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发掘"网络舆论领袖",提高其自身综合素质,有效引领网络舆论,已经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本文通过对于网络舆论领袖内涵的解读,深入剖析大学生领袖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富有建设性的高校网络舆论领袖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论高校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为强化其积极影响,发挥高校网络舆论的正面功能,要做好"议程设置",把握高校网络舆论的主动权;要提供"参照系",营造正面的高校网络舆论环境。为弱化其消极影响,控制高校网络舆论的负面作用,应当好"把关人",确保高校网络舆论的健康;讲好"两面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免疫力。  相似文献   

3.
网络传播与网络舆论的生成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化传播、星状网络传播、多功能传播、超文本链接等构成了网络传播的技术特征;自由传播、平等传播、实时传播、互动传播、匿名传播等构成了网络传播的人际特征。网络传播人际特征的形成以网络传播技术特征为技术支撑和前提,两种因素相互作用,对网络舆论的生成、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表现为——舆论产生:"议程设置"全民化;舆论心理:"群体极化"现象突出;舆论演化:"蝴蝶效应"加剧;舆论控制:"把关能力"弱化。只有深入了解网络舆论的生成原因与演化规律,才能对其进行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4.
网络舆论是高校群体性事件屡屡产生和扩大的"导火线"和"催化剂",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力研究对建设和谐校园、树立大学文化品牌具有新表征意义。但目前有关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方面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必要通过实证方法,从传播学角度进行细化研究,为高校制定科学的网络舆论引导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水稻网络舆论风波起于2009年底,至今还未完全消退,在其高潮的2010年上半年中,舆论风波中所涉话题众多。研究发现,在相对较短的某一时间段内,传播者或受众常常围绕着多个话题进行传播或反馈,但随着时间推移,某些话题渐渐淡出舆论讨论的核心,某些话题却能在相对长的时间段内能够持续被传播,这就产生了舆论话题的共时性和历时性的区别。站在传播学角度上两类话题的产生机制和意义影响各有不同,研究结果可对现实网络舆论事件的应对和传播理论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高校突发事件产生的网络舆论对学校的稳定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同时还会给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了众多不稳定因素.因此,对于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应对机制研究也愈显迫切.本文从高校公共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的特点出发,根据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就如何有效处置高校公共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网络舆论特征及其引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舆论日益成为社会整体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并对整个社会的舆论走向产生影响。受网络环境影响极大的大学生群体参与网络舆论越来越普遍,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以及所肩负的未来社会责任要求,使针对大学生的网络舆论引导任务日渐繁重。如何认识大学生在互联网上的网络舆论行为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进行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引导,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探讨网络舆论的利弊出发,阐释了积极的和消极的网络舆论对现实生活产生的影响。积极的网络舆论能推进社会的发展;消极的网络舆论会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对现实生活产生很大的危害。为了引导正确的网络舆论,文中从传播学角度提出了几项措施。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政府、网络"把关人"、网民要共同担负起责任。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舆论已成为主流舆论之一,研究网络舆论中的民意是否代表主流民意对于政府决策具有一定价值。虚拟社会阶层分布形态为“橄榄型”,中间阶层占据网络舆论主体地位,而其他阶层则处于劣势地位,这种阶层结构动摇了网络舆论代表主流民意的判断。网络民意有可能对政府决策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网络舆论特征及其引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网络舆论日益成为社会整体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并对整个社会的舆论走向产生影响.受网络环境影响极大的大学生群体参与网络舆论越来越普遍,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以及所肩负的未来社会责任要求,使针对大学生的网络舆论引导任务日渐繁重.如何认识大学生在互联网上的网络舆论行为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进行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引导,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