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明朝万历四年(1576年)秋天,徐渭应老同学、宣府总督吴兑的邀请,长途跋涉,从浙江绍兴老家来到塞北边关重镇宣府(今宣化市),共商边防大计。吴兑是一位很有才能和作为的武官,当时正与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人,分别镇守着明朝北部边疆的战略要地。他在任上注重安抚民心,采取积极措施,巩固加强了边关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好协作。通过吴兑的介绍,徐渭有幸认识了一位蒙古族的巾帼英雄——传奇人物三娘子。据史书记载,三娘子原名钟金  相似文献   

2.
隆庆时期,在经济、政治的发展,军事力量的壮大,以及其他一些有利因素的条件下,明朝通过开放海禁、“俺答封贡”使一直困绕明朝的“南倭北虏”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影响了历史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明王朝建立之后,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商业十分发达,16世纪以后,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不仅为教育事业的发达创造了条件,也为教育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和崭新的课题。因此,明代办学之盛,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为以往任何朝代所不及。就军事教育方面而言也比以前更加完善和成熟。在明代,对我国古代军事教育理论和实践作出不可磨灭贡献的,当数著名的民族英雄、杰出的军事家戚继光。戚继光(1528—1588年)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安徽定远人。他出身将门,17岁袭任军职,58岁离开军营,“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戎马倥偬40余年,南抗倭寇,北御强虏,转  相似文献   

4.
倭寇原系我国沿海百姓指以劫掠为生的日本海盗。他们对中国沿海地区的骚扰始于元末明初,直到明嘉靖以前,因其人数有限,从未酿成大患。但奇怪的是:到了嘉靖年间,倭寇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突然泛滥起来,并引发了明政府长达20多年的"御倭战争",也因此在中国历史上造就了俞大猷、戚继光、汤克宽、卢镗等一大批抗倭民族英雄。那么,为什么嘉靖时期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会出现"倭寇"泛滥呢?本文拟对此略抒管见。我们知道,明朝建国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肥沃,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社会秩序相对稳定,农业生产很快得到了…  相似文献   

5.
明朝中后期我国东南沿海倭寇横行,戚继光在平息倭寇的斗争中,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练兵治军思想:重视兵丁素质的选拔,注重发展优势武器,通过编制体制改革建设一支战斗力强的军队,练兵以练气为主.戚继光练兵治军思想及抗倭斗争启示我们,在海防建设中要大力推进以加强海军现代综合作战能力建设为重要内容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万历四年,王兀堂还是一个对明朝忠顺的女真首领,万历七———八年,王兀堂却因屡屡侵犯明边被李成梁出击捣巢。短短几年间,发生如此重大转变的直接原因是明朝对女真族的民族压迫、民族歧视,间接原因是明朝在辽东地区民族实践中的重大失误造成,而根本原因则是明朝错误的民族思想和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7.
中日两国交往的历史悠久.终明一朝,倭寇一直是令明朝统治者头痛的问题,同北方蒙古侵扰一起,形成了“北虏南倭”的外患局面.明朝中后期,政府进行过几次大规模的抗倭斗争.早在建国之初,朱元璋就已经开始注意到倭寇问题,为此采取各种措施解决倭患,洪武一朝,围绕倭患问题,中日关系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时至今日,中日两国关系也是双方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关系对整个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徐绍凡 《家庭教育》2006,(9S):47-47
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是明朝开国功臣的后代,他武双全。品学兼优,在当时很有名望。戚景通56岁时生了戚继光。老来得子,因此对孩子十分疼爱。戚景通希望孩子将来能继承自己的事业。就给孩子起了一个“戚继光”的名字。  相似文献   

9.
《滨州学院学报》2020,(3):88-92
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与天津的关系长期以来存在着争议,从有关的历史资料和考古中发现找到了十余条证据,足以证明戚继光的军事活动和兵学著述活动与天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吴红卫 《科教导刊》2019,(7):150-151
清代的晋商文化曾被晋商分为"晋南"、"晋北"两种类型。清代的晋商文化除了与明朝北部的边境贸易密切相关,还与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建州女真、张居正、李成梁、努尔哈赤,这些名字表现出的民族纷争与彼此谅解,以及"祁氏之田"、剪桐封弟、狐突教子、割股奉君等,众多文化因素将晋商文化呈现得丰富多彩、气象万千。思辨、创新、继承与融合是清代晋商文化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