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陶行知的生利主义职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的“生利主义职业教育”旨在澄清当时人们对职业教育的一些错误认识,对职业教育的功能、目的、师资、设备、课程、学生都进行了深入精辟的论述,这些论述对现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角色定位依然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最早倡导者之一,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对当今的职业教育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本文从陶行知职业教育的价值基础出发、介绍了"生利主义"职业教育内容、"生利主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生利主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并且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陶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对当今职业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20年代,陶行知先生通过对当时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的考察,批驳了当时人们把职业教育"正当主义"等同于"衣食主义""生活主义"的错误认识,认为"衣食主义"过于狭隘,"生活主义"太过宽泛,都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和主旨。指出,职业教育的"正当主义"应该是"生利主义",而非"生计主义"。认为"生利主义侧重发舒内力以应群需",强调的是"吾能生产乎?吾所生产之事物于群有利乎?"注重个体的产出能力和利民利群的社会价值,与职业教育的本旨相符合。并从职业教育的四大要素:职业教师、职业设备、职业教材、职校学生角度,分别提出了可操作的改革发展建议。这些思想对当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20年代,陶行知先生通过对当时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的考察,批驳了当时人们把职业教育"正当主义"等同于"衣食主义""生活主义"的错误认识,认为"衣食主义"过于狭隘,"生活主义"太过宽泛,都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和主旨。指出,职业教育的"正当主义"应该是"生利主义",而非"生计主义"。认为"生利主义侧重发舒内力以应群需",强调的是"吾能生产乎?吾所生产之事物于群有利乎?"注重个体的产出能力和利民利群的社会价值,与职业教育的本旨相符合。并从职业教育的四大要素:职业教师、职业设备、职业教材、职校学生角度,分别提出了可操作的改革发展建议。这些思想对当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大发展的好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和研究受到很大的重视。如何正确认识职业教育,如何进行职业教育改革,我国现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在其《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一文中就有深刻论述,它不仅指导了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而且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仍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研究陶行知生利主义职业教育思想中"生利之师资"出发,从中得出对高职师资培养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生利主义职业教育思想对职业教育的目的、师资、课程、设备以及学生择业等提出了精辟独到的见解,对今天的职业教育发展有深刻的启示和指导作用。分析生利主义职业教育思想,能够让我们明晰职业教育宗旨,能够对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课程设置与结构调整、实训基地开拓、学以致用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于1918年发表了《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一文,系统阐述了"生利主义"的思想,成为其职业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界对"生利主义"的认识和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偏颇。认为其思想侧重于物质资料的"生利",注重社会的"产出",却鲜有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论述。本文通过对陶行知"生利主义"思想的再认识,将进一步阐述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主要内涵,在指出"生利主义"物质层面的同时,重点强调其思想的精神层面———生利之"利群"意识,及对当今职业教育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前元庄实验学校当前办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运用陶行知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思想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的职业教育大群观思想,不仅是古代士人大群观思想的延续,也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直接激发。他提出职业教育应以"有利于群"为取向,而不是满足自己的私利。为此,他提出在职业教育中加强师生大群意识的培养,并以"发舒内力"和选择最适的职业作为实现"应群需"的途径。这些思想对我国当代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所创立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是留给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虽然生活教育理论很早就已经提出,但是它仍对现在的德育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作用。本文主要就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的"生活即教育"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发挥生活即教育理念的作用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勇于批判和改革旧教育,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始终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本文拟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主张进行阐述,在深刻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分析该理论对我国成人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的著名教育家,他的生活教育论中蕴含着深刻的终身教育思想。本文从陶行知终身教育的对象、内容、体系及实施方面进行论述并分析了该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所具有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如何才能既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又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呢?陶行知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期就给出了中肯的建议:开设"职业试习科",这是其生利主义职业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尽管"职业试习科"受到特定社会背景的影响,并没有在他后续的教育活动中得到广泛开展,但其在落实学生自由学习理念、推进"发展型"职业教育及促进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的作用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对我们今天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就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展开论述,通过他的关于乡村改造及建设的思想和实践,给我们当今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思想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仁人志士抱着教育救国的教育理想,期望通过教育改造社会。陶行知通过创办乡村师范学校,培养知行合一的推动乡村社会变革的领袖教师。陶行知的乡村师范之主旨是造就有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陶行知开展乡村师范教育的途径包括三个方面,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陶行知寄希望于通过从活的乡村师范产生活的乡村教师,从活的乡村教师产生活的乡村学生和未来活的国民,从而实现教育救国的梦想。陶行知的乡村师范教育实践与思想对当今乡村师范教育乃至乡村社会改造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包括国家在制定师范教育宏观政策方面应加强对乡村师范教育的支持;师范院校需要推动师范教育课程变革,为乡村教育乃至乡村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教师;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文化氛围,培育师范生浓厚的教育忠诚。  相似文献   

17.
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内涵看当前幼儿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基本命题之一,反映出其对于生活和教育关系问题的认识。本文通过对“生活即教育”内涵的探讨,阐明了其与“社会即学校”以及“教学做合一”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以幼儿的生活作为教育的基础和坚持活动原则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和杜威基于不同的哲学根基和社会环境,二者的生活教育理论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阐释的角度上表现出同中有异。陶行知不是简单地对杜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而是结合国情深入实践并且不断地修正和超越,探索出适合我国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生活教育理论路径和体系。当前理论界跟随胡塞尔等现象学家的理论提出的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这一热门话题需要冷静思考,要像陶行知一样不轻易对西方理论照抄照搬,而应该结合国情深入研究,不仅要有理论上的应答,更要有实践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抗战胜利前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非常活跃.陶行知在此期间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民主和民主教育的文章,对民主教育进行了集中的阐述.他希望通过民主教育"为教育招兵,为民主募马",提出"民主是中国的精神维他命"、"教师是民主的酵母"、"在民主生活中学习",以及"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等主张,发表了自己对于民主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独特见解.他把教育作为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基础,主张从小学生和小学教师做起,开展民主教育的普及运动,以提高社会民众的民主素养.陶行知的民主教育主张是其生活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它既有助于考察现代中国的民主教育进程,更有助于考察其生活教育理论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0.
道,是儒家学说的重要概念,历史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儒家各派对道作出了各式各样的界说,在中国唐朝,韩愈为辨别儒家之道和释老之道的区别而作《原道》,提出以仁义为道。日本江户时代的荻生徂徕为辨别先王之道和儒家之道的区别而作《辨道》,提出以礼乐,六经为道。《原道》和《辨道》以于道的解说虽然明显不同,但是两之间却存在着继承,发展关系。通过分析、比较韩愈、荻生徂徕关于道的学说,可以进一步揭示韩愈和荻生徂徕的思想特征,以及儒家思想在日本的流传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