各地差异化明显,存在诸多问题。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思路下,我们可以从构建清晰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科学设定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准确定位政府在土地流转中的角色等方面尝试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土地流转方式和流转路径两方面分析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土地流转问题的法律考量,提出建立统一的考量标准,健全我国土地流转的相关法律和法规,推进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断向前发展,更好更快地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引发了越来越社会多的关注,通过土地经营权、使用权的转让,实现大规模、集约化农业的目标也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本文对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农村土地流转这一概念的研究与分析,论证农村土地流转的必要性。通过对社会现状进行调查,总结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不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是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核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被誉为农村的"第三次土地革命".近年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呈现快速、多元、全方位发展的良好势头.然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健康、顺畅地流转,本文拟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法律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在秦朝之前"玺"和"印"是同义词,都是指印信、图章,没有尊卑的差别。秦朝以后,皇帝的印信专称"玺",臣民的印信、图章通称"印"。"秦印"和"秦玺",就战国时期来说所指称的内容是相同的,是同义词。就秦朝以后来说,"秦印"和"秦玺"的词义都缩小了,"秦玺"由通称变成了特称,专指皇帝的印章,"秦印"指称皇帝印章以外的印章,"秦印"和"秦玺"变成了在词义上互补的两个概念,成为类义词。  相似文献   

20.
句法分析中,“V个VP”结构常以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吸引专家、学者们的注意。他们的研究视点大多聚焦在“个”的性质上,而对“VP”的重视不够,即使在论述“个”时也是说法不一。从“具体与抽象”、“指称与陈述”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个”字的性质日益边缘化且在与“VP”搭配中存在“游移”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